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 米氏先祖米芾</p> <p>米芾(1051一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官至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世称“米襄阳"。</p><p>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绍为书画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p><p> 米芾的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墙阵馬,沉着痛快"。</p><p>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书画颇有造诣,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传世书法墨迹有《研山铭》《向太后挽词》《蜀素帖》《拜中岳命帖》《苕溪诗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p><p>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属首屈一指。</p> <p>《蜀素帖》亦叫巜拟古诗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收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p> <p> 《研山铭》刚劲,奔腾,沉顿雄快,乃米芾成熟之作,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启功先生赋诗赞曰: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p> <p> 2002年12月7日,《研山铭》在观复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以2999万元人民币以单人形式拍下,现收藏于丠京故宫博物院。</p><p>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p> <p> 《多景楼诗帖》诗册是米芾晚期作品,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充分显示了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p> <p> 米芾担任雍丘县令任内,因为催租事件,与上级监司发生冲突,愤而辞官,自我流放到嵩山中岳庙(今河南登封》担任庙监。在《拜中岳命作》中,米芾通过诗文,来宣泄心中积压的怒愤,充分反映他狂傲不训的个性。</p> <p> 《苕溪诗》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宝诗友诗卷》,是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p> 《苕溪诗》通篇八面生锋,笔力雄恽老辣,潇洒自然,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与《蜀素帖》并称米芾"双壁"。</p> <p>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p> <p>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米芾书法中常有的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物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p> <p>珊湖帖</p> <p>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p><p> 可惜,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p> <p> 米芾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米芾对中华古典赏石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他通过长期的赏石实践,从一个艺术家独到的审美体验,先后成就了一部《砚史》和言简意赅的"相石四法"。</p><p> 米芾所作的《砚史》虽愈千年,但对后人研究,认识文房古砚的材质,形制,纹饰乃至制砚工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石四法"在中华赏石文化史上理论地位也极其重要,这一理论不但引领了当时的赏石潮流,至今仍是赏石界"回归古典,感恩本真"的经典</p> <p> 后续:</p><p> 四 米芾在英德</p><p> 五 米芾国内纪念文物</p><p> 六 米氏(清远)名人</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