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容全堂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时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望道得到了锻炼和洗礼。1920年初,邵力子请他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回忆:“当时社会上有各种思潮,因为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就答应翻译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的日子,陈望道把自己“关进”了老家的柴房,时值早春,天气还很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他废寝忘食地翻译全文。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则常常由母亲送过来。他忘我地一字一字斟酌和推敲,花了比平时多5倍的功夫,历经3个多月,把《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翻译成方块字的《共产党宣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伟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使命,汪道涵题写了“陈望道故居”匾额。现在,在其故居举办“陈望道生平事迹展”,通过大量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陈望道辉煌的一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望道生平事迹展”正中央是一个大屏幕,上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旁有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共产党宣言》一书的评价。屋后的宣誓广场上塑有一面鲜艳的党旗,基座上书着入党宣誓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厢房西面有柴房一间,陈望道在这柴屋中首译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后来,柴屋焚于火中,而他翻译的经典著作,却为中国革命“盗取”了“天火”,照亮了革命者的道路。现今柴屋已经按照当年的原样修复,里面陈列着陈望道用过的桌椅、一盏煤油灯和一个简易的书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望道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革命精神,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位参观的游人,激励着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