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的名人旧居(上)

梦迪

<p>【天津五大道】</p><p>时序匆匆换,沧桑百岁迁。</p><p>风吹云已散,残梦断烽烟。</p><p>昨日层楼驻,今朝旧忆牵。</p><p>游人方远至,攘攘竟无边。 ​</p> <p>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马场道为名的六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又被称为五大道地区。</p> <p>天津五大道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与南京路交口以西长方形地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地区,共有22条马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p> <p>五大道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有300余处,被公认为天津市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p> <p>实际上,天津那么多小洋楼的主人中洋人却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是中国人出资盖的,其中商人、企业家并不多,最多的是倒台的皇族,下野的总统,失势的督军,落魄的官僚。这些人从全国各地携巨资来到租界,盖起了洋楼,虽然失去了天时,但总算占了地利,交通方便,可进可退。而这正如时人所评论的:“津埠密迩京师,交通便利,十里洋场一般。政客官僚,多以此为安乐地。无心问世者视之为世外桃源,热衷政局者,视之为终南捷径”。</p> <p>从小洋楼昔日的社会身份来说,它为上层社会所拥有。由于小洋楼的地带——租界的权利独立于皇权之外,它便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优越的、神秘的、深邃难测的空间,重大事件的后台,世外桃源与世间桃源,那些形形色色特殊人物的种种幕后活动与隐私,填满了这里的各种各样曲折而美丽的建筑里。这些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千奇百怪的房屋,其中许多都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棋子。</p> <p>五大道现在仍保持着幽雅别致安静的风貌,来到五大道会让我们远离了喧闹的浮华世界,象走进安静的万国建筑博物馆。</p> <p>骑上共享单车,走!🚲🚲🚲</p> 马场道 <p>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19世纪末,英租界董事长德璀琳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通向赛马场的道路,这就是今日马场道的前身。路长3.2公里,宽约20米,并设街心花坛。赛马场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毁。1901年,英租界当局对赛马场进行了重建,同时对旧有的道路进行了翻修,并将这条道路正式命名为Race Course Road,即马场道。</p> <p>【潘复旧居】</p><p>马场道2号</p><p>这所潘复旧居,如今是天津第二十中学的行政楼。从南京路小白楼地铁站出站,进入五大道看到的第一座小洋楼,就是潘复旧居。但遗憾的是,这所洋楼却已不再是昔日原貌。</p><p>潘复公馆,是天津富人阶层聚会的地方。当年潘复委托开滦煤矿董事庄乐峰帮忙,邀请了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造价15万大洋。主楼的西楼一层有两间大厅,最华丽的是墙壁、天花板的欧式壁画,中间有一幅女神像,四周是花、树、鱼、虫之类图案。</p><p>近几十年,潘复旧居曾是天津市农林局、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的办公楼。2005年修地铁,潘复旧居的院子被分隔成两部分,小楼被拆。原址一部分后来成了地铁站,另一部分原貌复建为二十中学,挂牌“潘复旧居”。如今,“五大道近代历史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潘复旧居”也被列入其中,其实也属错失之后的无奈之举。北洋总理潘复寓居天津五大道十年,其故居文保建筑却已是复建赝品。</p> <p>潘复(1883—1936),原名潘贞复,字馨航,生于官宦世家,山东济宁人,清末举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第32任内阁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初夏,北伐军节节胜利直趋北平。北洋军阀政府日暮途穷,张作霖下总退却令。6月2日通电全国,潘复内阁也随之土崩瓦解。潘复当总理屈指算来只有350天,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后居津门,从此过起寓公生活。1936年9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4岁。</p> <p>【胡佛旧居】</p><p>马场道6号</p><p>胡佛旧居有东西两座楼,中间是较长的甬道。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局部三层,带地下室。需仰视的楼门在十多级宽宽的石台阶之上,两面是左右弧形分开的光滑石扶手,象天然的滑梯。</p><p>1976年受唐山地震波及,拆除了震损严重的胡佛旧居东西楼。原地盖起了一座新的小学楼。时间不长,小学楼再次被拆除,校址迁离。</p><p>今天,再来胡佛旧居探访的人,看到的只是一片平坦的学校操场。</p> <p>上图:正前方的楼院是胡佛(美国前总统)的宅邸</p><p>下图:抗战胜利后的马场道(胡佛旧居)</p> <p>胡佛,1874年8月10日生于艾奥瓦州,1964年10月20日卒于纽约市。1895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任采矿工程师。其后的18年里,在澳大利亚、中国、俄国、马来亚、南非、中东、南美和欧洲等地参加矿业工程项目,并组织采矿公司。1917年任美国粮食署署长。1921年任W.G.哈定政府商业部部长。1925年任C.柯立芝政府商业部部长。</p><p>1928年11月6日,他当选为美国第31届总统。一个穷出身的苦孩子,经过天津的疯狂淘金,成为了他人生三级跳的力量源泉。对于他个人来说是幸运的,但对于天津来说却是悲哀的、屈辱的。</p><p>1932年大选,他被罗斯福击败。卸任之后胡佛曾来天津旧地重游,因为天津有他青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p> <p>【香港大楼】</p><p>马场道10号</p><p>该建筑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的公寓式住宅楼,当时多为社会名流及中产阶级居住。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成后,香港大楼一直作为居民楼。</p><p>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曾居住过一些外国人和中国的工商界、知识界人士。其中名人有银行家资耀华及其后人——著名舞蹈家资华筠,另外还有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等人。</p><p>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大楼居住过不少省、市领导人。</p> <p>该大楼的设计建造者是奥地利建筑师罗尔夫·盖苓(1884~1952)。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他就在中国各地设计建造过很多的著名建筑。三十年代来到天津,建造的除了这座剑桥大楼外,还有民园大楼以及香港大楼和其他百余所小洋楼。</p><p>罗尔夫·盖苓是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在津有两处寓所,即重庆道上的剑桥大楼和河西区蚌埠道德式楼房。盖苓在天津开办有盖苓美术建筑事务所,承揽建筑设计和装潢。这个事务所便设在剑桥大楼。他和妻子及三子二女居津30多年。1952年8月1日,盖苓因病故于天津蚌埠道寓所。</p><p><br></p><p>这是天津记忆收集到的香港大楼正在建造时的照片。</p> <p>【吴泰勋旧居】</p><p>马场道16—18号</p><p>吴泰勋旧居建于民国初年,几年前被私人买下。当时由于房屋损坏严重,经有关部门批准,2007年吴泰勋旧居被拆除后按原貌重建,现在作为饭店经营。</p> <p>吴泰勋(1912——1949),奉系军阀吴俊升独子。吴俊升,黑龙江督军、省长,1928年与张作霖一起被炸死在皇姑屯。</p><p>1927年,吴俊升任命十六岁的儿子为督军卫队骑兵营上校营长。几个月后,又晋升吴泰勋为陆军少将。抗战爆发后,吴泰勋一方面继续保持与戴笠的联系,一方面又和汪伪政权频繁接触,还当上了汪伪的少将参赞武官。抗战胜利后,吴泰勋凭借与戴笠的关系,摇身一变,又成为军统局少将参议。</p><p>解放前夕,吴泰勋迁居香港,不久便贫病交加,于1949年底去世,年仅38岁。</p> <p>【法国教会公寓】</p><p>马场道26—40号</p><p>该建筑于1921年建造,建筑面积:3477平方米,该建筑为砖混结构,欧式连体公寓,由7栋同样形状的连体洋楼组成。</p><p>这里,初建时为法国教会人员居住,后为外国商人居住。解放后,这8个院落各有其用,有影楼,有居民住宅,还有一个是小餐馆。话剧演员金乃千儿时曾在此居住,如今其堂兄们在此居住。</p> <p>【胡若愚旧居】</p><p>马场道42号</p><p>胡若愚(1895年~1962年),名言愚,字如愚,後改字若愚,安徽合肥人。</p><p>畢業于國立北京大學,獲法學士。曾任張作霖的鎮威上將軍公署顧問和張學良的副官。1925年,胡若愚任北洋政府善後會議委員;7月任臨時參政院參政、京師稅務監督。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發生後,胡若愚受張學良委派到南京同南京國民政府的蔣介石進行交涉。1930年4月,胡若愚任國民政府衛生部政務次長。</p><p>1930年6月,胡若愚任青島市市長。據傳,胡若愚在青島曾遭政敵暗殺 —— 當時胡在打牌,因故正在仰面哈哈大笑,子彈從其右腮射入,又自左腮洞出,而舌頭和牙齒絲毫無損,自此胡常自言命大,此事為胡若愚一生最為傳奇事件。1931年2月,胡若愚兼任北平市代理市長、國民政府開灤礦務局督辦。</p><p>1932年1月,胡若愚辭去青島市長職務,後脫離政界,閒居天津,以書法、念經、觀劇度日。第二次國共內戰爭末期,胡若愚謝絕了朋友孔祥熙赴臺灣的邀請,晩年,胡若愚因病長期靜養。</p><p>胡若愚舊宅最初是北洋政府總理徐世昌的舊居,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建築面積約400余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二層住宅樓房。白色水泥牆體,棕色門窗,建築頂部為人字形紅色坡瓦頂,上開老虎窗及三角頂天窗,建築入口設有小石階,方門廳。為西歐鄉村別墅式建築。</p><p>1950年,胡若愚購下此宅,遂作為自己晚年的寓所,并在此度過餘生。1978年胡家人將此宅出售。該建築現為天津市國家安全局用房。</p><p>目前,胡若愚舊宅(亦稱徐氏舊居)為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和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p> <p>【徐世昌女儿旧居】</p><p>马场道44号</p><p>该建筑原为北洋总统徐世昌女儿旧宅,是一座二层西欧乡村别墅式建筑,建筑面积408平方米砖木结构。白色水泥墙体,棕色门窗,人字形红色坡瓦顶,上开老虎窗及三角顶天窗,入口为小石台阶,方门厅。建筑造型小巧别致,风格鲜明。</p> <p>【徐世昌旧居】</p><p>马场道50号</p><p>马场道42号西起新华路,再折向北直到新华南路小学一侧的房子,都曾经是“徐氏旧宅”。这个徐氏,不是别人,正是民国总统徐世昌。昨天提到的胡若愚旧居,其实也是徐氏的旧宅。徐世昌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其中一女嫁给了许大纯,而许大纯居住过的这所房子,正是他当年迎娶徐家小姐时,徐世昌送给女儿的嫁妆。</p><p>当年的“徐氏旧居”里居住过徐世昌和他的夫人、女儿、女婿、外孙。这些房子连成一片,每一栋房子里面都住着与徐家关系密切的人。但随着时代变迁,徐世昌去世后,徐家上下很难再继续居住在这成片的“豪宅”里,于是大部分房子被出租,少数房子则出售给外人。许大纯曾经居住过的这所房子,是徐家最早出售的房产之一。</p><p>1952年,马场道50号的这所“红房子”,徐家就把这所房子出售了。</p> <p>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6日),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庆亲王内阁的协理大臣(副总理)。 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1916年3月任国务卿。1918年10月,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1922年6月通电辞职。 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享年85岁。</p> <p>【王仲刘旧居】</p><p>【刘青山、张子善旧居】</p><p>马场道54号</p><p>房子第一代的主人名叫王仲刘。在天津的“名人”里,王仲刘是个小字辈,因为真正有名的其实是他的父亲王锡彤。王锡彤,号称中国水泥大王,与天津工商名人周学熙是最好的搭档。</p><p>这所房子,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作为天津地委办公楼,在这个时期内,这里又走出了这两位名人。</p> <p>刘青山和张子善这两位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怕牺牲的“有功之臣”,在和平环境中,却开始贪图享乐。为满足私欲, 1950年春至1951年11月间,两人利用职权,先后盗窃国家救灾粮、治河专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总计达170余亿元(旧币)。(注旧币1万元合新币1元)。</p><p>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会,随后河北省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p> <p>【雍剑秋旧居】</p><p>马场道60一62号</p><p>建筑东沿新华路,南抵马场道,西临河北路,北临睦南道。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728平方米,三层,砖木结构。外檐通体水泥饰面,筒瓦坡顶,挑檐。首层入口为长方形洞门,二层腰线两侧各有一阳台,水泥花饰护栏。侧山左右各突出一方形角楼,下开旁门。一、二层体量较大,正立面布局对称,三层中部内收,层次感强。是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建筑现状良好。</p> <p>雍剑秋(1875~1948),江苏高邮人。早年入香港英国教会学堂,后考入新加坡大学。1911年任天津造币总厂副厂长,后任德商礼和及捷成洋行军火买办。1918年移居天津,先后任江苏会馆、广仁堂、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汇文中学董事长、南开中学董事。多年来,他在天津的宗教和慈善界活动中最为活跃,一直是捐款最多的一位。</p><p>1942年春,雍剑秋把自己的西湖饭店惠租给张纪正、方先之、柯应夔、邓家栋等名医,并借用一切家具,设立了天和医院。其晚年也一直从事慈善事业。1948年夏,就在天津解放的前半年,雍剑秋去世。</p> <p>【西湖别墅】</p><p>马场道169号</p><p>1918年,雍剑秋在天津英租界马场道旁边的非租界地,买下几亩地,建起一处英国庭院式别墅,命名为“西湖别墅”,开园辟池,移花植木,本来是私家花园,后来干脆开放,供大众观光。游客多了,雍剑秋就在别墅里开了一家小规模的饭店,后来又有外国人有来这租房。</p><p>1929年,雍剑秋在附近另建一栋新大楼,扩大饭店面积,报纸说这是“津门唯一之大建筑,乃巍然现其宏体于马厂道之首”,号称中国人在华北自办的唯一西式大饭店,“饮食第一精美,全埠无出其右者”,屋顶设花园以及升降电梯,拥有当时天津唯一弹簧地板跳舞场,每晚均有舞会,星期日下午有茶舞会。</p><p>西湖别墅由雍鼎臣任经理,聘请复旦大学毕业、以经营大华饭店而蜚声津门、赵四小姐的哥哥赵道生任副经理。1925年,张学良指挥的奉军第三、四军司令部设在天津,他自己长期住在天津,身边聚集了一群阔少、军阀,有外交总长曹汝霖的儿子曹璞、朱启钤之子朱海北、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的儿子吴泰勋、军阀张宗昌,还有就是雍鼎臣、赵道生。西湖别墅是他们的聚点之一。</p><p>1929年梅兰芳赴美演出抵天津,下榻在西湖别墅。</p> <p>【张绍曾旧居】</p><p>马场道72号</p><p>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面积1463平方米。</p><p>巴洛克风格的二层小楼,砖木结构,外观规整华丽,线条流畅。楼门口朝东,有两块水泥板小雨厦,两根贴墙的罗马柱,水波纹花饰支撑。室内宽敞明亮,过厅有拱券分割,显得肃穆庄重。铺有菲律宾木人字地板和双槽窗。</p> <p>张绍曾(1879.10.9—1928.3.22),字敬舆,1879年10月9日生于直隶大城县。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1911年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武昌起义后,与吴禄贞等举兵反清。 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被袁世凯暗杀后,调任长江宣抚大臣,未赴任,潜至上海。1913年被袁世凯任为绥远将军。1916年任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1922年任陆军次长,次年任国务总理,主张迎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为总统曹锟所忌,不久去职,退居天津。1928年遇刺身亡。</p> <p>【吴新田旧居】</p><p>马场道74号</p><p>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面积8亩。</p><p>建筑特色该房为3层砖木结构英式花园别墅,楼门处有罗马柱支撑雨厦,上为阳台。室内装修齐全,设施豪华。院内建楼、台、亭、阁,以假石山和花草作点缀,养有珍禽异兽。现为前后两座中西合壁式新楼房。</p> <p>吴新田(1876-----1955)字芑荪。安徽合肥人。北洋皖系军阀将领。1946年后退役,寓居天津。解放前去台湾。</p><p>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入保定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后转入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北洋陆军任管带。1919年,任湖南岳阳镇守使。1922年,调任陕南镇守使。1925年,任陕西督军。1925年后下野,暂时寓居天津。</p><p>1946年7月退役后移居天津做了“寓公”。南京解放前去台湾,1955年11月病殁。</p> <p>【李烛尘故居】</p><p>马场道102号</p><p>该建筑是木质结构的四层楼房。楼上楼下共有八间房,为南北朝向。1952年,毛主席莅津视察,即住在此。</p> <p>李烛尘(1882年9月16日-1968年10月7日),名华榗,字竹承,1918年入久大后改字烛尘。湖南永顺县茅坝村人。天津永利碱厂、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创始人之一。民国37年(1948年)在工矿北区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化工部副部长等职务。</p> <p>【安乐村】</p><p>位于马场道与睦南道之间的原“新武官胡同”现名为安乐村。1933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保罗·鲍乃弟设计,天主教会“首善堂”出资修建,因居住过英国武官而得名。该建筑共有3幢楼,呈“品”字形布局。沿马场道一侧为南北向,共8个门,传统上称为“横八所”。胡同内为对称式连排住宅楼,东西向,共20个门。意大利连拱双柱古典式,巴洛克建筑风格。拱形门洞,局部半圆花饰,墙上有兽头点缀。整幢建筑工整流畅,浪漫华丽。</p> <p>【9号骆玉笙旧居】</p><p>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天津人,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p><p><br></p><p>【10号杨荣环旧居】</p><p>杨荣环(1927年-1994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祖籍北京通县,生于河南安阳。</p><p><br></p><p>【16号刘松庵旧居】</p><p>刘松庵(1911—1995),室名仰山庐,清末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关门弟子。他的行草奔放中蕴苍劲,险崛里见体势,意韵深邃自成一家。是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协名誉理事。1930年至1942年悬壶天津,被誉为“二十鬻字,三十悬壶”的书法家大夫。新中国成立后,刘松庵任天津公安医院中医科主任。他在学术上深受施今墨影响,推崇“用中医、西医之长,融汇新知,使之系统化”。现公安医院牌匾就是刘松庵所书。</p><p><br></p><p>【18号杨珂旧居】</p><p>杨珂(1908—1976),男,天津市人,著名妇产科专家,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创建人。杨珂,字玉可,1908年1O月出生,天津“八大家”长源杨家后人。193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系。1939年任曾任香港大学副教授。1942年任南京中央医学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1946年任天津市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p><p>解放后,他参加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筹建组的领导工作,并担任首任院长。</p> <p>【桑志华旧居】</p><p>马场道117号</p><p>建于1922年,为北疆博物院的创办者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在天津的旧居,西临原天津工商学院主楼和北疆博物院。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外事办办公楼。</p><p>桑志华(EmileLicent,1876-1952),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1914年,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25年,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行程5万多公里,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达几十万件,创建了北疆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桑志华于1938年返回法国,1952年在法国逝世。</p> <p>【达文士旧居】</p><p>马场道121号</p><p>该建筑原为英侨学者、英国皮毛商人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建于1905年,距今已经104年了,是五大道上最早、目前保存完好、历史最悠久的建筑。</p><p>达文士去世后,达文士太太居住在二楼,并将一部分房子用于出租。达文士太太在20世纪40年代末回英国。后来二楼住进了一家白俄牙医,夫妻2人。牙医去世后,其遗孀1956年去了瑞士。小楼现为公产,有9户居民居住。小楼虽已陈旧,但仍可依稀窥见当年的风采。</p> <p>【刘冠雄旧居】</p><p>马场道123号</p><p>始建于1923年,解放前为首任海军总长刘冠雄及其儿子的住宅,解放后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为天津22中学使用,现为天津财经学院分院使用。占地面积9.190 市亩,是一处砖木结构的带地下室的欧式建筑,共有三座楼,中楼、西楼、北楼。中楼是仿造航空母舰的上层建筑,西楼是巡洋舰,北楼仿佛是望远镜。现仅存一座楼。</p><p>刘冠雄为了还清广东路房产所抵押的资金就把北楼租给华北水利委员会。刘冠雄死后,1936年,刘冠雄的儿子抵债给了先农公司。后因无力偿还而全家搬出。</p> <p>刘冠雄(1861年(辛酉年)6月7日——1927年6月24日),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建福州人,闽系海军首领,民国政客。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驾驶班第四期毕业。第三期海军留英学生。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将军府熙威上将军,海军上将。</p><p>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国是日非,海军也在内战中四分五裂。刘冠雄深感心力交瘁,遂萌生退意,多次以身体有病为由,提出辞职。</p><p>刘冠雄辞职后,寓居天津,不再过问世事,整日以种花植树自遣。1927年6月24日,刘冠雄在天津家中病逝,终年六十七岁。</p> <p>【朱启钤旧居】</p><p>马场道164号</p><p>该建筑是朱启钤退居津门后因夫人有病,需要良好的静养环境,于1922年购买了倪家花园(大军阀倪嗣冲的私人花 园,现天津市儿童医院)对面一块地皮,所营建的一幢庭院式别墅。是一所三层洋楼,建筑相当别致。主建筑是西式的两层楼房,下有地下室,楼层周围均设回廊, 造型典雅,庭院开阔,内有假山亭榭, 起名为“蠖园”。故居是一所具有哥特建筑特征的庭院式别墅。</p> <p>朱启钤(1872—1964),谱名启纶,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晚年自号所居曰「 ”勤炳烛斋”。祖籍贵州紫江(今开阳),1872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享年92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人民政府四个历史时期,为我国著名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收藏家。不过,用王世襄的话来说:「 ”可惜现在的人对他知道的太少,不能理解他的重要性,从学术上来说,他是中国很多学科的奠基人。”</p> <p>【倪家花园】</p><p>马场道225号</p><p>儿童医院的前身,其实是安徽督军倪嗣冲的府邸花园。倪嗣冲在这里购置地皮后,原计划兴建倪家花园,但只建起花窖和少部分附属设施后,倪嗣冲突然患病去世,倪家花园的兴建也因此终止。倪死后葬在园中。</p><p>那是一处私家陵园,道路是石板铺成的甬道,两侧摆放着成对儿的石兽和石人。陵园环境很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倪嗣冲墓志铭由桐城马其昶撰文,江安傅增湘书丹,合肥王揖唐篆盖。</p><p>1953年,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倪家花园建儿童医院,派人与倪嗣冲三子,时任利中酸厂经理的倪叔平商量。倪叔平在家属的支持下,将其父倪嗣冲和其他亲人的坟墓迁至北仓公墓。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儿童医院于1954年11月兴建,至1957年全部竣工。</p> <p>倪嗣冲(1868~1924),皖系军阀。安徽阜阳人,秀才出身。原名毓桂(一说毓枫),字丹忱,生于安徽阜阳倪寨(今属阜南县)。</p><p>1893年倪嗣冲考取秀才。后去山东担任了恩县(今平原县)知县。</p><p>1899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倪成了袁幕府中的一名重要成员。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寓居天津。</p><p>1924年夏, 倪嗣冲因患脑血管意外病逝。</p> <p>【德璀琳别墅】</p><p>马场道271号</p><p>天津旧跑马场旁德璀琳别墅(Detring Villa)之主楼,为天津西洋古堡建筑中的翘楚、气度不凡。美军增兵华北后,别墅住宅曾作为驻津美军军官宿舍("Waller Billet"),马场周边空地作为美军装甲车及步兵训练营地。</p><p>德璀琳的寓所在马场道西端与遵义道交口处。这里共有5所西式楼房,德璀琳住在其中的一所。该房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世人称为“德璀琳别墅”或“德璀琳花园”。建筑主体为英庭院式3层楼房,砖木结构,多坡瓦顶,方形门窗,外墙为水泥断块,门窗卷有放射形水泥断块图案,单幢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德璀琳的女婿汉纳根住在院中的另外一所,与德璀琳住所挨着。德璀琳无子嗣,他有五个女儿。大女婿为德国人汉纳根;二女婿是美国美丰银行经理、美国人拉克;三女婿为奥国驻天津领事包尔;四女婿是开滦矿务局总经理、英国人纳森;五女婿是英国驻华公使武官。德璀琳死后,根据其遗愿,埋葬在他在天津住宅花园的一角。</p> <p>这就是当时天津赛马会的场景,远处的洋楼就是德璀琳的别墅(马场道271号),它是租界时期最宏大的别墅,上世纪80年代初非常遗憾地被拆除了。</p><p>当年天津赛马运动和博彩,轰动影响了天津这个城市的许多方面。见证当年赛马运动的赛马场附属建筑,在历经百年沧桑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便是今天的天津干部俱乐部。今天这座昔日的赛马场附属建筑已成集餐饮、会议等功能的文化休闲场所。</p> <p>德璀琳( 1842-1913) ,出生在德国日耳曼贵族家庭,22岁来到中国。1878年8月,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就是出自德璀琳之手。</p><p>德璀琳的才智让很多人望尘莫及,身为德国人居然荣升为英国驻华最高首脑主持工作 ,英国侨民愿意选举一个德国人为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图为德璀琳1890年主持建造的戈登堂,即英租界的工部局。</p><p>戈登堂、利顺德饭店、维多利亚花园、五大道是一个整体。是国内少有的,具有近代史意义的独特风情区。</p> <p>德璀琳的大女婿、德国人汉纳根(旧居马场道271号),曾出任李鸿章的军事顾问,负责为北洋水师各要塞修筑炮台,并协助训练海军。图正中立者为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民族英雄)和汉纳根。德璀琳和汉纳根位于马场道的花园别墅均已不存,而"马场道"的路名却保留了下来。</p> 睦南道 <p>紧挨马场道的北边,就是与它大部分平行的睦南道,原名香港道,解放初期叫镇南道,后改此为名。</p><p>睦南道东起马场道,西至西康路,全长2080米,在五大道中的长度仅次于马场道。其建筑的功能与马场道的多样化不同,更加趋于单纯的住宅。</p><p>这条道的老建筑保存的最好,也是名人荟萃之处。蜿蜒幽静的道路,娓娓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p><p>绿树掩映的洋楼,展现出它的风情万种与低调奢华,漫步其间,恍若置身欧陆。</p><p>仅在这条两公里长的道上即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p> <p>【许氏旧居】</p><p>睦南道11号(香港路口)</p><p>简介:该楼建于始建于1926年,原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三姨太许夫人以“庆羯堂许”的堂名购置的私人住宅。这座楼房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沈理源设计。</p><p>该建筑外檐采用外露式人字屋架,大坡度多层式屋顶,错落有致。楼内设客厅、书房、餐厅、卧室等,装修考究,是一座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式的高级住宅楼,建筑现状良好。张家亲属出关往来于京津地区均住于此楼,直至1941年张家将此楼卖于他人。</p> <p>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一生共娶有6位夫人:她们分别是原配赵氏、二夫人卢氏 、三夫人许氏、四夫人戴氏、五夫人寿氏、六夫人马氏。</p><p>三夫人许氏,名澎, 河北宛平县人,1888年3月出生于一个乡村铁匠的家庭。幼年时,家乡遭灾,父亲亡故,与母亲逃荒流落到了辽西新民县。因长得漂亮被偶遇的张作霖一眼看中,强娶为妾。许氏是一位有主见的女子,她在子女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引导、教育他们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许氏对其子女的教育,在日后对他们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氏的儿子张学曾进了联合国总部的秘书处,张学思做了解放军海军的参谋长,女儿张怀瞳(三女)嫁给了三省总督的儿子,张怀曦(五女)就陪伴着自己到老。许氏在“七七事变”后迁居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只身回国。197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p> <p>【 孙殿英旧居 】</p><p>睦南道20-22号</p><p>建于1930年,这所宅子名义上是孙殿英为三姨太所建,但主要充当孙销赃、贩毒、经营军火的据点。</p><p>该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红瓦坡顶,清水砖墙。建筑高大舒展、富丽堂皇、错落有致,拱券窗、矩形窗以及绞绳状双柱等诸多立面装饰均有体现,带有折衷主义建筑特征。该故居为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物的外形高低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私人别墅里是比较考究的。现用途:长芦盐务局。</p> <p>【颜惠庆旧居】</p><p>【满洲国驻天津领事馆】</p><p>睦南道24-26号</p><p>颜惠庆旧居是一所高级欧式住宅楼房,具有欧洲中世纪古典风格和古罗马风格特点,红瓦坡顶,琉缸砖清水墙面,墙体采用疙瘩砖和天津传统的建筑材料硫缸砖砌筑,颇有一番中西结合,文化交汇的感觉,来天津旅游,可以探访一下这些洋楼建筑,感受这里的岁月斑驳与历史变迁。颜惠庆旧居,后转给大连永源轮船公司经理李学孟。1943年李学孟以每月伪币3000元的价格出租给伪满洲国作为驻津领事馆使用,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p> <p>颜惠庆(1877年4月2日-1950年5月24日),字骏人,中国政治家、外交家、作家,上海虹口人。北洋军阀政府总理,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1927年移居天津,任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等职。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驻外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职。  </p><p>民国元老颜惠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既是一位有名的外交家,在近代外交史上功勋卓著,青史留名;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跨越晚清、民国北京政府、民国南京政府、新中国4个时期。1950年5月在上海病逝。</p> <p>【李赞臣旧居】</p><p>【李叔福旧居 】  </p><p>睦南道28号一30号</p><p>李赞臣有三个亲生儿子,长子李伯福是曹锟的亲女婿,他娶的是曹锟二夫人高氏所生的女儿曹士熙。次子名李亚福,后来居住在国外,幼子即为李叔福。</p><p>李赞臣的身份要从天津著名的“八大家”说起。李家祖上原籍江苏昆山,清代来到天津落户,住在北门里户部街,繁衍了李氏家族。到李春城时,李家显赫一时,因李春城及后代爱做善事,故清政府赠予了“李善人”的称号。</p><p>李春城共有四子十孙,李赞臣是李春城的孙辈,是“李善人”第三代中举足轻重的人物。1921年李赞臣担任长芦盐区纲公所纲总,兼任纲商所办天津殖业银行经理。他除经营本家族所办和与本房弟兄合营的企业外,还独资开设了一些商号,如:“新光皮货店”和“万和堂药店”。</p><p>李家搬到睦南道时已经家道中落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李赞臣父辈四房分家析产,各立门户,大家族从此瓦解。李赞臣和同胞兄弟三人全家老小搬到睦南道上的这栋小洋楼。所以该洋楼为李赞臣三兄弟所建。</p><p>李叔福为早年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善人”(李春城)的后代、北洋政府大总统曹锟的侄女婿、直隶省长曹锐的女婿。沦陷时期,李叔福拥有不少开滦股票,当时开滦股票为“快货”,行情大涨,他便大量抛售。因本身从来不事经营,便将全部款项交给亲友经理,开设了许多投机商行,结果账目虚赢实亏,最后全部赔光。</p><p>该楼为李叔福于1937年建造的私人住宅。砖木结构,混水墙面,一楼正立面设有三个拱形大门,二楼设有大型露台,有四棵六角形立柱,柱头为科林新式雕花。整座楼风格简洁、古朴。楼内客厅、书房、卧室、餐厅等一应俱全,装修讲究。大楼四周有高墙相围,自成院落,是一座具有欧式古典风格的高级住宅楼。现为 天津市学位委员会以及教育委员会。</p> <p>【王志宜旧居】</p><p>睦南道31号</p><p>王志宜(1903-1984),女,天津人,儿科专家。</p><p>王志宜早年就学于天津严氏女学,1923年北京培华中学毕业后留美,入康奈尔大学生物系,1927年入密西根大学医科,1931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32年任南京中央医院儿科住院医师,1934年任天津女医院儿科医师。193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师。1940年回津,任中华医院医师,1941年任恩光医院医师。1946至1949年还兼任天津第一医院顾问医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天津妇婴医院、儿童医院顾问医师。天津九三学社常委。</p> <p>【张克忠旧居】</p><p>睦南道37号</p><p>1948年,解放天津的炮声已经断断续续从天津郊区传来。居住在南开大学柏树村的张克忠一家需要搬离校区,到城市中心较为“安全”的地段居住。这时候,张克忠夫人的娘家兄长给他们提供了一套住房,这就是睦南道37号的这所英式小楼。这所小楼前方有宽敞的院子,喜欢种花草的张克忠对院子情有独钟。几年之后,张氏一家于上世纪50年代初又搬入马场道桃园村大街105号,那依旧是一个有着宽敞院落的居所。张克忠在此一直居住到去世,此房现已拆除。</p> <p>张克忠(1903~1954),字子丹,天津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工程学奠基人。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1923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1928年,获化学博士学位,为该院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并且出版了他所著的《扩散原理》一书,“张氏扩散原理”得到国际科学界承认。后张克忠回到南开大学任教,是当时南开大学最年轻的教授。1954年3月24日,张克忠与世长辞,时年仅51岁。</p> <p>【张学铭旧居】</p><p>睦南道50号</p><p>该楼是张学铭1931年购买的住宅,在津期间一直居住于此。该楼是住宅与花园为一体的英国庭院式建筑。外檐红墙砖体,错落式筒瓦屋顶。内檐全部为菲律宾木装饰。内设客厅、花厅、舞厅、餐厅、书房、卧室等,楼前有花园。整体设计风格简约自然,比例均衡,色调和谐统一,落落大方。</p><p>张学铭是公认的美食家,对各大菜系很有研究,所以居所内的餐厅,无论从装修还是实用上,都很考究。</p> <p>张学铭(1908-1983),字西卿,辽宁海城人。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陆军中将。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毕业于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曾任驻日使馆见习武官。1929年回国,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后旅居欧、美、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内地,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精卫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未被追究,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司令部参议室参议,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p><p>建国后,历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顾问,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员。“文革”中遭迫害入狱,1973年平反。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p> <p>【林必锦旧居】</p><p>睦南道60号</p><p>该建筑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末,砖木结构的西式平房,大筒瓦顶,三槽窗。虽为平房,但结构合理,住用方便。卧室、餐厅、客厅、书房、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一应俱全。内部装修豪华,顶部有灯光灰线。室外有宽敞的院落,花木扶苏,景色优美。</p> <p>林必锦(1911-1996),男,中国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福建永福(今永泰)人。1938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平中央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天津恩光医院医师。1956年,林必锦创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并首任科主任。此后,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基础上,又成立天津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林必锦任首任所长。他是我国耳鼻喉医学的创始人之一。</p> <p>【林崧旧居】</p><p>睦南道67号</p><p>林崧旧居建于上世纪30年代,折衷主义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四坡瓦顶,大屋檐。室内设施完善,菲律宾木地板和楼梯,有欧式壁炉,天花板有灯光灰线,三槽窗,房屋规整,环境幽静。-</p> <p>林崧(1905年—1999年),福建莆田人,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深受妇产科主任Maxwell赏识,毕业后留在妇产科工作。1933—1935年任妇产科住院总医师,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医科大学和柏林大学妇产科学院学习妇科病理,后去美国明尼苏达、纽约、巴尔的摩、波士顿及加拿大魁北克等城市医学院做访问学者。1942年初协和关闭后,林崧与卞万年、金显宅、卞学鉴、施锡恩、林必锦、关颂凯等一起到天津创办恩光医院(新中国成立后与几家医院合并组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之后一直在天津工作。</p><p>林崧是我国妇产科病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所著的《妇产科病理学》是妇产科病理学的奠基之作。</p><p>林崧还是著名的大集邮家。执迷于集邮60多年,收集了大量清代、民国、解放区和新中国的邮票,所集邮品中稀世孤品、精品及珍品极为丰富。新中国集邮史上第一部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集邮展览的邮集就出自他的收藏,而且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大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多次代表我国参加国际邮展,并屡屡获得金、银大奖,蜚声国内外。</p> <p>【金显宅旧居】</p><p>睦南道69号至71号</p><p>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折中主义的二层楼房,局部三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四坡瓦顶,大屋檐。室内设施完善,菲律宾木地板和楼梯,有欧式壁炉,天花板有灯光灰线,三槽窗,房屋规整,环境幽静。</p> <p>金显宅(1904-1990),男,著名医学家,我国现代肿瘤医学创始人。亲手创建了中国肿瘤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培养了大批肿瘤外科人才,被誉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p><p>金显宅1904年3月7日出生于汉城。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流亡中国,1930年加人中国籍。1926年他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37年,金显宅赴美留学,先后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纪念医院、芝加哥肿瘤研究所学习肿瘤病理和临床。1939年,又先后访问了欧洲八国,考察肿瘤诊疗工作。1939年10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副教授和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p><p>1942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医院被迫关闭。他与卞万年、卞学鉴、王志宜、方先之、关颂凯和林景奎诸医师同赴天津,合资开办一所“恩光医院”,他负责外科和瘤科的工作。1949年他还担任河北医学院的外科教授、天津市总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等外科顾问医师。</p><p>1951年夏,金显宅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文革中金显宅被关进'牛棚', 受尽迫害,两年后才获准回医院工作。1987年金显宅以83岁高龄首次回韩探亲,1990年9 月4日金显宅在天津逝世,众多津门百姓排着长队自发为他送行,感谢他几十年来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所作的贡献。他的骨灰最后撒向了渤海,实现了他“背靠大陆,漂向仁川”的遗愿。</p> <p>【纳森旧居】</p><p>睦南道70号</p><p>该楼东抵河北路,南沿睦南道,西临桂林路,北抵大理道。建于1928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362平方米,建筑面积1433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局部三层西式楼房,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大坡度筒瓦顶,高低错落,风格别致。内装修豪华典雅,高级大理石地面,硬木装饰,内设餐厅、舞厅、书房、客厅、卧室等。宽敞的院落种有塔松、藤萝等各种花草树木。后院原设有花窖和马厩。是一座具有典型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私人花园住宅。</p><p><br></p> <p>爱德华·乔纳·纳森,英籍犹太人,在津期间通称其为纳森爱德。1910年纳森爱德通过其叔叔(也称纳森,1912年任开滦矿务局总经理)的关系来华。1928年后,历任开滦矿务局副总经理、董事部主席兼总经理。纳森残酷剥削工人,勾结日军镇压工人运动,引发了开滦五矿大罢工和冀东起义。1941年,日军强占开滦。1942年6月,纳森向日军提出辞职。1943年,纳森被解往山东潍县集中营。</p> <p>【李勉之旧居】</p><p>睦南道74号</p><p>李勉之的父亲李希明原系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并在中国多家大型企业中拥有股份。1930年去世后,李勉之继承父业,先后在华新纺织厂、中天电机厂等企业任要职。1937年李勉之出资请法国工程师盖苓设计,在此处购地兴建了四幢大小式样一致的别墅式楼房,竣工后由李勉之、李允之、李进之、李慎之兄妹四人居住。</p><p>1994年5月,时任和平区政协名誉主席的李慎之,将属于自己的一幢楼无偿捐赠给和平区政协。</p><p><br></p> <p>该楼东抵河北路,南临睦南道,西沿桂林路,北临大理道。四幢总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每幢建筑面积984平方米,外檐为花岗石砌基,卵石混水墙,大坡度尖屋顶,设有屋顶晒台。室内护墙板、地板全为高级硬木制做,客厅为六角形,内有造型精致的壁炉,是具有德国风格的庭院式别墅住宅。建筑现状良好。</p> <p>李勉之(1898~1976),字宝时,天津人。爱国商人,先后在华新纺织厂、中天电机厂等企业任要职。20世纪初叶,李勉之兄妹的父亲李希明,在华北已是一位资本雄厚、颇具名气的实业家,除与原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并任总经理外,还在开滦矿物局、唐山华新纺纱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等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实业救国”的思想对李勉之、李慎之影响甚深。</p><p>1932年,李勉之作为长子接替病故的父亲,挑起了管理家庭投资的担子,并相继投资中国银行、中兴煤矿、北京三星铅笔厂、南京及天津的砖窑等。1933年,与人合资在天津开办了中天电机厂。天津解放后,李勉之、李慎之兄妹积极响应市军管会动员工商业者复工、复业、复市的号召,使中天电机厂成为首批恢复生产的企业之一。在此期间,李勉之、李慎之先后被录用为国家干部。李勉之还担任了天津市电机公司副经理。1957年,集资兴办了新华中学,第二年改为新华业大。据统计,李氏兄妹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逾百万元。从50年代起,兄妹二人同时担任和平区政协委员,并先后担任区政协常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常委。</p> <p>【施锡恩旧居】 </p><p>睦南道75号</p><p>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折衷主义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四坡瓦顶,大屋檐。室内设施完善,菲律宾木地板和楼梯,有欧式壁炉,天花板有灯光灰线,三槽窗,房屋规整,环境幽静。</p> <p>施锡恩(1904-1990),江苏苏州人,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创始人之一。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擅长泌尿外科。1931年至1942年在协和医学院任副教授。1936年被选为国际泌尿科学会会员。1939年被选为美国自然科学荣誉会员。</p><p>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天津市人民医院和第一中心医院泌尿科主任,他参与创建天津医学院并担任外科学教授。他还先后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天津市政协常委等职。</p> <p>【卞氏旧居】</p><p>睦南道79号</p><p>卞氏,卞家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天津人俗称其为"乡祠卞家",或以其所经营的商号名称,称其为"隆福号卞家"、"隆顺榕卞家"等。该楼是卞家后代卞颖新等人的住宅。</p><p>卞氏旧居,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清水砖墙,缓坡瓦顶,顶部出檐,立面两侧前凸,各有一方形三层阳台。二层中部筑有一排半圆曲线形阳台,阳台正门两侧有绞绳式立柱,上部有欧式山花。整座楼房线条明快,庄重古朴,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p> <p>【卞俶成旧居】</p><p>睦南道81号-87号</p><p>这处联排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著名建筑设计师阎子亭设计。</p><p>旧居是四室两厅的西式平房,内部设计巧妙,颇为实用。入门右侧即为宽敞客厅,后有饭厅,左边是三间卧室,一间书房,其中主卧带有独立卫生间。饭厅后面是佣人房、厨房、储藏间、锅炉房及车房。该建筑设施齐备,居住舒适,房屋周围原有松柏树相间,无院墙,四幢平房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四幢平房统称为“友爱村”,寓意着卞俶成希望自己13个子女团结友爱。</p><p>而邻近的睦南道79号,则是卞颖新旧居</p><p>他与卞俶成同属于“乡祠卞家”的后人。</p> <p>四幢西式平房,父母带着他和二哥、九哥一起生活在靠近西北方向的那一幢平房里(睦南道87号);西南方向那一幢住着几个成年的出国留学的兄长和姐姐(睦南道85号);东南那一幢住着祖母(睦南道83号);东北这一幢住着大哥、大姐和六哥、八哥。卞俶成共有13个子女,在这四幢西式平房里,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空间,正如他给这个小区命名“友爱村”,他公平地对待这些孩子,也期待他们相亲相爱,团结互助。</p> <p>卞俶成本名肇新,以字行。他1889年2月2日生,1908年天津县私立第一中学堂毕业,1913年赴欧洲游历求学,曾就读英国伦敦大学理财科。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复入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1917年毕业,获商科学士学位;同年归国,任南开学校商科簿记教员;1918年赴上海,任汉冶萍总公司改良簿记;1919年回津,任天津农商银行襄理;1935年至1941年任天津中央银行副理、经理。</p><p>1917年,隆顺榕成记药庄新楼建在天津有名的针市街29号,并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了“隆顺榕成记”镏金匾额。</p><p>大楼建好后,卞俶成凭借独到的市场预见力,先后在今和平路、劝业场一层、西安道、建国道、东马路、大沽路等地设立六家支店,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同时,在上海、香港、广州、台湾等地设立驻庄,主营药材批发及进出口业务等,使隆顺榕快速扩张,业务遍及国内外。</p><p>1952年6月1日,卞俶成在津病逝。</p> <p>【卞学鉴旧居】</p><p>睦南道81号</p><p>卞学鉴,(1910-1979)天津市人,皮肤科学专家。</p><p>卞学鉴,中学就读于南开中学,1937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在小白楼开封道的起士林旁边开了个“卞学鉴诊所”。其居处原镇南道(睦南道)友爱村的大门口,悬挂有“医学博士卞学鉴”牌匾。</p><p>卞学鉴出身于津门望族,为严范孙之外孙,其父卞俶成,著名金融实业家,曾接管祖业隆顺榕药庄;其母严智蠲,教育家。卞学鉴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曾在天津恩光医院和北大医院工作,解放后任天津纺织医院皮肤科主任,参加过抗美援朝医疗队, 撰有《关于输血性梅毒》等多篇学术论文。1979年在津去世。</p> <p>【宋棐卿旧居】</p><p>睦南道84号</p><p>旧居为欧式二层砖木结构,清水墙,二楼两侧设有弧形阳台,铁护栏,风格朴素简洁自成院落,环境幽雅。</p> <p>宋棐卿(1898—1956) ,名显忱。山东省青州市宋王庄人。</p><p>1920年8月,宋棐卿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兼修化学课程。1932年,宋棐卿在天津创办了东亚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1937年后,他将公司的经营重点先后转为麻纺和西药。1940年秋,改公司为东亚毛麻纺织公司,创设东亚麻袋厂。1944年9月,他采用募集医药股金的办法,创设了东亚化学厂,生产西药。1945年春,从事股票投机,又开办广信行经营“东亚”股票。</p><p>1949年秋他任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0年赴香港吸收侨资,购置设备,准备开设第二毛纺厂。后赴巴西经营橡胶园,终因不敌美商“八甲”公司,竞争失败。1956年去世。</p> <p>【蒋恩钿旧居】</p><p>睦南道97号</p><p>蒋恩钿,1908年9月17日出生于城厢镇新华西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毕业于上海交大电机系、曾是解放后沙溪中学第一任教导主任。1958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专程到天津看望他的清华老同学陈谦受、蒋恩钿夫妇,当面邀请蒋恩钿帮助北京为迎接国庆10周年而进行的城市美化工作,并明确提出希望能在新建中的人民大会堂周围建一个月季园,经过7年时间,义务为天坛公园培育出3000多个品种月季,赢得月季夫人的美誉。</p> <p>【王襄旧居】</p><p>睦南道103号,睦南里</p><p>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著名古文字学家,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博通金石考古,尤精甲骨,为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所著有关甲骨文字的著作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甲骨文字的罗振玉、商承祚、王国维等所推重。</p> <p>【虞颂庭、俞霭峰旧居】</p><p>睦南道金林村3号</p><p>虞颂庭(1914-2010),男,泌尿外科专家俞蔼峰(1910-1991),女,妇产科专家</p><p>虞颂庭,1914年5月生于浙江慈溪。受行医的父亲影响,高中毕业后考取北平协和医学院,1939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外科助理住院医师。抗日战争期间,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虞颂庭满怀民族义愤,历尽艰险奔向抗战大后方。辗转广西、贵州、湖南等地为抗战服务。抗战胜利后不久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修,师从于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查理·赫金斯教授。1948年回国就职于天津中央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任外科主任。</p><p>俞霭峰(1910-1991),浙江镇海(今宁波)人。,著名妇产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任天津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她精通临床妇产科学、妇幼保健业务,擅长妇产科内分泌学和病理学,是天津医科大学妇产学科的创始人。</p> <p>【小德张旧居】</p><p>金林村4号</p><p>小德张(张祥斋,1876年-1957年4月19日),字云亭,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县,中国清朝末代太监总管。 他权倾一时,各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晋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其首肯,曾被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后来他出宫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不问政事,广置田产,1957年4月19日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p> <p>【徐树强旧居】</p><p>睦南道108号</p><p>该建筑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平顶楼房,建筑布局依据地形变化,整体方正规则,临马路交界处的转角部位采用圆角处理,在建筑的其它部位还点缀了几个圆弧阳台雨篷,使立面变化十分丰富。枣红色缸砖砌筑的清水墙面,其肌理细腻并与周围环境协调。</p><p>建筑内部装饰豪华大气,至今保存完好。</p><p>该建筑带有较强的现代建筑特征。现为办公用房。</p> <p>徐树强(1914-1951),字幼洲,天津人,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良之子,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p><p>徐树强于1939年任伪天津公署水上警察分局局长、天津警察局特务科科长,配合日特机关及宪兵队,在天津镇压抗日爱国人士、任意敲诈商民,为虎作伥,无恶不作,为天津人所愤恨。</p><p>1945年徐任伪唐山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投敌罪被处决。</p> <p>【方先之旧居】</p><p>睦南道109号</p><p>该建筑为英式别墅,摩登风格,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楼房墙面与院墙面均为混水砂石罩面,点缀规则的点状琉缸砖,浑然一体,典雅清丽,设备齐全。内装修不是十分豪华,但壁炉、楼梯、门窗极有特色,筒瓦坡屋顶,外檐为浅米色混水墙面,点缀不规则的水平向琉缸砖,别具特色。现为办公用房。</p><p><br></p><p>方先之(1906—1968),浙江诸暨人,著名骨科专家。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骨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来天津,任天和医院骨科医师,1946年任天津骨科医院院长,1948年任天和医院院长。</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天津骨科医院院长、天津医学院教授,兼任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曾当选为天津市九三学社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p> <p>【黄顺柏旧居】</p><p>睦南道111号</p><p>黄顺柏,山东黄县人。</p><p>他十几岁到大连,在日本人身边干活。这期间,他学会了日语,在日本人手下做事,后当上了日军司令松井石根的翻译官。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他趁机大发国难财。</p><p>1939年,黄顺柏寓居天津,建了这座被称为“月宫”的豪宅。另外他还与警察局局长徐树强勾结,做毒害人的生意。1946年,戴笠第三次来津,住在黄顺柏的“月宫”内。同年戴笠往返天津上海两地,中途特邀正在青岛的黄顺柏一同赴沪,协商恢复天津北洋保商银行事宜。途中飞行员获悉上海暴雨如注,于是转飞南京,结果南京也大雨滂沱。不久即撞毁在南京附近的戴山之上。包括戴笠和黄顺柏在内,机上人员无一幸免,尸体和飞机残骸直到多日后才被搜寻人员发现。</p> <p>【林子香旧居】</p><p>睦南道114号</p><p>林子香是民国时期比利时商业电灯电车公司中方买办,该公司投资兴建了天津市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条公共交通线路。</p><p>故居是1936年建成的花园别墅,属于三层英式乡村田园风格。高低错落有致,透过低矮的种满鲜花的围墙,可以看到里面白色的藤架,满园的花草树木,在黄土堆成坡地上还有一个白色的平顶凉亭,在绿树掩映下,院落深处有一排白色小楼若隐若现。林子香故居为二层砖混结构楼房,局部为三层。属于英式乡村田园风格,立面层次错落有致。附带有花园,园内还一座小山,山上建有白色亭子。花园绿树成荫,二层小楼若隐若现,美不胜收。</p> <p>【徐世章旧居】</p><p>睦南道122号一126号</p><p>该楼建筑面积129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三层摩登式建筑。楼内设有书房、舞厅、客厅、餐厅等。楼房四周原有一庭院式花园,设有假山小亭,四周为透景式花墙,原是一处环境幽雅的高级私人住宅。建筑现状良好。</p> <p>徐世章,字瑞甫(1886-1954),天津人。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之弟。北京同文馆毕业,曾出国留学。1920年后任交通部次长兼任交通银行副总裁、币制局局长等职。1922年因徐世昌垮台而去职,随即来津寓居。其间任耀华中学董事、工商学院董事长、东亚毛纺公司董事长,并广为收藏文物字画。</p><p>1954年病逝后家属遵遗嘱将其收藏的全部古玉、砚、印玺等捐献给国家。</p> <p>【熊炳琦旧居】</p><p>睦南道127号</p><p>建于1925年,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楼,自成院落。前院种有花草树木,并盖有一个车库。楼下有餐厅、厨房,其间有一个可转动的窗户,将厨房作好的饭菜送到餐厅。熊炳琦的书房、卧室也在楼下。楼上为卧室、卫生间等。</p> <p>熊炳琦(1884-1959),世居济宁城区熊家街,早年投军补名,不久被提为司书生。是原北京禁卫军二等参谋、直隶都督府参谋长、江苏都督府参谋长、北京陆军大学校校长、曹锟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原山东省省长、胶澳督办、以后在天津投资经营天津利中酸公司,长期充任利中酸厂的董事会董监。后又投资东亚毛呢厂,任董事长。</p><p>建国后,曾多次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担任天津市民革副主委。1959年1月19日病逝,享年74岁。</p> <p>【周叔弢旧居】</p><p>睦南道129号</p><p>建于1938年,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别墅式楼房,顶部为红瓦坡顶,外立面为琉缸砖清水墙面,楼房和院落紧凑而舒展,建筑外形精巧别致而简洁大方。一楼为客厅和饭厅,二楼为卧室和办公室。</p> <p>周叔弢(1891年7月18日-1984年2月14日),出生于扬州,名暹,字叔弢,安徽建德人,辛亥革命后先后前往上海、天津。1919年时跟随其叔父、实业家周学熙经商,曾担任过青岛华新纱厂专务董事、唐山华新纱厂董事兼经理、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开滦矿务局董事、启新洋灰公司董事、耀华玻璃公司董事等职。1945年任新洋灰公司协理、总经理。</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天津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4年在天津逝世。</p><p>他共有七子三女,其中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翻译家周珏良、植物学家周以良等。</p> <p>【柯应夔旧居】</p><p>睦南道139号</p><p>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870平方米,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主体2层,局部1层。层次丰富,环境幽雅,内部设施完善。</p><p><br></p> <p>柯应夔(1904-1979)男,汉族,福建闽侯县人,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妇产学科奠基人之一。杰出的医学教育家。</p><p>曾任天津市第一至五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分社常务委员,中华妇产科学会天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天和医院院长、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p><p>柯应夔长期在天津从事妇产科学临床和研究工作。是当时津门妇产科学'五巨头'(柯应夔、林崧、杨柯、俞霭峰、顾学勤)之一,他对中国女性骨盆进行过深入研究,收集大量女性骨盆样本分析取值,纠正以往临床错误论断,取得突出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最高奖。</p> <p>【高树勋旧居】</p><p>睦南道141号</p><p>该建筑建于三十年代,在东抵云南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昆明路。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二层别墅小楼,红砖墙,红瓦坡顶,左侧突出一伞状塔楼,造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p> <p>高树勋,字建侯(1898-1972),河北盐山人。早年在冯玉祥部任职,后被国民党收编,曾任新八军军长、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1931年在国民党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时,愤然脱离反动军队,来津定居。“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抗日,毅然除掉了投日通敌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制止了部队叛变。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紧要关头,他率部在邯郸起义,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p> <p>走过了马场道和睦南道,和我一起走下条街道,阅读下一条街的历史吧!</p><p>请阅读《天津五大道的名人旧居》(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