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建东街是东西横街,建于1957年,东起交大西侧的经九路,西抵雁塔路北段,长1460米,宽20米,因建筑单位相对集中而得名,也因这些单位带来的人才汇聚和经济推动而得以迅速发展。一条街却穿起了六条南北通道(经九路、乐居场、太乙路、安东街、安西街、雁塔路),浓缩了西安老城区的岁月变迁。1979年,面积达2400平米的建东街集贸市场在此建成,市场持续开放到1991年,在当时不仅为方圆10公里的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还带来了一片繁华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市场先后获得省市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老建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p> <p class="ql-block">建东街领航人:初心如磬担使命,牢记宗旨砥砺行</p><p class="ql-block"> 在这条街上,坐落着最基层的政府派出机构——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街道办事处,还延伸着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群众自治组织——建东街社区,长年来致力于造福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 太乙路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太乙路街办”)现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东街6号,是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级平安街道办事处,原属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路办事处(即现在的文艺路办事处)管辖,因管辖范围太大,不利于开展工作,于1963年9月1日从雁塔路办事处分出,成立了太乙路街道办事处,于同年9月6日迁到经十路(现建东街6号),正式开始对外办公,1965年划归碑林区管辖,现下设3中心6办公室,管辖着碑林区最大的区域,辖区面积6.92平方公里,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安交通大学及众多中省国企、部队、医院共同繁荣着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太乙路街道办事处更是致力和领导着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社区建设和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往东走不到200米,就是建东街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建东街社区”),成立于2000年10月,建东街社区位于建东街26号省十一建家属院内,因居于建东街中心位置而得名,社区区域东起太乙路北段,西至安西街北段,南临太安街东段,北接标新街,辖区面积0.50平方公里,社区内共有人口4816户、12687人,有太乙路街道办事处、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省三建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市二十六中太乙分校、西安市曲艺团、西安煤化重装集团公司、省军区第七干休所、省统计大厦等众多驻地单位。社区先后获得省级和谐社区、市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多项荣誉。</p><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尤其是2014年新的办公用房落实后,建东街社区在太乙路街办的指导下,以建设引领型党组织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居民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模式,“管理网格化,服务零距离”,创立了“1+4+N”的党建品牌。在社区党组织坚强领导下,调动各方力量,完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项目运作三大机制,勇于创新、破解难题,尤其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中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成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领航人,阵地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老旧小区众多的社区焕发出和谐幸福的勃勃生机。2020年成功创建“五化”标杆社区。</p> <p>建东街之“国脉”:落地生根振经济,筑巢引凤聚英才</p><p> 经过了岁月的变迁,以往让人羡慕的省建国企的众多家属院虽已老旧落后,但依然难掩大批中省国企在此建功立业的光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单位搬迁至此的国企已落地生根、筑巢引凤、人才济济,助力各行业高速发展,推动经济欣欣向荣,陕煤化集团公司、中铁一局建安公司等著名企业都在此建立了辉煌业绩,更有扎根于此的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院”)和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三建 ”)等继续在此续写着辉煌。</p><p> 西部院于1994年迁址建东街,是全资国有企业,具有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双甲级资质和城乡规划乙级资质,隶属于中国500强——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在企业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之时,经省建和政府多方协调,于1998年决定将原位于建东街陕建一小的地方划归西部院,将陕建一小和陕建二中合并,搬至二中办学,又将“两校”以校企联合的方式交由西部院代管,直到移交社会办学。成立2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西部地区、全国乃至海外逾万个工程项目,荣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19年度合同签约额达16000多万元,营业收入9000多万元,同比199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了近100倍,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收益。</p> <p class="ql-block"> 省三建建工集团公司是西北地区最早成立的全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具备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下属16个工程公司(土建及市政、安装等各类专业)、9个直属项目部, 4个全资子公司,在加纳、博茨瓦纳、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公司成立于1950年,前身是西北建筑公司,1983年10月起隶属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2008年成功改制为陕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990年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落户建东街,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司承建了多项陕西省文化地标性工程,创建鲁班奖等项目工程18项,承建的一大批陕西历史文化旅游代表项目,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法门寺和十舍利塔等入选多项精品工程。企业经营签约额连续三年超百亿,被列入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多个奖项,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在2020年更是承担了众多全运会比赛场馆的建设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建东街之“学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p> 碑林区内优质教学资源云集,为全省各市乃至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输送着栋梁之才。仅在这条1公里长的建东街两侧,就分布着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太乙分校、碑林区实验小学、乐居场小学等育才摇篮。</p><p> 碑林区实验小学由太乙路小学和安东街小学于2018年合并而成。太乙路小学前身是陕建一小,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以“让每个孩子享受教育公平”为办学理念,成立于1956年,于2008年由企业移交至碑林区教育局,更名为太乙路小学,与陕建二中一起主要承担了原建筑系统10个家属院子女的中小学教育任务,免去了建筑系统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在此范围内居住的随迁适龄儿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现在在建东街生活的上自五十年代爷爷奶奶辈、下到10后的孩童大都有着共同的小学时代——省建一小&太乙路小学!</p> <p>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太乙分校于2020年5月由太乙路中学在碑林区委区政府教育战略布局调整策略的引领下加入市二十六中“名校+”教育联合体、以“一长多校”方式深度融合而成立。</p> <p> 太乙路中学始建于1966年,原为陕西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二职工子女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尤其她是全国唯一一个创建在普通中学的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于2007年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08年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体育局批准为“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举重队成立以来,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成绩斐然,取得金牌近200枚、银牌近150枚、铜牌100多枚,6次团体总分第一等好成绩,并成功举办了2011、2014、2019年三届全国中西部举重锦标赛;共向中省市队输送队员130名,考上大专院校10人。太乙路中学创造性地探索提炼出的“后备人才基地设在学校,以教为本、体教结合”先进做法,为我国体育领域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p><p><br></p> <p>建东街之“文脉”:舌尖上的建东,心中的白月光</p><p> 都说味蕾是有记忆的,记忆深处既是食物的味道,也是思乡的情怀。建东街就是这样一条老街,四周皆是住宅区,学校孩子们的身影是这条街流动的青春,每当下班放学后,这里便成了大家的公共食堂,无数人的舌尖江湖。</p><p> 从东端一路向西,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光鲜亮丽的上班族、步履悠闲的老人家、蹒跚学步的小孩童,早已排队等候在老店新堂的门口,只为一饱口福。早晨有飘香四溢的“李老四腊汁肉夹馍”、外焦内软的“水煎包”,中午有麻辣酸爽的“四川麻辣冒菜”、光滑劲道的“兄弟面馆”的面。凛凛寒冬,每到傍晚,“杨家粉蒸肉”早已人满为患,即使饥肠辘辘也不骄不躁地等候着,拿到手后大口咬下热气腾腾的肉夹馍,成了建东人心中最惬意的享受;炎炎夏日,是冰镇啤酒和冰峰的天下,怎可少得了“二月半”的烧烤、脆皮五花肉、“坊上聚”的泡馍?能在晚上约出来吃烧烤的,那一定是老铁,推掉觥筹交错的宴会,过来光着膀子在路边撸串干杯,享受的是美食、品味的是友情、调侃的是人生。</p> <p> 立户长久的雷式灌汤包、老丁家胡辣汤,新竞的小龙坎、老海边等美食不胜枚举,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食不在名好吃就行”,吃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尤其“地摊经济”、“马路经济”开放以来,更是为这条位于城中心的老街道增添了烟火气和乡党情。相约三五好友,同坐于简陋饭桌上,生活烦恼统统抛诸脑后,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内心的自己,这里的饮食文化就如同当地人的性格:实在厚道、耿直豪爽!再加上一家家固守形象的发廊、琳琅满目的老铺、记录孩提时光的“漂亮宝贝”……无不成为建东街日常生活的交响!</p><p><br></p> <p>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离开家乡的人,通过怀念建东街的味道找寻着曾经的美好时光,而留在这里的人没有停下追逐“建东梦” 的脚步,更执着热情地延续着一份幸福和光荣。</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