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米宽收缩为50余米,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p> 去壶口不容易:我们从临汾凌晨出发,翻过5座大山下午才到达瀑布。离瀑布大约1公里处,我们的车压上了游客扔的玻璃瓶碎片造成爆胎。幸亏车是靠内侧行驶才没翻到山沟里,车不能开了我们是走完这1公里山路的。耽误了时间,回程时司机不敢用备用胎再走盘山路只好绕远走平路,回到临汾都夜里2点了。虽然这样,大家还是觉得壶口瀑布值得去,不虚此行。听说从陕西一边去壶口路好走一些,但从山西一侧看瀑布好看。我觉得不如到陕西看黄帝陵后赴壶口,反正有大桥连接两岸,可以从两边看瀑布。 河水流经此地,以其巨大的力量,泻入河谷,冲入深槽,顿时,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显示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宏伟气概。壶口瀑布呈现出“水底冒烟”、“霓虹戏水”、“晴空洒雨”、“旱天鸣雷”、“山飞海立”等奇特幻景。 <div>河心处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br></div><div><br></div>“龙槽”最窄处只有几十米,两岸的游客可清楚地看到对岸人的脸,可他们脚下的土地一方是山西,一方则是陕西。 这是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另一景观。 站在岸边,看着滚滚黄河奔流向前,感慨万千! <p>枯水季节时可看到岸上有一洞穴,沿此洞可下到底层,就能看到凹进石崖的一道被水冲刷的石槽(龙槽)。站在此处可领略铺天盖地的洪流从头顶越过的感觉(“山飞海立”)。那种惊涛骇浪的视觉体验,与《黄河大合唱》给人的精神洗礼一样荡气回肠。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奔腾而下的河水激起的浪花形成细细的雨雾,叫做“晴空洒雨”;那隆隆的水声叫做“旱天鸣雷”。小小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实是一绝。</p> 岸边无遮无挡,只有龙槽少数几处架有铁丝网。人站在岸边拍照得十分小心,据说就有人拍照时后退掉到了河里,打捞上来时已成了骨架子。看着当时冒险拍的照片至今还有点后怕。 我们去壶口时是枯水季节。这时的黄河的河床裸露着,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可一直走到河心。 如在雨季去壶口就只能远远观看了,据称:那时的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那“龙槽”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br><br>相比之下,还是枯水季节去壶口能看到的更多。 壶口瀑布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可惜我们没有看到此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