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榜样就在身边!</p> 1 <p> 孝老——朱春生</p><p>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母亲卧床后由兄弟姊妹们轮流照顾。由于朱春生的俩哥哥均已成家,常年在车村镇居住,朱春生照顾瘫痪的母亲时间最多,不嫌脏不嫌累。因为母亲常年有病,再加上家里贫困,错过了婚姻,却从未因此抱怨,更未曾动过弃母不顾的念头。五年来,母亲靠胃管进食,大小便在床,他给母亲擦洗身子,按摩,晚上睡在母亲身边的小床上,方便照顾。经典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春生用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p> <p>天气好要晒洗好的尿垫子</p> <p>给母亲洗脸,擦洗身子。</p> <p>给母亲喂水,吃饭也是通过鼻子注稀粥。</p> 2 <p> 爱亲——魏小燕</p><p> 孝敬是美德,更是行动,你养我小,我养你老,魏小燕从小失去父母,是舅舅抚养她成人,如今,她儿女都长大了,但一直单身的舅舅却老了,又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连大小便都不知道避人,看到舅舅一个人生活困难,她把舅舅接到家中悉心照料,一日三餐细心调理,端屎端尿,洗脸洗头洗脚,刮胡子,洗衣服,无微不至。她说:“舅舅年纪大了,抱养的表弟常年不在家,我不能看着不管,有生之年,我一定会照顾他。”朴实的话,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口中说出来,体现了孝的真义,厚养真敬,不留遗憾。</p> <p>喂舅舅喝点奶粉,补充营养!</p> <p>胡子拉碴的,刮一下!</p> 3 <p> 热心——王松海</p><p> 他是远近闻名的“蜂王”,由于他的弟兄多,家里穷,没多少文化的他没有选择打工,而是在家里养起了土蜜蜂,这几年来,土蜂蜜的价格走俏,他自己养了一百多箱,凭借自己摸索和外出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靠此致富,由此带动了乡邻养蜂近五百多箱,由于农户缺乏经验,王松海做起了义务指导,从收蜂到看蜂、分蜂、割蜜,包括出售蜂蜜,养蜂的农户大多都请过这个“蜂王”上门义务指导。他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养蜂了,咱们村形成了规模,才能打出杨山蜂蜜的名气,也算是为咱们村的脱贫攻坚做贡献了。”</p> <p>给邻居检查蜂巢</p> <p>帮助取蜂蜜</p> <p>帮贫困户检查讲解养蜂知识。</p> 4 <p> 公益——陈 雷</p><p> 陈雷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母亲96岁高龄,下有四个弟弟,其中三个憨傻痴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作为老大,既要承担赡养母亲的义务,又要看管照顾三个弟弟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仍旧为我们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修剪路旁剐蹭来往车辆的树枝杂草,清除冬雪后积雪的路面,打扫枯黄的落叶和随手乱丢的垃圾。虽然没有报酬,但是他说:“我家受到政府太多的帮助,为了回报大家,我要尽点义务,做我力所能及的事。”</p> <p>带弟弟扫道路垃圾</p> <p>这树枝都伸到路中间了,修一下</p> <p>清除路边杂草。</p> 5 <p> 好媳——崔艳艳</p><p>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艳艳的婆婆在几年前突发脑梗死,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那时候孩子小,为了让爱人安心在外务工,艳艳担当起伺候婆婆的重任,她除了维持正常家务外,还要给婆婆煎药喂药,洗衣服洗头等。为了让婆婆身体早日康复,她用柔弱的身体,搀扶着婆婆练习走路,经常累的汗流浃背,从无怨言。经过不懈的努力,婆婆终于能自己拄着拐杖走路,公公逢人便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艳艳比我们的亲闺女还亲!”艳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她的孝道,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p> <p>给婆婆梳头发</p> <p>扶婆婆走走,锻炼一下</p> <p>越走越好</p> <p>婆婆吃药儿子也来帮忙</p> 6 <p> 好妻——赵桂芬</p><p> 赵桂芬原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开个卡车常年拉货,她在家照顾儿女,生活还算富裕,但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致她的丈夫下肢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面对厄运,她是苦难家中的守护者;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选择了坚守。25年来她用所有的爱陪伴着瘫痪的丈夫,照料着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和繁重的家务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容颜虽然苍老,但她以不离不弃的信念,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用坚强和大爱演绎着浓浓的温情。</p> <p>这是每天铺床的,天气好晒干叠起来</p> <p>隔天都要擦洗身体</p> <p>将榜样的事迹不断的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