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style="font-size: 15px;">关键词: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尼雅、扜弥国、扜弥城、于阗国、和田、疏勒国、喀什、天竺国、印度、焉耆国、焉耆县、且弥国、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县、尉犁国、库尔勒、危须国、桃槐国、阿姆河、小帕米尔、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吐鲁番、吉木萨尔、交河古城、车师尉都国、比丘国、泥婆罗、尼泊尔、大宛国、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阿姆河、乌孙国、伊宁、西夜国、漂沙、叶城、莎车、叶尔羌河、喀拉昆仑山、子合国、帕米尔高原、小帕米尔、难兜国、帕米尔拔达克山、瓦罕河流域、休循国、阿克陶、帕米尔高原、阿赖谷地、女儿国、姑墨国、阿克苏、龟兹国、库车县、吐火罗国、阿富汗、蒲类国、哈密、巴里坤湖、依耐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无雷国、西域都护、乌垒国、轮台、小野云沟、温宿国、温宿县、乌什县、阿克苏河、托什干河、莎车国、叶城、墨山城、狐胡国、北白杨达板城、楼兰国、戎卢国、于阗县、且末国、且末县、皮山国、婼羌国、若羌县。</i></p><p><br></p> <h3>车师尉都国位于天山南麓。</h3></br><h3> <h3>即今天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一带</h3></br><h3> <h3>翻了很多书才弄明白,原来它就位于雅图库,今鄯善县的赛尔克甫沟北口。</h3></br><h3> <h3>车师都尉国,古西域国名。《汉书·车师都尉国传》明确指出:“车师都尉国,户四十,口三百三十三、胜兵八十四人。”</h3></br><h3> <h3>漫游丝路,车师都尉国是西域中人口较少的国家。</h3></br><h3> <h3>但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东汉戎已校尉曾居于此,治所在高昌壁(今吐鲁番东南,戈丁湖北、鄯善西)。</h3></br><h3> <h3>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鲁番盆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并已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h3></br><h3> <h3>距今3000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游牧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生产方式也从以采集、狩猎为主向农业为主转变。</h3></br><h3> <h3>据《史记》、《汉书》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居民是姑师(后称车师)人</h3></br><h3> <h3>他们早在22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了王城。</h3></br><h3> <h3>姑师人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活跃在罗布泊地区(古楼兰国)以东以北直到天山北面的乌鲁木齐、吉木萨尔、巴里坤一带广阔地区,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h3></br><h3> <h3>前138年(建元二年)到前119年(元狩四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誉满全球的古代丝绸之路,“姑师”这个庞大的土著部落集团始为世人所知。</h3></br><h3> <h3>前108年,汉大将赵破奴率骑兵万人,一举攻克车师。</h3></br><h3> <h3>前99年至前72年,西汉与匈奴为控制西域,接连发生五次大战,世称"五争车师",最终以匈奴失败告终,车师前国随之降汉,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h3></br><h3> <h3>前68年,侍郎郑吉率兵1500人屯田车师。</h3></br><h3> <h3>前60年(神爵二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总摄西域军政事务,把原来车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实行分而治之,其中车师前国在吐鲁番盆地。</h3></br><h3> <h3>由此,车师人在吐鲁番盆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都城设在交河城。</h3></br><h3> <h3>西汉时,交河城有100户人家、6000余人。</h3></br><h3> <h3>前48年(初元元年),于高昌设立戊已校尉,负责屯田事宜,这标志着中原汉族已开始正式在吐鲁番地区定居,给这里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h3></br><h3> <h3>公元91年(永元二年),东汉大败匈奴,班超出任都护,都护府设在龟兹(今库车)境内,戊已校尉领兵500人驻高昌。</h3></br><h3> <h3>123年(元狩六年),班超之子班勇,子承父业,出任西域长史,驻守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为稳定西域,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h3></br><h3> <h3>436年,在柔然扶植下,阚爽自立为高昌太守。443年,北凉王沮渠无讳占据高昌,自称高昌王。450年,其弟沮渠安周破车师。</h3></br><h3> <h3>车师王车伊洛出逃焉耆,后病死洛阳,车师国,历时510年遂告灭亡。</h3></br><h3> <h3>由于车师诸国疆域基本包括着今吐鲁番地区现境的大部分地区。而相关车师的资料少之又少。</h3></br><h3> <h3>这是丝路总图</h3></br><h3> <h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年的吐鲁番就这样夹在天山以南的鄯善和托克逊中央</h3></br><h3> <h3>车师都尉国就是在艾丁湖东南的方向,其他有关车师尉都国的情况则尚在探索之中</h3></br><h3> <h3>三国时期,西域明确通使曹魏的有十一个国家:鄯善、龟兹、于阗、焉耆、危须、大月氏、康居、大宛等。《乌桓鲜卑东夷传》只记载了西域三国:乌孙、疏勒、车师。余太山先生根据《魏略·西戎传》考据出除危须外,其余十国都是当时西域的大国,其中七个国家(鄯善、龟兹、于阗、焉耆、大月氏、疏勒、车师后国)都是西域的霸主,各有各的势力范围。这些国家代表了当时大部分的西域。由此也说明了车师在丝路中的作用与地位的重要。</h3></br><h3> <p>西域古国车师,无论前国、后国、尉都国和后城长国,它们都是一些充满了浪漫情调的地方。它们位于天山南北脚下,据守着车师古道。它们都曾经是一个关系到西域交通顺畅与否的国度,是一个因位置重要而屡遭战乱的国度,也是一个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关注目光的国度。在冷兵器时代,河水可以说是军事防守的天然屏障,扎在河心洲上的车师国,把自己牢牢地定位在防守的位置上。可惜,即使占据了有利地形,交河仍阻隔不住一次次的战火纷飞。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吐鲁番盆地的门户。通达焉耆的“银山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米萨尔地区的“金岭道”在此交汇,这是块人人要争夺的宝地。中原王朝与匈奴在城下多次交锋,公元前108年汉朝攻破车师,到公元前60年间,西汉就与匈奴“五争车师”,车师是个小国,汉朝几万大军将车师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次次发动攻击,车师城的守兵顽强抵抗,但他们看到汉军发动连续不断的攻击,精神都快要崩溃了。战争以西汉的胜利而结束。其实,关于车师的故事很多,但,它们都被湮没在了这漫漫长长的历史当中,留在这西域丝绸之上,只有它们居住过的尘埃落定的土地。我能够知道,也许并非历史的真实,但,这些已是我们现在仅仅可以赖以咀嚼的点点回味。</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EVtbdwpNEMKhfLRgNyb1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