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听王玲湘老师《神笔马良》有感

武宁

<p>  今天听了清华小学副校长王玲湘执教整本书阅读汇报课《神笔马良》,为学生搭建了图与文、读与看、读与说三架桥梁,令人回味无穷的。</p> 首先梳理一下教学过程: 一、回顾快乐读书吧<br> 1.了解作者:洪汛涛。<br>  2.阅读指导:回顾我们是怎么读的。<br> 二、交流本课教学要求。说一说有几个要求:<br>1.按先后顺序把插图连起来。<br>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br> <p>三、梳理插图排顺序</p><p>1.插图摆顺序:</p><p>(1)一共有多少个插图?(11幅)介绍插图作者张光宇。</p><p>(2)看一看作者的插图原图(艺术馆12幅),边看边想这些插图都是什么内容。</p><p>(3)小组学习:按顺序摆一摆插图(3分钟)</p><p>(4)集体交流:边摆边说一说每幅图在“说”什么。(谁在哪做什么?结果如何?)</p><p>去借笔——勤练笔——得神笔——助穷人——斗财主——藏着画——斗皇帝</p><p>(5)连起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p><p>(6)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前三部分在写什么?</p><p><br></p> <p>2.用自己的话讲故事。</p><p>(1)你最想讲哪个楼梯上的故事。</p><p>(2)读一读学习单:一边看插图,一边讲故事;一边看插图,一边想方法。——图文对应。</p><p>(3)讲一讲“助穷人”:找一找对应的部分在哪里,指名讲故事。</p><p>(4)四人一组,练习讲故事。</p><p>依据学情提示:“讲”故事不是“念”故事,要用自己的话。</p><p>(5)小组展示。(提示:加上动作讲一讲。)——把自己放进故事</p><p> (6)合作讲故事:用说话的语气,把自己放进故事讲一讲。</p><p> (7)如果马良送个词,你会——勤奋、善良、勇敢、坚强、助人为乐……</p><p>(8)把插图和故事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发现文字特点——①有重复、反复②图和文不一样。)是作者画错了吗?猜猜看。</p> 四、故事万花筒<br>1.讲“斗皇帝”<br>(1)播放美术片<br><div>(2)图文对应:在书中找到这部分内容相应的部分。<br>(3)把自己放进故事,分角色讲一讲。(加入风声、海浪声),加入想象讲故事。<br>(4)欣赏插曲,跟唱。<br>2.创造性地讲故事,你还有什么办法?<br>对应插图找故事、图文对应想内容、把自己放进故事,创造性讲故事。——讲故事楼梯<br></div> 五、升华理解<br>1.师:这个故事流传70多年,你还想给马良送上一个什么词?(刻苦、机智、勤学苦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br>2.认识不同的马良形象。<br><div>3.推荐阅读(翻开目录),记住作者。<br></div> <p>我的思考:</p><p> 清华小学副校长王玲湘执教整本书阅读汇报课《神笔马良》,为学生搭建了图与文、读与看、读与说三架桥梁,令人回味无穷的。</p><p><br></p><p> 一、围绕插图,讲好故事。</p><p>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学变得更轻松,学生的提升会更容易。</p><p> 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经有了前期阅读——课前依据插图读故事,课上围绕插图讲故事。整节课从插图为切入点,告诉同学们自己曾在博物馆亲眼见到过书中的插图原稿,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十二幅插图,一起聊聊图中的故事。</p><p>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深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想像活动与儿童的言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p><p> 王老师巧妙地运用插图,梳理“情节楼梯”,丰富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读书后,王老师引导孩子发现讲故事的“方法楼梯”,授之以渔。</p><p> 二、丰富想象,创造故事。</p><p>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所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的东西。插图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留有很多空白点,很多想象的空间。</p><p> 怎样去想象呢?王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方法的引领:</p><p> 1.把自己放进故事</p><p> 2.想象语气讲故事</p><p> 3.拓展内容讲故事</p><p> 4.想象环境讲故事(风声、海浪声)</p><p> 这样想象的拓展,更加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让故事更形象,让表达更生动,让思维更活跃。</p><p> 三、关注整体,提升能力</p><p>《神笔马良》这个故事也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翻阅教材我们会发现,王老师这节课上不仅是把它当做读故事,同时也训练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比如——</p> <p>  可见,学习方法的迁移有助于孩子读整本书,同样,读整本书也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在阅读中学习阅读”。</p> 我的一点疑惑:<div>  这节课,王老师两次让学生送个马良一个词语,孩子们的词语大多围绕“善良、智慧、勤奋、坚持”等,这是符合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但是我想,马良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他的“嫉恶如仇”是不是也可以渗透给孩子呢?课上王老师设下一个陷阱“有个赌徒没有赌注,我就( )”,其实这里已经在告诉孩子如何助人、如何明辨是非,但是孩子的认识似乎还是差了一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应该怎样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去解决呢?</div>

插图

讲故事

故事

马良

学生

王老师

想象

阅读

神笔

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