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磨细琢研教法 去尽浮华寻本真

八仙筒学区中心校 卢静

<p>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八仙筒学区中心校,教育不仅有着艺术的诗意与美感,更讲究"专业”两字。中心校的“小语人”们在课内认真教学、在课外潜心教研,在教学之行与教研之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学科素养。</p><p> </p><p> </p> <p>  回顾我校“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验历程,将“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归为“主题整体推进”模式。“主题整体推进”指的是依据教科书的单元主题,整体进行教学推进。具体归结为“(4+5)五环节教学”。</p><p> </p> <p>  “4”指的是低段的四种课型:随文识字课、写字指导课、拓展(绘本)阅读课、单元整合课;“5”指的是中高段的五种课型:主题预习课、主题教读课、主题自读课、主题综合课、主题整合课。另外习作课包括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五环节”指的是每一种课型有五个环节。每种课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预设,都围绕一个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这不仅调控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使教学设计更具体,更有完整性。</p> <p>  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中心校的校园处处洋溢着严谨的教研氛围,“小语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滋养,自我风采得以尽情的展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四月份,八仙筒学区中心校语文教师们在旗教研室的正确引领下,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线上教研活动。</p> <p>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张鑫鑫老师提出:在共同研课、备课的同时,也一直指导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开展线上学习,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三落实,将授课内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上。</p> <p>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吴其其格老师提出:家长在网络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老师的重要助手。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对在家上网课重视程度。其次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再次监督提醒孩子学习状态,重视学生阅读,根据课程表安排合理作息。</p> <p>  六年级语文主备教师郑桂平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和部编版六下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指导建议,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其他语文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①以读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②应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入手,课上应体现出传统节日的习俗,这样才能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等。</p> <p>  这次公开课《姓氏歌》,马宁老师精心备课,结合教师用书、课程标准及学生情况,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上,在马宁老师的循循善导下,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整节课气氛活跃,趣味横生。</p><p> </p> <p>  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了“姓氏”的由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接着让学生围绕文本学习本课的生字,采用了加一加、组词、分析字理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最后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精心布置了延学作业。</p><p> </p> <p>  课程结束后, 马宁老师对自己本节课做了教后反思,一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还组织了听评课活动,积累经验,查找不足,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夯实基础。</p><p> </p><p> </p> <p>  马宁老师的这节课,可谓是一场精彩地演绎!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p> <p>  本次线上公开课是由一年级组长陈图雅老师执教的《彩虹》。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人文主题编排课文。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彩虹》作为本组课文的最后一课,不仅要体现语文要素训练的巩固过程,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心家人”的 美好情感。</p> <p>  课前,一年级组六位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首先,陈老师与大家交流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制定目标的依据,教学识字的方法,以及对本堂课的教学检测等。</p> <p>  这节课,陈老师从单元主题“家人”入手,引出课题《彩虹》。多形式指导学生读文识字,循序渐进加深学生知识记忆。指导学生通过“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组词”“象形字”等识字方法掌握本节课的生字。学生积极互动,乐于交流,学到了不少好方法。</p> <p>  通过孩子们的课后练习,可以看出陈老师这节课扎实有效。孩子们在这节课里学有所获,这就是作为老师最大的快乐。</p> <p>  课后,陈图雅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对生字进行了分类处理,用多种识记方法加深印象,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生字环节用的时间较多不足之处是: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少。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来得及构思,就讲下一个内容了。</p> <p>  线上教研活动,使疫情期间的教研学习更充实有意义,老师们的业务能力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得到提升,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重逢之日指日可待。</p> <p>  二年级随文识字课是由学科带头人斯琴高娃老师执教的《找春天》。课前,老师们进行了线上集体备课。</p><p> </p> <p><br></p><p>  </p> <p>  首先,斯琴高娃老师在讲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根据生字笔画笔顺、结构、音序、部首、组词等一系列方法写好五个字,落实好学习目标。接着在群聊天框里学生展示作品,及时给予点评。最后安排检测题巩固书写。讲完课感觉自己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第一,这节课因为自己没有合理排时间,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第二,要认真考虑上网课时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及应急方法。 在直播课时,没有处理好学生镜头遮挡教学内容的问题。第三,坚持认真备课,预设好学生可能在课上出现的问题。组内教师也积极参与了评课活动,根据这些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措施。</p> <p>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组内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组内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也能促使我们教师主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p> <p>  三年级主题预习课是由教研组长王学丽老师带来的《荷花》,课前组内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老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气氛热烈融洽。</p> <p>  课后,组内老师通过线上集中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归纳总结了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p><p> 一、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在课后思考题中重点做了说明,这些语句给读者带来了美的感受。</p><p> 二、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种植物观察记录活动,我们要教会学生借助植物记录卡的范例,学做自己的植物记录卡。</p> <p>  四年级主题预习课是蒋丽美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语文老师们结合课标,根据网络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集体备课,老师们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开拓了新思路,创新了好方法。</p> <p>  课上,蒋老师组织学生按照识字—读文—写字—练习的步骤开始预习,整节课以生为本,以读为主,教学效果比较理想。</p> <p>  停课不停研,我们一直在路上。此次教学活动使每个教师在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期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老师和孩子们能早点在学校相见!</p> <p>  五年级公开课展示是由王鑫磊老师带来的主题预习课《古诗三首》,课前组内老师针对在网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性的研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向课堂要质量,要效果,</p> <p>  王鑫磊老师执教这节预习课,设计科学合理,突显了自主互助学习的实效性。环节层层深入,合作学习有要求、有反馈,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把深堂还给了学生。</p> <p>  课后,组内教师进行了集体评课,大家都表示,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PPT课件,文档版面不要太满,字号不要太小。上课前最好先出示学习目标,告知学习流程,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强化重点问题答疑,重视练习评改与反馈。</p> <p>  六年级主题教读课《十五夜望月》由学科带头人郑桂平老师执教。在集体备课中,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和部编版六下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指导建议,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同组教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 <p>   路国利老师提出“以读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重视教师范读的作用”。王恩红老师特意强调,由于网络授课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要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内容上做到少而精,要从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姬艳杰老师认为应该重视拓展的作用,多链接相关诗句以达到积累的目的。王丽艳老师的建议是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入手,课上应体现出传统节日的习俗,这样才能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p> <p>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郑桂平老师从单元的人文主题“民风民俗”入手,用中秋传统节日习俗导课,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并指读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依据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通过默读资料了解作者,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对比朗读感受用词精妙之处,诵读古诗体悟情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成为了网课学习的小主人。最后,通过拓展“委婉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写法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量。</p> <p>   整节课环节流畅,层次清晰,分别从“解诗题、知作者、晓大意、悟情感、拓延伸”几方面入手设计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以读促悟激发学生情感,有条不紊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郑老师语言富有亲和力,随时关注全班学生的学习动态,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为以后的网课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 <p>五年三班 琪琪格老师的阅读推荐课《鲁滨逊漂流记》</p> <p>三年四班 田静老师的阅读推荐课《伊索寓言》</p> <p>六年四班 路国利老师《第五单元整理复习》</p> <p>  夜深人静,心静如莲,盈盈寸草心,悠悠教育情。我们虽没有“画龙点睛”的妙笔,但我们怀揣“文心雕龙”的匠心。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守望教育,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前行在工作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留下的动人故事;低头,有彼此温暖鼓励的脚步;抬头,更有清晰明朗的远方......</p>

老师

教学

学生

学习

语文

主题

教师

备课

单元

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