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出生於世界大戰以後的人來說﹐可謂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帶給人類的生命和經濟的損失, 無法估計﹐而且世界各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感染人數和死亡數字還持續創新高﹐在此容許我為全球至今已超過1500萬人感染, 死亡人數超過60萬的里程碑默哀! <br>現在世界各國都積極地尋找抗疫的方法﹐而呼聲最高和一致認同的就是盡快研發出疫苗。彷彿新冠狀病毒的疫苗一出現﹐就有如神光普照﹐人類將被救贖﹐世界各國就會重回正軌﹐重現昔日的光輝。。。<br>但是如果以醫學的角度分析﹐只能說我們期望的那種疫苗(殺滅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絕對是個神話 ! 最多﹐只可以說是個希望……<br> 我們可以試想想以下幾點﹐看看有沒有成功的可能 ?<br>1. SARS肆虐後到現在還沒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藥出現<br>前文提到﹐COVID-19和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相似度很高,二者同為冠狀病毒﹐而且同是β屬,它們都可以透過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使人類感染和發病。SARS是17年前的慘痛回憶﹐傳染力雖無COVID-19那麼強﹐但致死率更高。<br>17年的過去﹐醫學家嘗試了多種的抗SARS疫苗﹐卻沒有任何一種真正成功過﹐包括所謂萬能的康復者血清蛋白抗體!<br><br>2. 冠狀病毒基因突變太快﹐疫苗研發追不上<br>《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正常情況下﹐疫苗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歷六個流程:探索階段、臨床前期(動物和實驗室測試)、臨床開發(人體測試1-3期)、註冊審批、生產(最長可能需要22個月)、品質控制(上市後監測在人群中使用的效果)。通常情況下,一個疫苗通過上述六大流程往往長逹數年。目前多款新冠疫苗即將邁入臨床開發的最後階段,隨後面臨的則是註冊審批,生產工序等。美國衛生官員認為﹐就算各國的應急通道早已準備就緒﹐疫苗真正能大規模生產應用在人體上最少都要12-18個月。<br>另外﹐美國梅奧診所醫學中心﹐理查•肯尼迪博士(Richard Kennedy)表示﹐從來沒有一家疫苗公司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數億劑疫苗,更不用說現在需求量全球有數十億劑。疫苗交付和緊急需求之間已經存在極大差距。<br>另一方面﹐明尼蘇達大學分子病毒學研究所的兒科傳染病專家、研究員Mark Schleiss博士說:"在RNA病毒的世界裡,突變是常態。我們預計RNA病毒會頻繁變化。這就是它們的本性"。<br>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新冠病毒早已變種。新冠病毒S蛋白在614位置的顯性突變(D614G突變),傳播率也比疫情初期高出三成(31%),每名患者平均可以將病毒傳染給三四人,梁卓偉表示,疫情初期的病毒“每日即時有效繁殖率(Rt)”為1至2,現在已升至3至4的水準,即每名確診患者平均能將病毒傳播給三四人,是疫情初期的兩倍,甚至比武漢封城前的2.5至3更為嚴重。<br>對比之下﹐病毒變異比疫苗的開發週期快得多﹐而且是永遠追不上變異的速度。祈求疫苗的打救﹐不如祈求新冠病毒越變越“乖”。<br> 3. 病毒抗體有效期短﹐個別差異大<br>中國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調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準會迅速下降。此外,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弱於有症狀感染者。感染新冠病毒的無症狀個體,抗體可能只能持續兩到三個月。<br>理查•肯尼迪博士(Richard Kennedy)更表示 :「免疫力的持續時間取決於兩件事:病原體和疫苗的類型。查看冠狀病毒的歷史﹐人體對季節性冠狀病毒的免疫反應會迅速減弱,我們不知道這種反應能保護人體多久。人們可能反復地感染冠狀病毒﹐有如流感,新冠病毒的情況可能也是如此 。來自SARS和MERS的資料還顯示,抗體在幾個月到幾年內仍有機會可檢測到,這無論是對於被感染的人,還是接受過實驗性SARS和MERS疫苗的人都是如此。然而,我們仍然不知道需要多少抗體才能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也不知道是否單靠抗體就能夠起到保護作用。」<br>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博士在接受CNN的採訪中也表示:「如果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類似,其疫苗可能無法提供長期免疫。預計有效時間在3-6個月左右,最長不超過1年。在6月29日的一場訪談中,福奇還表示,他認為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約在70%~75%。“我們做得最好的是麻疹,有效率為97%-98%。如果現在我們能達到那種程度就非常好了,但我認為不可能。我覺得(新冠疫苗)有效率是70%~75%。」<br>另外理查•肯尼迪博士(Richard Kennedy)表示: 「在疫苗特性上,每種研究中的疫苗都有不同的特點。例如某種對於年輕、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是最好的疫苗,很可能對7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卻不是最好的疫苗。」<br> 4. 西藥治療冠狀病毒副作用極大﹐非有效治療用藥﹐只能是權充臨時用藥<br>大家可知道當年醫學家用了什麼方法治療SARS ? 當年醫學家由實踐經驗總結出的就是抗病毒療法, 激素療法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成為SARS治療中的3大主要策略, 這3者獨立或結合應用, 形成了一套SARS治療的方案。其中, 抗病毒合併激素療法最為常用。<br>抗病毒療法所用的的藥物﹐相信大家都會很熟識﹐就是利巴韋林 (Ribavirin)。利巴韋林對呼吸道合皰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種RNA和DNA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是一種效果良好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甚至在一些國家已批准作為愛滋病的預防藥物。<br>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利巴韋林的副作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最可怕的風險是會引起溶血性貧血、致畸形和致癌上,而且有幾會引發溶血性貧血。而其他一般全身不良反應太多﹐包括神經系統症狀、消化系體統症狀、肌肉骨骼系統症狀、呼吸系統症狀、皮膚附件系統症狀等等﹐不一一詳錄。<br>結果﹐這次新冠病毒肺炎﹐利巴韋林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近期抗病毒新星 -- 瑞德西韋(Remdesivir)。<br>瑞德西韋被美國FDA認証治療COVID-19有效,可以縮短住院時間﹐但是﹐仍然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瑞德西韋是一種抑制冠狀病毒酶的藥物,其治療作用,特別是對於在使用呼吸機前需要補充氧氣的患者,降低了死亡率,並將平均恢復時間從15天縮短到11天。<br>不過﹐《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首次公佈瑞德西韋以“同情用藥”方式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試驗結果時(此項研究共包含61例不同國家的患者)。瑞德西韋的副作用相對較大,共有32例患者(60%)報告了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肝酶升高、腹瀉、皮疹、腎功能損害和低血壓,也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腎損傷等嚴重不良反應出現。<br> ii. 激素類藥物 (類固醇) 曾被大量用於SARS緊急治療,激素的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股骨頭壞死﹐非典對他們的身心損害極大,大部分人都有肺部病變﹐呼吸系統的彌漫性間質纖維化;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局灶性纖維化﹐精神障礙等多種後遺症。<br><br>5. 西藥治療新冠病毒肺炎費用太高<br>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Gilead Sciences) 在2020年6月29日發佈瑞德西韋定價,一個5天療程費用最高3120美元。美國一些政界人士和消費者權益組織均認為: 「作為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抗疫藥物,上述定價實在“太貴”。」<br>由於疫情蔓延﹐美國總統已經宣佈把瑞德西韋的疫苗產能禁止出口外國。即是代表其他國家如果疫情同樣無法控制﹐也將得不到藥物治療。世界上貧窮的國家和地區肯定更沒希望能得到公平治療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