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民小学幼儿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班级:小二班 姜治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期:2020.7.6–2020.7.10</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缘起</b></p><p> 一次区域游戏后的分享,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晨间的一个小视频。</p><p> 师:“你看到了什么?”</p><p> 浩浩:“我看到他们在搭积木呀!”</p><p> 彤彤:“我看到周耔君和“小南瓜”来了,“小南瓜”在和老师打招呼。”</p><p> 涛涛:“老师,我们搭东西的时候,他们在里面走?我们搭东西的地方没有路可以走。”涛涛的话一下子让其他小朋友打开了话匣。</p><p> “老师,我知道路是什么样子的。”“我早上就是和妈妈从马路上骑车来的。”“马路长长的”“马路也有弯的,路旁边还有树,还有红绿灯.......”</p><p> 师:“你们知道路真的很多,那今天请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还有哪些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下次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一起去试一试。”</p> <p> 一次游戏活动后的分享,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发出了一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p><p> 《指南》中指出我们要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调查记录表</b></p><p> 看看我完成的《路》的调查表吧!</p> <p> 记录可以让多元的、零散的想法被转化成有意义的表征,最终转化成更有逻辑的语言表达。记录表可以让幼儿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合作、学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路”的建构</b></p><p><b>场景一:</b></p><p> 晨间入园后,孩子们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凡凡、涛涛几个孩子在建构区,将几块纸板平铺在地上,涛涛和凡凡一边铺一边说:“要把这个纸板接起来,路要接起来。”“哎呀,你这个不对,我这个路不是歪的。”</p><p> 在孩子铺完一小段“路”之后,凡凡拿着小汽车在“路”上跑来跑去,“我今天在马路上开车啦,我的小汽车跑的可快了。”</p> <p><b>场景二:</b></p><p> 欣欣入园后,放下水杯,跑到了外面的建构区。</p><p> 欣欣:“这是什么啊?是路吗?”</p><p> 凡凡:“是啊,这是我和桑文涛一起搭的马路,它那么长。”</p><p> 欣欣:“我和妈妈回老家那个路会有坡,你们这个路没有呀。我要搭一个有坡的路。”</p><p> 欣欣一边说一边在旁边的柜子里拿了一个酒盒子放在“马路”的前面,“这是小山坡。”</p><p> “山坡上也要有路啊。”于是凡凡拿了一块可以折叠的纸板放在酒盒上面。</p><p> 在完成“带坡的路”后,几名幼儿开始在搭建好的“路”上比赛开车。</p> <p> 这是一段孩子搭建“路”的故事,也是孩子探索的过程,我们追随的不是游戏的结果,而是游戏的价值,就是让孩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和发展的过程。</p><p> “路”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的契机我们可以抓住,“路”的建设一直在路上……</p><p>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理想宣言中有一句话,“儿童是以有能力、有信心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我们要多多放手,认真仔细的观察儿童,让我们的诱导、支持与回应多一些温度,多一些智慧。</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