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场镇中心小学 <p>特邀配音嘉宾:淮安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孙伟明</p><p>电脑美工制作:侍雨雷主任</p><p>主演:徐清新主任、学生代表:徐诚成学生等</p><p>编剧+导演+编舞:吉玉辅导员</p><p><br></p> <p>学生家长:孩子们,现在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政通人和。但是你们知道吗?70年前中华民族在血泊中战起、在不屈中昂扬、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抒写血与火的悲壮。70年来我们是祖国和平的捍卫者屹立在东方的土地上。今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通过阅读《滨海英烈》这本书,我们即将再现天场镇陈海峰烈士抗日的主战场。</p><p>1、影片: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年代</p><p>话外音:我生于一九一八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年代,在那饥寒交迫的岁月里,我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p><p>2、影片:日本扫荡残暴的片段</p><p>话外音:一九四零年,驻阜城的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他们的暴行,激起了我满腔的民族恨和爱国志。</p><p>学生表演:学生演日本兵排队巡视</p><p>3、影片:日本扫荡残暴的片段</p><p>话外音:一九四一年四月,我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我凭着一副高大壮实的身材,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枪手。</p><p>学生表演:</p><p>(一)小红军排队自由走队形</p><p>(二)主人翁参加红军佩戴大红花</p><p>4、影片:图片</p><p>话外音: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我,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p><p>学生表演:全体小红军读入党誓词</p><p>5、影片:天寒地冻的黑夜+激烈的战争、枪林弹雨的影片</p><p>话外音:记得我参加最后一次战争是:“一九四二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夜,二十四团奉命攻打日军鮑墩据点。在团长谢振华的指挥下,三营担任主攻,战士们个个冲锋陷阵,猝不及防的日伪军被打得节节溃退,一个又一个的火力点被英勇的新四军战士摧毁。就在我军发起总攻,夺取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不料陈洋据点的日伪军驾乘着多艘装甲汽艇沿街心的河道狂嚣而来,每艘汽艇上都架着小钢炮向我军阵地疯狂地扫射。与此同时,逃往千秋方向的日伪军又反扑过来。在这紧急的情况下,团长即令三营就地转向阻击增援之敌。</p><p>学生表演</p><p>6、话外音:我所在战地占据桥头旁一处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与援敌展开殊死的战斗。援敌倚仗充足的武器弹药,茫无目的地向岸上猛攻,一颗颗血腥的子弹从战士们头顶上尖啸而过。</p><p>学生表演</p><p>7、学生家长:24团三营战友们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激战到凌晨,由于敌军火力仍占优势,我军伤亡惨重,为避免无谓的牺牲,团长果断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所在连奉命承担了掩护的任务,他沉着地指挥部分战士坚守原地,牵制敌人,然后率领几名勇士冒着弹雨冲向紧要关头,用机枪掩护主力部队快速撤退。就在二十四团主力基本撤出阵地,后续部队指战员即将撤离之时,不幸从日军汽艇上飞来一颗子弹,打中了陈海峰的胸部,鲜血染红了他倒下的地方……”</p><p>8、话外音:血泊中的陈海峰说:</p><p>再见了祖国,再见了战友,当祖国胜利了,请别忘记了告诉我们,我们是24团三营,团长:谢振华(出列敬军礼),机枪手:陈海峰(出列敬军礼)。</p><p>学生表演</p><p>9、红色纪念馆的PPT图片</p><p>学生家长:</p><p>在天场镇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还长眠着29位无名烈士,他们是阜宁战役中牺牲的新四军三师八旅的战士。</p><p>10、播放《郑和下西洋》旋律,声音先弱后强</p><p>学生家长:牺牲何生在战场,奉献无时不英雄,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每个人)</p><p>男生:(每个人)</p><p>女生:(每个人)</p><p>齐说:(每个人)</p><p>学生家长:都应当以这种伟大的中国革命精神来激励自己,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p><p>齐说:(去实现我们新时代更伟大的长征宏伟目标)。</p><p>10、全体小红军敬队礼</p> <p>剧照</p> <p>此项目被江苏省少工委评为少先队文化建设“特色项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