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之颠——大汉阳峰

庐山抗战博物馆

<p>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念想,带儿子登一次庐山之颠大汉阳峰,身为一名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的庐山人,不去庐山之颠感受一下他的——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那将是人生当中的一种遗憾!</p><p> 庐山正是因汉阳峰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河渠书》里郑重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也是“庐山”这个名称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史册中,庐山由此告别了传闻时代,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p><p> </p> <p>  昨晚我们去超市采购了今天的一些食品饮料,今早9点向着庐山之颠快乐出发了</p> <p>  经过差不多3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汽车能到达的庐山气象台,这里是观赏庐山日出的绝佳之地</p> <p>  继续前行,10多分钟后来到汽车能到达大汉阳峰脚下最近的地方——庐山电视台,下车背上行囊,向着目标前行</p> <p>  踏上了弯弯绕绕,曲曲折折,人迹罕至的小路</p> <p>  沿途看到驴友们留下的引路标志</p> <p>  看到了7月份还有竹笋曝出来,也只有海拔到达一定高度才会有吧!</p> <p>  1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庐山海拔最高的茶厂——汉阳峰茶厂,这里产的庐山云雾茶是庐山的贡茶寻常人是喝不到的哟!</p> <p>  茶园深处的采茶人</p> <p>  离庐山之颠还有2900米,全程差不多都是向上爬的山路,远远可以看到大汉阳峰,他挺拔的身姿向着我们招手</p> <p>  稍作休整,补充能量,再次出发</p> <p>  只剩下最后的900米,我们又补充了一次能量,向峰顶发起了最后的挑战</p> <p>  登顶——这一时时刻非常感慨!时隔30年后再次登上庐山之颠,还记得那年还是17岁的小伙子读高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浩浩荡荡几十人,一路欢歌笑语,还走错了路,大家齐心协力在大山里开出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胜利登顶,可是在登顶的那一刻,天公不作美,乌云密布,狂风骤雨把我们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什么也没看到,我们在禹王台里烧火烤衣服取暖,但我们的心情都是很激动的,有一种成就感,我们上来了,我们是庐山儿女,我们站在了庐山之颠。时隔30年的今天晴空万里,我带着我的家人,再次登上了庐山之颠,欣赏到了他的真面目,不需此行。</p> <p>  休整</p> <p>打扫战场,垃圾入包,带回车里</p> <p>  返程,在这要给小伙子点个赞👍全程负重行囊都是他一个人背上背下,没有叫一声累,我说帮他背一下,他都说他能行能坚持✊我相信通过这次的登顶之旅,会给飞飞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人生道路上会向前一步一步坚定的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