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读书不觉已夏至,蝉鸣深处好时光。从萌动的春到热烈的夏,跟随三名读书团队一路走来,在书页间流连,在微信群交流,在读写中升华,可谓收获满满。一起读书的日子,真甜! </p><p> 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又到了惠民三名团队的领读时间。</p><p> </p> <p> 世间有些书仿佛老友“初读有感,再读欣喜,三读不厌”。读这样的书,其实是在阅读自己,因为你能从书中的人与物,观照到自己的成长。有些书,总让人愿意反复回味。每一次的捧读,都会有全新的惊喜,可谓百读不厌。这样一次次的捧读中,源源不绝的成长力不断涌来,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更加丰厚。魏书生老师和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便如这样的“老友”。前段时间,我们在各县区“三名”同仁的带领下,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的前四个章节,从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兵法”中感受到了魏老师的管理班级的雄才大略和细致入微,感受到了魏书生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满腔的爱,更让我们感受到,在我们眼里又苦又累的差事,在魏老师手中可以是一项如此快乐又轻松的工作。 </p> <p> 本周领读,我们开启《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五章的阅读之旅。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不管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或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魏书生老师用本章节告诉我们,如果处理得当,孩子所犯的错则会成为成长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读书摘录</b></p><p> 1.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p><p> 2.选举、惩罚不是目的,使同学进步、激励后进生前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树立良好班风才是目的。选举也不仅限于后进,更多的还是引导同学们向好看,向前看。我们班级经常选举最关心班级的人、做好事最多的人、心胸最开阔的人、本周进步最大的人,本周注意力最好的人、本周最有毅力的人、本周帮助同学最多的人等等。</p><p> 3.自习说话接力本有用,但不是百分之百有用,只用这一个方法,不间断地用这一个方法,就如同做菜只放味精,可能出现不管用的局面,还可能产生副作用。</p><p> 4.就批评者而言,不能让自己的良药越苦口越好,忠言越逆耳越好,而应该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让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坏人腐蚀好人喜欢用糖衣裹着的炮弹,这样容易将人打中,容易使人接受。人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那么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读书随感</b></p><p> “人之初,性本善。”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讲,他们刚刚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征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天使一般。不管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在行为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总是不可避免的。学习上出了错,改正以后方能获得知识,行为上出了错,改正以后方能获得成长。不管是谁,犯错后总会有一种愧疚心理,心里可能充满了被老师家长批评惩罚,被叫家长等等担心。魏书生老师在学生犯错以后,不是先来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在写说明书,心理病例的基础上,他让学生去做好事。试想一个内心充满忐忑准备受罚的小学生,接到的指令是,“你先去做两件好事,然后回来向我报告。”此时,刚才的忐忑一定减去了大半,随之而来的是寻找机会做好事的积极与努力。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好事的同时,孩子的心里也感受到了向善向美的力量,对之前做错事的举动也一定有了反思。在让学生做好事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就在悄然发生。这让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学生打架犯了错,先生用四块糖胜过了疾言厉色和苦口婆心。不管是“犯错误做好事”还是“四块糖”的故事,里面凝聚的都是教育的大智慧,平等、尊重、信任、爱心与宽容。</p><p> 教学有方,但无定方。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的方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变化不断变化。我想,面对孩子的错误,不管是写说明书、心理病例,还是做好事、四块糖,亦或是选举班级之最,我们需要学习的都是魏书生老师和陶行知先生等老一辈教育家身上凝聚的教育智慧与大爱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