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以全县状元身份进北大、王毅高考语文全班第一……高官们的学霸往事

宋道永(苏萍)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们常说“高考改变命运”,这是一句很实在的话。</b>来看看高官们当年的学霸往事。</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胡春华:大学里的应届优秀毕业生</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b>生于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初中学校离家4公里,高中学校离家6.5公里,他都走读。<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脚板上的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大堆。</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79年夏,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为五峰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为了凑够去北京上学的钱,他背上背篓、撮箕和锹,到一个水电站工地背河沙,一个暑假,挣下100多块钱。</b>加上父亲东家挪、西家借,才凑齐路费和学费。</p><p><br></p><p>在北大中文系,胡春华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头也最小的学生,但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毕业时,组织上本来决定他留在北京工作,但他选择远赴西藏。</b>20岁的胡春华赴西藏工作的消息先后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报道。</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3年,北大应届毕业生胡春华</p><p><br></p><p>1983年夏天,胡春华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首都毕业生发言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是大有作为的天地。我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我要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西藏高原。”</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王毅:高考语文成绩全班第一</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的大学本科是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就读的。</b></p><p><br></p><p>王毅曾经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知青,参加了第一届高考,在25岁那年成为大学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学期间,他每天上课前就把单词都学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王毅还在日语学界唯一核心期刊——《日语学习与研究》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试论日本语的朦胧风格及翻译上的处理》。</b></p><p><br></p><p>“学外语,最后拼的是汉语功底,这东西是相通的,历届学生都是这样,只要你汉语功底好,你的外语就能学好。”王毅在北二外的老师潘寿君对媒体表示,王毅汉语基础非常好。</p><p><br></p> <p>▲1981年9月,王毅(左一)等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标兵”</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写文章不是一般的好,我作文一般4分,他从来都是5 ,</b>”王毅的一位同学说,“他高考语文考了八九十分,这是非常高的分数,是我们班第一。”</p><p><br></p><p>高考语文的好分数也得益于王毅在兵团期间的练习。除了日常的农业劳动,爱好文学的王毅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不仅字写得漂亮,也会搞文学创作,写小说、写诗,还在兵团和黑龙江的杂志上发表过。</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彭清华:中学时已被老师发现有前途</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b>的家乡在大冶市茗山乡。</p><p><br></p> <p><br></p><p>在小学和中学都曾教过彭清华的柯伟英老师对媒体回忆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第一次改清华的作文时,就暗自叫好:‘这孩子很有前途’。他的布局谋篇、审题立意、遣词造句都与众不同,有种特别的新意。”</b></p><p><br></p><p>1970年,因父亲工作调动,彭清华也转学到大冶一中。那时,从彭清华的家到大冶市区的车很少,<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了锻炼意志,他每天步行20多公里上学。</b></p><p><br></p><p>"我讲课时,就会特意挑选他的作文进行阅读、讲评,慢慢地,同学们就对他另眼相看了。”彭清华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黄力川说。&nbsp;</p><p><br></p><p>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黄力川发现彭清华不仅作文写得好,而且各科成绩也很平衡,就连上课做的笔记也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比如,老师讲课的话,只要他觉得有用,都会自觉地记下来。</p><p><br></p><p>后来,&nbsp;经过五年的知青生涯,彭清华1979年参加高考,<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b>,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郭树清:插队期间给知青讲经济名词</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b></p><p><br></p><p>1974年,18岁的郭树清作为知青到内蒙古红格尔插队,那里到现在仍然与大城市保持着距离,人烟稀少,远处草原连绵起伏。</p><p><br></p> <p><br></p><p>在那里,一些知青用抽烟喝酒打发寂寞艰苦的时光,郭树清是红格尔公社为数不多的不抽烟不喝酒的知青之一。据当时的大队书记回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时只是中学毕业的郭树清手边就有成堆的书,其中很多书跟经济有关。</b></p><p><br></p><p>当年在公社工作的人还记得“挺瘦挺高、白白净净”的郭树清给知青们讲“剪刀差”这个经济学名词时“头头是道”的样子。</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恢复高考后,郭树清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读书。</b>郭树清的同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主任焦垣生对媒体回忆说,<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平日里,走得晚的学生能学到凌晨一两点,经常还能看到郭树清的身影,</b>“一半时间都是小郭锁门”。由于拿走了钥匙,第二天一早,郭树清要第一个来教室开门。</p><p><br></p><p>那会儿,郭树清已经显露出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焦垣生说,当时哲学系的同学整天捧着一些经典哲学著作看,而郭树清除了读哲学书,还经常捧着经济学著作读。</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陈吉宁:清华首个奖学金的首届获得者</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品质好、记忆力好、不善言谈。”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上初中时的班主任,曾对媒体回忆说。</b></p><p><br></p> <p><br></p><p>当年的记分册显示着陈吉宁初中时的每次考试成绩,他在全学年都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1年,他以531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母校历史上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b></p><p><br></p><p>陈吉宁的大学同学回忆:“上大学还是表现很突出的人,学习成绩非常好,好几门成绩都95分以上。”<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6年,中国环境工程学科创始人陶葆楷,在清华设立以自己命名的清华第一个奖学金,陈吉宁是第一届唯一的奖学金获得者。</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除了学习成绩好,陈吉宁在校期间还担任过系团委书记,组织能力颇强。</b>“上大学时,就有老师预测,陈以后会是环保局长。”这位大学同学说。</p><p><br></p><p>1988年,清华硕士毕业的陈吉宁作为培养对象,被选送公派到英国留学,“公派出国,当年是非常难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表示。在英国十年,陈吉宁取得博士学位,并在博士后工作站担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回到母校任教。&nbsp;</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陆昊:保送上北大经管学院</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b>1967年生于西安,父亲陆鸿生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老教授。陆昊1974年就读于西安冶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小,1979年在西安市85中上学,后被保送上北大。</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5年,陆昊被保送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b>后来又跟随厉以宁教授读研究生,获得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高级经济师职称。</p><p><br></p><p>提起陆昊被学校保送到北京大学的事情,陆昊中学时的一个老朋友表示,陆昊被保送没有任何背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的学习成绩本来就好,即便不保送,也完全可以考高分</b>;陆昊自己也曾表示过保送不保送无所谓,自己也想参加高考,验证一下学习成绩。</p><p><br></p><p>在北京大学读二年级时,陆昊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1989年临近本科毕业时,他明确主张青年人应该务实,应埋头参与经济建设,从具体问题入手参与改革和国有企业振兴。</p><p><br></p><p>在大学里,陆昊的学习也一直非常刻苦,深得厉以宁教授的信赖,经常帮厉以宁教授做一些经济课题,整理资料、翻译文章。</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