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的美篇

紫丁香

<p>我从《青春期的烦“脑”》这本书中收获了:</p><p>青春期大脑发育只有“八分熟”。</p><p><br></p><p>从微观层面看,它由白质、灰质、神经元,连接键组成,灰质在大脑外层,白质在内。</p><p><br></p><p>科学家发现,青少年大脑发育不足的地方,首先就是大脑中的灰质和白质。</p><p><br></p><p>大脑会通过白质把信号传递给脊髓神经,给身体下达行动指令,青少年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比较少,足够量的白质,才能让神经元之间传递速度的足够快,青少年白质会在青春期不断增长,一直延续到大脑成熟,成年人可以通过刻意训练增加白质。</p><p><br></p><p>灰质的变化会经历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过程,青少年中女孩大脑密度的灰质在11岁达到巅峰,男孩大脑密度的灰质在14岁达到巅峰。灰质多,代表这个人的认知能力强,处理信息更高效,但过量的灰质反而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大脑会在灰质发育到顶峰后,开始处心积虑修剪灰质当中神经元的连接。</p> <p>从大脑宏观来看(大脑发育的顺序,从后到前),大脑分为枕叶、颞叶、顶叶和额叶。</p><p><br></p><p>位于后侧区域的枕叶和额叶,是大脑的视觉与听觉中枢,在青春期就发育的相当完善了,而前测的顶叶和额叶,分别负责躯体的感觉运动(切换能力)和大脑的认知功能,要等到青春期末期才能大致发育完全。</p><p><br></p><p>四个叶中最重要的是额叶,人之所以成为人、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他(她)的神性空间,都在额叶上,额叶的面积占大脑25%,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部分,但是他的发育对人的作用占据非常主导的作用,它的能力的发展持续到25岁(认知决策能力)和32岁(情绪控制能力和思维模式建立)才能完成。</p> <p>关于边缘系统,它与额叶关系紧密,它被看做人们感知外界刺激和情绪的十字路口,共有六七种组件,最关键的两个组件是海马体和杏仁核,各自左右对称。</p><p><br></p><p>海马体是管记忆的,一种是内隐记忆(童年创伤或经历),人经历的体验感被存储起来,海马体会调动这种内隐记忆并承担两种功能:调动内隐记忆和拼接成完整的内隐记忆。另一种是外显记忆。</p><p><br></p><p>杏仁核生下来就比较成熟,生下来的孩子就会哭,就会生产情绪,因为杏仁核就管情绪的生产和存储,他是原始组件,甚至包含三亿年前祖先的信息。</p><p><br></p><p>还有一个多巴胺,是令人愉悦的来源。这种刺激会令我们身心愉悦,所以我们会对它有依赖感,容易上瘾。书中说青少年甚至一个月抽一根烟就会上瘾,但孩子戒烟的过程付出的努力要比成人多得多。孩子努力去改变一个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应给予更强的支持和更大的耐心。</p> <p>我们在学习各本书中有矛盾的地方,如何理解?学的书和已知的知识背景(原则)有冲突怎么办?</p><p><br></p><p>读书要考虑知识背景和应用条件,什么时候守原则,什么时候无条件,要有多元化的思维,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同一件事,有些老师可能会责骂孩子,有些老师认为孩子是天才。</p> <p>教育孩子当中为什么家长会有无力感?</p><p><br></p><p>越无力,代表孩子独立意愿、挣脱对家长依赖的意愿越强烈,同时也代表家长的失控程度,明智的家长应庆幸这种无力感,他是放手、责任移交的一种体现;</p><p><br></p><p>父母经过学习成长之后,懂得了放手、移交,对孩子的某种选择同意但不愿意,同意代表着尊重孩子的选择权,不愿意代表着尊重自己的情感,这样同时做到了尊重和自尊;</p><p><br></p><p>成人32岁情绪已经成熟,目光看得远,目光放的越远给孩子的空间越大,孩子某些时期可能情绪跌入谷底,做好为孩子雪中送炭的准备;</p><p><br></p><p>如果真的想从无力感中挣脱,目光要放在爱人身上(一对一精心时刻),力量源自于两性关系,而不是源于孩子依着自己的意愿。从爱人身上获得的情感能量会让我们看得更远、更理性,对孩子的情绪也会更平稳。</p> <p>大脑的可塑性依赖于孩子的睡眠和重复性训练,青春期孩子褪黑素分泌影响孩子的睡眠。</p><p><br></p><p>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平衡,只有最优的平衡。</p><p><br></p><p>注意力的三点法:</p><p>1、遇到危机时刻,把注意力放在大脑上,可以冷静、理性思考,把压力转化成动力;</p><p>2、在艰难选择时刻,把注意力放在心上,观察情感波动,尊重内心的声音(以后书中会剖析这个背景知识);</p><p>3、当内在发生冲突时(比如睡眠,身体很累,大脑却很兴奋),把注意力焦点放在身体的腹部(正念认知疗法)。</p> <p><br></p><p>如何做到接纳孩子,提高孩子学习效率?</p><p><br></p><p>我们学习家庭教育,不一定要知道孩子怎么想,通过孩子表情、语言、身体传达的信息,首先要学会走进孩子内心感受孩子的感受,把注意力放在同理心的关注上。</p><p>同理心是我们的注意力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之间,不断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来回游荡,当我们能自由把控时,这个叫做同理心。</p><p><br></p><p>对于周期性问题,我们无法左右,只能接纳,静待花开,例如青春期孩子的情绪;</p><p><br></p><p>对于历时性问题,积累了一段时间,顽症需要缓制,慢慢解决;</p><p><br></p><p>对于共时性问题,随时发生的,等待机会找出薄弱点进行突破。</p><p><br></p><p>当我们活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把共时性问题解决好,历时性问题也做了重大突破时,周期性问题是有突破余地的,从而在一定程度可掌控自己的命运。</p> <p>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目标?</p><p><br></p><p>为什么世界上99%的目标都失败了,不研究目标怎么失败,很难成功。</p><p><br></p><p>目标的四个原则:</p><p>1、我的目标不同于孩子的目标,谁的目标就是谁的,强加给孩子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目标的“选择性”也是一种能力,帮助孩子选择目标,成为他自己的目标;</p><p><br></p><p>2、目标一定要极简化,有实际意义;</p><p><br></p><p>3、如果是长期目标,一定要有挑战性;</p><p><br></p><p>4、短期目标要有胜任感。</p><p><br></p><p>目标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内在的信念,对它的相信程度,目标定完就好比一个空桶一样,我们把目标填满的过程就是完成目标的过程。</p><p><br></p><p>填满目标有三个要素:</p><p>1、关于目标的意义,为什么要完成这个目标?有些来自外在的反向(负面)打击也会形成一种正面力量,也是一种意义所在;</p><p><br></p><p>2、目标与个人核心特质的吻合程度、是否与禀赋、才华相匹配,如果远离核心价值,则无推动力;</p><p><br></p><p>3、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情感的力量让好的感觉加速;参考稻盛和夫《活法》</p><p><br></p><p>目标充实的过程我们的信心也会跟着往前走。</p><p><br></p><p>推荐电影《垫底辣妹》</p> <p><br></p><p>如何帮助孩子从网络游戏沉迷中走出来?</p><p><br></p><p>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为社交受阻和成绩受阻,如果不解决,孩子很难从游戏中走出来。</p><p><br></p><p>还有一个因素是家长的态度,家长如果对孩子玩游戏的原因,包括在游戏当中的这种情绪的理解、接纳如果不够甚至不接纳时,就相当于把孩子死死钉在游戏里。(注意接纳这个词不是接受,接纳是需要了解加理解才能接纳,以后书中会涉及)。当完整接纳孩子时,家长的态度就会将沉迷在手机游戏中的孩子形成向外拉的力量。</p><p><br></p><p>受阻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后书中《教养的迷思》会提到,孩子进入校园后会进入几个圈层,分为四个:</p><p><br></p><p>升级圈,这个圈层会促进孩子进步,会很快;</p><p>进化圈,促使孩子慢慢进步;</p><p>退化圈,在这个圈层会逐渐往下掉;</p><p>堕落圈,进去后会迅速掉下去。</p><p><br></p><p>进入这些圈层家长如果没有注意到,已经发生了一些问题,当出现问题时再解决就有点难,平时需多关注孩子,如果社交遇阻,游戏是孩子非常好的避难所。</p> <p>人是趋利避害的,青春期孩子如何少犯错误?</p><p><br></p><p>不管我们学习多少,千万不要有太强优越感,别人家的问题我们家一定也会出现,但是学习和不学习的人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只有真正学习到达一定境界才会规避有些问题的出现,对于普通人的学习,我们只要出了问题能够有效找到根源性解决办法就不错了。</p><p><br></p><p>为什么有些建议对解决问题不太有效?</p><p>有些小问题当中隐含着特别难解决的问题,例如孩子回到家先玩游戏不写作业,甚至完不成作业。</p><p><br></p><p>这里面包含了孩子的感受能力,孩子是否感受到了事情的重要性,孩子的感受很灵敏,但感受能力不足,《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书中第一个能力就提到了孩子的感受能力。</p><p><br></p><p>感受能力弱的孩子,反复说孩子也当没听见,感受强的孩子,一遍就记在心上了。</p><p><br></p><p>训练感受能力的方式是把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放在心上,跟孩子对话时要交流感受,是不是感觉很愉快、担心、郁闷…..等等,要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有意识地不断训练。</p><p><br></p><p>其次是关于情绪的能力,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压抑情绪会让孩子表达情绪受阻。</p> <p>怎样利用孩子大脑工作的原理,帮助孩子塑造好的习惯?</p><p><br></p><p>最早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p><p>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将这句话引用到了《幼儿教育方法》一书。</p><p>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孩子是我们的长辈,他(她)在教我们往外施爱,他(她)重新引领我们探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跟孩子学习是我们的正路,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丢掉了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孩子的降生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孩子。</p><p><br></p><p>但是孩子却有一个行为上的成熟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忽略一点,什么东西都是中性的,孩子大脑也是中性的。</p><p><br></p><p>我们千万别把孩子大脑当做一个不成熟的物件,而大人成熟了站在岸上看孩子游泳、总溺水还不听话、从缺点的眼光看待孩子。</p><p><br></p><p>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有些孩子自律性特别强,有些孩子及其爱深度思考和内省,有些孩子重情重义懂礼貌。</p><p><br></p><p>这些优秀习惯来自于原点、原理、原则,具备这三步,才能形成习惯。</p><p><br></p><p>原点,指的是孩子的出发点,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是原始动力,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强烈的情感时,他的情感体验波动比成人大很多,只要情感和意义挂上钩,动力系统就启动了;</p><p><br></p><p>原理,指知识累积层面,如果没有知识背景,做这件事也很难,知识累积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速度也越快,越扎实。</p><p><br></p><p>原则,怎么做一定要有原则,很多家长学了很多,但做出动作不多,就是因为原则不够,原则形不成,就没办法实践,例如我们对孩子某件事结果的选择可采取同意不愿意的态度,对孩子责任范围内做对的事,我们同意且愿意。原则是大量知识背景浓缩出来的简练的语言,实践当中我们弯弯绕绕,但原则就好像灯塔,给我们一个行动方向。</p><p><br></p><p>只有在原点、原理、原则三个层面逐步做出行动之后,经过千百遍打磨,才能形成一个习惯,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形成习惯。</p><p>方向是正向的,就会形成良好习惯,方向偏转,就会形成不良习惯。</p><p><br></p><p>功利的家长会特别强调原则、方法,不想学知识背景,如果没有知识背景,告诉原则也不知怎么用,庞大的知识体系支撑着原则。</p><p><br></p><p>又要学原理,还要学原则,还要不断打磨自己的动力系统,让自己更清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养成。</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