2020.7.19西藏行D34天兰州到天水麦积山。

老马识途

<p>入住农家乐民俗远晀麦积山</p> <p>入住民俗;麦积山桃缘农家乐</p> <p>沿途风光,古坡草原</p> <p>甘谷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甘谷县总人口64.39万人,常住人口57.55人。</p><p>甘谷县的名优特产有麻鞋,脊兽,油煎洋芋,甘谷浆水面,酥圈圈等,甘谷县的著名人物有潘钦岳,石作蜀,巩建丰,姜维,尹夫人等。甘谷县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等荣誉称号。</p> <p>华夏第一县甘谷县甘谷古属雍州,为冀戎繁衍活动之地,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武公伐冀戎,置冀县,为中国县制之肇始,称“华夏第一县”。冀据渭水河谷,控制秦陇咽喉,为秦“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提供了有利条件。</p><p>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后,置北地、陇西两郡,冀属陇西郡。</p><p>秦始皇(赵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其中陇西郡辖冀县。</p><p>汉初沿秦制,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陇西郡为天水郡,设县十六仍为冀县,属天水郡。</p><p>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凉州刺史治冀县,冀为凉州治。</p><p>三国晋魏时(220年),凉州移治武威,甘谷仍为冀县,属天水郡。</p><p>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雍州之陇西五郡,凉州金城郡,梁州阴平凡七郡,置秦州,治冀。</p><p>泰始三年(267年),秦州迁置上邽为天水郡,冀属之。</p><p>永嘉元年(307年),废冀。</p><p>北朝后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将冀县改为当亭县,属天水郡。</p><p>北朝北周时(557年),改当亭县为冀城县,后又并入黄瓜县。</p><p>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改黄瓜县为冀城县,属天水郡。</p><p>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为伏羌县,属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是年以伏羌及渭州之陇西置伏州治永宁县。</p><p>武德八年(625年),伏州废,县还故属(秦州)。</p><p>武德九年(626年),析治盐泉县,贞观元年(627年)更名夷宾,三年省,并入伏羌。</p><p>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被吐蕃所占领。</p><p>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置伏羌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升为伏羌城。</p><p>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又改为伏羌县,明、清两代沿用。</p><p>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伏羌县为甘谷县。</p><p>1949年8月5日,甘谷县解放,县委、县政府设于城内东大街。</p><p>1958年甘谷县并入武山县,1962年1月分治,恢复了甘谷县。</p> <p>大象山国家4A级景区</p> <p>伏羲故里</p> <p>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梁画栋绿树掩映。[1]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p><p>大像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p><p>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p><p>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p> <p>甘谷大佛高达20余米,开凿在相对地面高度200米之上。</p> <p>从外观看,甘谷大佛既有印度早期佛教犍陀罗风格所特有的蓄有须发以及笈多王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螺型头发,且两眉之间有白毫相等特征,又表现出北周时期颈部较粗、鼻宽短、面部神情温和韶秀等特征,还显现出盛唐时期面容饱满、唇润颐丰、双眉弯曲、两眼明澈而略显突起的审美要求。而大佛头顶的大螺旋式高肉髻则反映了其造像所跨越的北魏至盛唐的历史时空,在后来宋、明、清各代的修缮和重妆中同样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尤其是甘谷大佛宽厚的上唇上的短须在佛教造像中并不多见,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于此可见一斑。</p> <p>崇文苑</p> <p>在甘肃省天水市词条的西北部,渭水词条的上游,有一个县,叫甘谷县。甘谷县面积约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几十万,可是却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称谓:华夏第一县词条。</p><p>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它与秦武公词条有关。</p><p>秦武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于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共计当了19年国君。秦武公当上了秦国的国君后,四处征战,先后征服和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貘等戎族部落,将秦国的版图向北方延伸了很远的地方,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征伐了冀戎,将它的地盘全部圈到秦国的版图。随后,秦武公在这里设置了冀县——这是中国设置县制的开始。冀县即今天甘谷县所在的区域。因此,甘谷县被称为“华夏第一县”。算起来,甘谷县已经有2700多年的建县历史了。</p><p>县制是一种与当时流行的分封制完全不同的行政制度,有着新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并且直接受到国君的管控,有利于加强集权政治。在那以后,秦国陆续在国内推行郡县制,还在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p><p>毫无疑问,甘谷县为郡县制的实验、推广起到了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p><p>从古至今,甘谷县走出了许多名人,如石作蜀、姜维、尹夫人、巩建丰、潘钦岳等人。</p><p>石作蜀是春秋时期的学者,曾经不远万里,步行前往山东,投奔儒家创始人孔子,成为孔子的一名弟子,并成为孔门“七十二贤词条”之一。石作蜀学成后,回到家乡,在三陇大地上宣扬和传播儒家学说,使得三陇一带的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勃勃生机。</p><p>姜维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得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赏识和重用。当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官拜大将军,掌握了蜀汉军事大权,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姜维被称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一生总共发起了11次北伐。成绩怎么样呢?大胜2次,小胜3次,相距不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总体来说,姜维北伐5胜5平2败,算起来是胜多败少,成绩单还算不错。</p><p>尹夫人是五代十六国时期的一名女性政治家。她在成为西凉开国国君李暠词条的皇后之后,帮助丈夫出了很多主意,使得西凉的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水平得到恢复,国力逐渐强大,使得西凉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定繁荣局面。西凉老百姓说“李尹王敦煌”,将尹夫人与李暠相提并论。不过,后来李暠去世后,西凉发生叛乱,被沮渠蒙逊词条灭掉。尹夫人被囚禁在姑臧城西五里处的窦融台,人称“尹夫人台”。</p><p>巩建丰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教育家,官至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晚年时返乡从事教育事业,为清朝培养人才,桃李满天下,清朝著名学者李南晖、胡茂等都是出自巩建丰门下。甘肃老百姓尊称巩建丰为“关西师表”。</p><p>潘钦岳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知名学者,与巩建丰都是武乾垣先生的弟子。不过,潘钦岳的科举之路走得颇为艰难,虽然考取过岁贡生,但没有考取过进士功名,终生没有在朝廷做官。好在潘钦岳性格洒脱,不以仕途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回老家种田后,写了不少诗文辞赋,流传至今。潘钦岳在家里排行第五,因而家乡的老百姓都尊称他为“潘五爷”。</p> <p>晚餐清顿土鸡</p> <p>靖炒山野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