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威特的日子》

钟鼓楼

<p>科威特塔是该国标志性建筑</p> <p>在科威特塔前</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公司派我到刚成立不久的驻科威特办事处工作。3月18日乘国航飞机离开北京经曼谷换乘泰航,20日到达科威特,从此在异国他乡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工作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是一个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国。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科威特公元7世纪时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后属奥斯曼帝国。1899年起沦为英国殖民地,1961年独立。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居全球第四位,因此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科威特的气候不利于农业,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后来为了打破这种比较单一的经济模式,科威特开始发展多种经济,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其中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准备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海运事业,计划投资数亿美元扩建港口,而这项工程恰好是我们公司的专业,为了争取获得这个涉外项目,在科威特设立了专门的办事处(1984年更名“为中东分公司”),负责该项目的跟踪以及工程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在办事处门前</p> <p>与办事处僱用的巴基斯坦司机纳比</p> <p class="ql-block"> 【适应环境】</p><p class="ql-block"> 刚到科威特,由于有五个小时的时差,白天犯困,到了夜晚却精神头儿十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总也睡不着,我便在客厅看电视。当地电视台只有阿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广播,半夜12点英语影视节目播放的都是在国内从未看过的欧美恐怖片,空荡荡的大客厅里只有我一个人,影片中时而出现的一些恐怖情景,吓得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p><p class="ql-block"> 在饮食方面,早饭比较简单,中午、晚上都是四菜一汤,吃饭时看到大家都用大碗盛菜、小碗盛饭,我感到非常奇怪。英文翻译小孙对我说:过不了几天你也得跟我们一样,你没看到餐厅里的地秤吗?大家每天都看看自己的体重是否又增加了。尽管一直想通过多吃蔬菜、少吃主食加以控制,但体重还是在不断地增加……</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虽然是个沙漠国家,市场上各种食品却极为丰富。所有食品、蔬菜、水果都依赖进口,比如泰国的大米、美国的白面,澳洲、巴西的牛羊肉,丹麦的冻鸡、阿根廷的鱼,埃及产的蔬菜、东南亚国家产的水果,就连中国人日常用的烹饪调料,在韩国人开的副食店也能买到。可以说除了猪肉和酒之外应有尽有,只不过蔬菜的价格贵一些。那里最缺的就是水,市场上所有的瓶装饮用水都是进口的,生活用水都是经过淡化的海水……</p><p class="ql-block"> 当地的天气也非常古怪,经常是半夜里雷电交加、暴雨如注,早上地面却是干干的,看不到一点儿积水,也许是由于这儿是一座“沙漠城市”的原因。夏季的中午,室外最高气温达到四十多度,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球似的烤人,如果往停在外面的汽车引擎盖上打个鸡蛋,很快就能煎熟。洗过的衣服晾出去,用不了十分钟就干了。</p><p class="ql-block"> </p> <p>晚上总是不困</p> <p>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名字被改了】</p><p class="ql-block"> 到科威特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到移民局办理居住证。在将护照和相关文件以及填写好的申请表交到窗口后,就得排队等着“按指纹”了。我和陪同我来的翻译竖着耳朵听着叫名字……没过多久,翻译突然对我说:可能是在叫你呢!如果不是他提醒,此时我还真没反应过来,因为我的名字翻译成英文明明应该是WαngGang,但移民局官员叫的却是“Wang Ge、GangGe”。翻译向我解释说:当地人说英语都是这样拉长音“一蹦一蹦”的……从此我明白了,凡听到“WangGe~GangGe”就是在叫我呢……</p> <p>在大使馆门前</p> <p class="ql-block"> 【考驾照】</p><p class="ql-block"> 拿到居住证后,就可以申请办理当地的驾驶执照了。 根据科威特的规定,必须将中国驾驶证翻译成英文,经过中国大使馆公证后,可以免除“笔试”,直接申请参加“路考”。</p><p class="ql-block"> 与我们办事处同在一个小区的“中国体育专家组”里很多教练员都考过当地驾照。恰好我一位老同学的哥哥是八一体工队的乒乓球教练,他有几位同事在教练组工作,于是我便去向他们请教。</p><p class="ql-block"> 经了解后得知,当地的“路考”过程比较简单,除了驾车起步、换档、倒车入库等科目与国内相似外,增加了“坡起”、“走蛇形道”、“快速倒车”等国内没有的考试科目,不过对我这个有着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来说,应该并不难。他们还告诉我,在考“快速识别路标、警示牌”科目时必须用英语回答,因此事先得学会几句英语。比方:禁止左转:“闹-累富特(NO Ieft)”;禁止右转:“闹-瑞特儿(NO right)”;禁止调头:“闹-优吞(NO U-turn);”禁止停车:“闹-怕克(NO park)”等等……好在这项考试是在行驶中进行的,如果把车开得快点儿,遇见不会答的就装作“来不及”,一晃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遇到会说的,就尽量“主动”一点儿……</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小轿车都是自动档,但考试必须得用手动档的。教练组的朋友还提醒我,当地人非常喜欢中国的清凉油和风油精,可以随身带点儿,到时贿赂贿赂“考官儿”……</p><p class="ql-block"> 考试那天,当广播喇叭传来我已经听习惯了的“WangGe~GangGe”时,便驾着临时借来的手动挡车进到考场。考试官是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警察,在核对过我的身份后,便坐到了副驾驶的座位上……由于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所有考试课目都非常顺利,正当我满怀喜悦的问考官是否“OK?”,没想到他又示意我将车开出大门,并让我向左转。我按照国内的交通规则,在大门口停了一下车,“假装”查看一下左右有没有过往车辆,在确认安全后,起步、左转继续向前开…… 当在外边转了一圈回到考场时,我问考试官是否“估得?”(good好了?)没料到他却说“NO goσd”(不好),随手在我们考试表上写了一行如同“老鼠屎”似的阿拉伯文,并且在后面还打了“✘”,然后用手比划着,似乎是在问我在门口为什么不按喇叭……国内的“新交规”在市区禁止按喇叭,这里却可以随便按,真令人感到不解……</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当我再去参加复考时,考官竟然还是上次那个警察。于是我主动向他说了一句“撒来马来空(阿语:早上好)”,他一看到是我,便冲着我点点头说了一句“OK”,随手在考试表上画了一个“✔”并签字盖章……我接过考试表后顿时感到一阵惊喜,居然这次我连车都没动就通过了……之后听朋友讲,当地警察似乎有点儿看不起中国人,即便你驾驶技术再熟练、交通标志识别也全及格,也会随便找个理由不让你一次通过,除非你是外交官或者他们国家请来的专家。</p><p class="ql-block"> </p> <p>与总部慰问团的三位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震耳欲聋的呼噜】</p><p class="ql-block"> 当年由于没有开通北京至科威特的航线,大批前往那里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都得在曼谷换乘泰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因此泰航为了保住这块“肥肉”,在相同机票价格的情况下,给予个别“大客户”一定比例的“免费机票”。总部领导便利用这些“免费机票”以慰问驻外工作人员的名义,“照顾一下”没有出国机会的机关工作人员。公司办公室的郭主任、人事处赵处长、物资处晋处长等几位领导,作为第一个被派出的“慰问团”来到了科威特,我们为了节省开支,便安排他们住在了办事处二楼的客房。</p><p class="ql-block"> 到了半夜,我隐隐约约听到楼上传来一阵阵呼噜声,我急忙起床顺着声音找到了二楼,原来呼噜声是从赵处长的房间传出来的,其音量之大,用“震耳欲聋”这个词来形容也一点儿不夸张……</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早饭时,住在楼下的同事们对夜里楼上传出的呼噜声,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时晋处长走进饭厅,一边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一边风趣地跟大家说:别看老赵个子不高,他的呼噜声比吹喇叭还响亮,尽管住在他隔壁,也吵得我一宿都没睡着觉……</p><p class="ql-block">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吃早饭时大家问晋处长,夜里赵处长的呼噜声还影响您睡觉吗?晋处长答到:这几天已经习惯了……郭主任在一旁说:这可坏了!随后转身“郑重其事”地冲我说:小王,麻烦你今天夜里用录音机把赵处长的呼噜声给录下来,交给晋处长带回国,不然晋处长到家后晚上听不到赵处长的呼噜声,又该睡不着觉啦……一句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p> <p>我驾驶的就是那辆奔驰500SEL</p> <p class="ql-block"> 【奔驰500】</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的港口扩建工程一直没有消息,为此我们办事处不得不调整工作方向,开始承接一些陆上土木工程和劳务派遣业务。办事处先后与江苏、安徽、宁夏等省的对外经济总公司合作,一举拿下当地三、四个大型土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办事处原有的两辆雪佛兰轿车已经不够用了,公司总部批准购置一辆价格五千科威特第纳尔的小轿车(1第纳尔=3.34美元)。</p><p class="ql-block"> 我听“体育教练组”的朋友说,使馆对中资机构购置轿车似乎有些规定,其档次不能超过大使专车……于是我便找到使馆办公室余主任了解详情,余主任表示:关于购车档次的规定已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老皇历”了,而且中资企业与政府驻外机构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选择车辆。像你们公司在本地的影响那么大,应该购买一辆高级车“壮壮门面”,就连业务开展不如你们的中国建筑总公司办事处,去年还购置了一辆新款奔驰250E型轿车呢……</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俗话:“人靠衣服,马靠鞍”,在科威特往往也是通过本企业轿车档次来彰显实力,德国产奔驰牌轿车便是当然的首选。但一辆新奔驰280SEL的售价为八千多第纳尔,总部批的数额根本不够……正在为难之际,办事处聘请的一个约旦工程师说,他有一个朋友是开汽车行的,不如请他帮助找一辆“二手”的奔驰车。</p><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天,约旦工程师说他朋友帮助找到一辆,于是带着我们一起到车行看车。原来这是一辆八成新的深灰色奔驰500SEL型轿车(据说在当地刚买的新车,只要上了车牌再卖就不值钱了),于是我们驾车到附近的高速路上跑了一圈儿。这辆车为八缸发动机,其动力非常强大,轻轻踩一下油门,时速立马儿就能达到一百多公里。至于价格,经过与车行老板反复讨价还价,最终以4950第纳尔成交。办事处领导对车的颜色不满意,于是便到汽车修理厂给喷成了海蓝色……</p><p class="ql-block"> 原来驾驶雪佛兰去一百公里外的“科威特南部电站工地”,最快路上也得需要一个半小时,自从换了奔驰500,只用50分钟就能到达。以前开其它型号的车到工地,门口的保安根本不让进大门,只能将车停在门外。这回一看是奔驰车,不但不敢拦,还赶紧冲着车敬礼呢……从那时起,我们开着奔驰车到一些当地公司办事儿,只要你按一声喇叭,门卫看见后就会赶快跑出来将“隔离墩”挪开,还帮助指挥着让把车停在楼前……有一次,我陪着分公司(此时办事处已改称“中东分公司)新调来的会计小霍和总公司工程部的两位女工程师去“南部电站工地”参观,在高速公路上,小霍说他从来没坐过这么高级的轿车,接着问我这车最高时速能达到多少?我告诉他从来没有试过,他便希望今天能试一试……当我把车速提高到220公里时,小霍冲着后座上一直专心观赏沙漠景色的两位女士感慨地说:刚到科威特时坐过时速110公里的车,我已经觉得回国后能跟其他同事吹牛逼了,现在我又坐着时速220公里的车,就更有的吹啦……后座的两位女士惊奇的问:你怎么知道车速的?小霍说:你们看里程表呀,指针指的不是220吗……两位女士立刻被吓的几乎同时从后座蹦了起来,直冲着我喊道:你开慢点儿!我们的耳膜儿都快受不了啦!……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把车开的这么快,别说她们受不了,我的耳膜也有了飞机起飞时的感觉,并且路两边的的灯杆一闪一闪的似乎在抽打我的脸,眼睛被晃花了……</p><p class="ql-block"> 美国车虽然宽大、豪华、漂亮,但是跑高速不行,一旦车速超过110公里,车身就会“发飘”,方向盘也有些难以控制,更令人讨厌的是车里“超速警告铃”当~当的响个不停,听得让人心烦……而奔驰车就不同了,从车形外观上就是按照高速车设计的(据说德国高速公路上只有“最低限速”),因此速度越快车身越往下沉、方向盘越重,使你感觉到车子非常稳,而且特殊的光学玻璃风档,让你不觉得车速快。只是没有像飞机那样在车厢内安装“空气减压器”,因此使得车里的人的耳膜感到压力……</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可以说是个“汽车王国”,即便是一般普通家庭也有两三辆车,因此它集合了全世界的名车、豪车。每逢国内有汽车爱好者到这里来,都会让我带着去位于欧洲大街的“劳斯莱斯”车行,欣赏一下世界顶级豪车……</p><p class="ql-block"> 长驻科威特的朋友曾经调侃:在这儿开日本皇冠的也就是个“工头儿”;开美国雪佛兰的也就是个工程师;开奔驰280、美国卡迪拉克的才是公司老板、开劳斯莱斯的一定是王宫贵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我和会计小霍中间摆放的就是“夏普双卡录像机”</p> <p>拍摄录像资料片</p> <p class="ql-block"> 【编制录像片】</p><p class="ql-block"> 公司总部的吴总工程师到科威特检查工作,在他即将回国时跟我说:这次回去后,交通部主管副部长要听取汇报,你能不能抽空儿把各个工地的施工现场拍成录像片,我拿些“活的材料”给领导看看……</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同事们手头都有工作,无法找到帮手,我只好自己一个人背着录像机,利用午休时间开车到各个工地去拍摄……在拍摄工地全景时,我不得不爬上十几米高的水塔;在拍摄工地周边外景时,我又不得不一手扶着方向盘,一只脚踩着油门,将半个身子从汽车天窗探出去拍摄……回到宿舍我赶紧把摄像机里几个30分钟小盘里拍摄的内容转录到120分钟的大盘里,然后支起摄像机,把宿舍墙上挂的科威特地图拍下来当作片头,并找来一盘阿拉伯音乐录音带当作背景音乐。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叫来有着“专业播音员”嗓音的小霍,给录像带配音……就这样,我们俩反反复复地整整折腾了一宿,天亮之前终于录制好了令我们自己满意的录像片。</p><p class="ql-block"> 当吴总工程师再次来到科威特时,一见面便告诉我:部长看了你拍的录像片很满意,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咱们请电视台的人拍的呢。当得知片子是由我自拍、自编、自导的,就风趣地说:将来部里要办影视中心,一定得把小王调过来……</p> <p>在水塔上拍摄工地全貌</p> <p>拍摄施工现场</p> <p class="ql-block"> 【以貌取人】</p><p class="ql-block"> 到科威特之前,我和从交通部招待所借调的厨师小宋都订做了两身当时国外流行的半袖猎装。每当我们俩身着漂亮的猎装到阿拉伯大市场采购副食品时,都会引起了当地商贩们的好奇,纷纷问我们:“甲潘?Japan(日本?)”、“估哩?Korea(韩国?)”……当我们回答“柴尼斯”Chinese(中国人)时,他们一边摇晃脑袋一边将手指在我们肩膀处:“闹、闹、闹,柴尼斯 斯猫落!(NO NO NO Chinese Small意思是不、不、不,中国人个子很小)”……此时我们心里暗暗骂,这可真是“狗眼看人低”,你们以为中国人都是小个子呐!</p> <p>在合作伙伴“阿尔扎及拉公司”办公楼前</p> <p>在中东分公司办公楼前</p> <p class="ql-block"> 【黑色星期一】</p><p class="ql-block"> 每逢星期一,我都得和厨师小宋开车到市中心的阿拉伯市场采购一次副食品。但是1983年12月12日这个星期一,令我们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那天一大早儿,我们照例来到阿拉伯市场,当我们把采购到的副食品装进汽车后背厢时,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轰隆、轰隆”声,我们还以为是天上在打雷,也就没太在意,装完车后便“打道回府”了。在回去的路上,发现来时还冷冷清清的“独立大道”现在四条车道却堵满了车。没办法,我们只能随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像蜗牛似的一点一点往前拱。就这样向前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看到前方停着好几辆闪着警灯的警车,一群警察挎着微型冲锋枪,正在一辆一辆地检查过往车辆。我们俩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个阵势,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直后悔为什么没带个翻译出来……终于轮到检查我们了,只见一个警官走了过来,在查看我们俩的证件后问到:“柴尼斯?Chninese?(中国人?)”,我们赶忙回答:耶斯、耶斯 Yes Yes(是、是),他竟然向我们敬了个礼,并说了一句我们能听懂的英文:“柴尼斯 估的 Chinese Good(中国人, 好)”,随后向身后的警员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放行。此时此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额头和脖埂子已经满是汗水了…… 在我们快到办事处时,看见同事们都在大门口焦急的向这边望着,小宋赶紧跳下车深感歉疚地说:真对不起,耽误大家吃午饭了……同事们说:大家都在担心你们俩回不来了呢……原来,科威特电视台刚刚播放了一个突发事件新闻,称科威特遭到了恐怖分子袭击,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冲进美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发生爆炸,几乎同时,法国大使馆和其它五个政府部门也遭到了炸弹的袭击。同事们分析,七个爆炸点我们俩得路过其中的三个,因此大家都在为我们担心呢……</p><p class="ql-block"> 很快科威特政府就宣布:捣毁了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恐怖团伙,并抓获了十二名直接制造爆炸事件的犯罪分子,其中七名伊拉克人被判决绞刑。行刑的当天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整个执行过程,其场面令人毛骨悚然……从那时起,我们把这一天称为“黑色星期一”,没有特殊情况绝不出门,到阿拉伯市场采购的时间也改为星期二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风格独特的水塔</p> <p>科威特皇宫</p> <p class="ql-block"> 【厨师学英语】</p><p class="ql-block"> 厨师小S是交通部招待所餐厅科副科长,由于烹饪技术非常不错,我便推荐他来办事处工作。由于他是初次出国,一句外语也不会,我便让他拜一位姓G的英文翻译为师,每天学上一句……也可能是小S工作太忙的关系,G翻译早上反复教他的一两句英语,到了晚上就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了。G翻译还真有绝招儿,他把英文注上中文译音,比方“早上好good morning”就在后面注上“古的毛宁”,“非常谢谢Thank yov very much”就注上“三块肉喂你妈吃”,“老师teacher”就注上“梯雀儿”,“先生mistr”就注上“咪斯特”……如此一来,小S还真的很快都记住了。此后,每当他们俩一见面,小S便会大声喊到:密斯特Guo!”或“蛐蛐儿Guo!”,“三块肉喂你妈吃”……虽然这是个生活中的笑话,但在实际中也非常地“实用”……</p><p class="ql-block"> 当年北京总公司成立时,由于电话线短缺,部分办公室的电话使用的都是分机,因此打错电话的事情经常发生。当遇到有外国人来电话找人时,由于语言障碍,不知如何应答。往往是我们找来了翻译,对方已经把电话挂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们就教给我们几句简单的外语能够先应付一下。比如,遇到对方讲英语,就说“加斯特~莫曼特(Just a moment等一等)”,只记住“掐死他~慢慢的”就可以了,如对方是日本人,就说“敲的妈地(等一下)”你就记住“去你妈的”这句骂人话就行……真别说,这办法还真灵!</p><p class="ql-block"> 在科威特给汽车加油时,看着加油站牌上93、95、98的标号不知道怎么说,便向阿文翻译请教。阿文翻译告诉我,如果加98号汽油,只要跟加油工说“伙苏森(阿拉伯语高级的)”就行。为了容易记住,你想着会计小霍的名字就行了,因为“霍树成”这三个字的发音跟阿语“高级的”差不多……这种学习外语的巧妙办法确实不错,否则,我也不会到了今天还能这么清楚地记得……</p><p class="ql-block"> </p> <p>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斋戒月】</p><p class="ql-block"> 伊斯兰教的宗教礼仪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在回历九月份为期三十天的斋戒月了。伊斯兰教历和阳历不一样。伊斯兰教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是354天,或355天。而且还没有闰月,因此无法确定某一年“斋月”的具体时间。</p><p class="ql-block"> 斋戒有什么意义? “斋戒”的阿拉伯语音译是“穗雅姆”,本意是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斋戒的人被称为萨伊姆。每年斋月全世界的穆斯林,白天里不吃不喝不抽烟,到日落以后,才能开始饮食。其意义主要是内心的净化、精神的修养,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是对穆斯林信仰与良心的检验,也是对穆斯林个人意志和刻苦能力的锻炼。这种精神的锻炼,忍饥耐饿的修养,使其在天灾人祸忍饥挨饿的时候,能够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同时也使富人能亲身体会穷人的困难和忍饥挨饿的滋味,增强其对穷人的恻隐之心…… 斋戒月里,阿拉伯国家一般都调整上下班时间,科威特规定早上10时开始上班。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较低,商人的活动也相应减少。阿拉伯国家的商务活动通常在晚上进行,此时无论到当地的任何一家公司办事儿,平日摆在茶几上的烟灰缸被扣过来放着,也没有佣人给你端茶倒水了…… 市面上的商家店铺一般是晚上6、7点钟开始营业至深夜2、3点钟才打烊,有的餐厅饭馆到凌晨4时才关门。斋戒月期间的食品销量特别大,食品、服装及家电成为需求量最大、最畅销的商品。特别在开斋节前一个星期,市场上各种过节商品销量大增,是销售旺季。</p><p class="ql-block"> 我们分公司办公楼旁边是一个清真寺。“开斋节”那天我们照常上班,发现清真寺门口停满了警车和救护车,时不时的还有浑身是血的人被用担架抬出来。我们好奇地爬上楼顶的阳台,向清真寺院子里张望,看到院子里站着十几个穿着白色裤子赤裸着上身的阿拉伯人,两手各拿一条尽头绑着数把片刀的铁链,抡起来抽打自己的脊背,鲜血把白裤子都染红了,不时有人因失血过多而倒下……一个站在旁边和我们一起看热闹的阿拉伯人,用手指着下面清真寺里的人用英语沖着我们说了一句:“一群暴徒”便走开了。 过后经了解才明白,我们旁边是一座“什叶派”穆斯林的清真寺。原来,伊斯兰教分为两大派,一个叫“逊尼派”,一个叫“什叶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势不两立,逊尼派称什叶派为“土匪”、“暴徒”,而逊尼派则自认为是“文明的”……在穆斯林世界里逊尼派人囗占90%,而什叶派只有10%。伊拉克的萨达姆是逊尼派,而伊朗的霍梅尼是什叶派,因此“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两个宗教派别之间的战争……</p> <p>蒙着黑沙的阿拉伯女人</p> <p class="ql-block"> 【赤裸上身也犯法】</p><p class="ql-block"> 中国路挢工程总公司(简称“路桥”)与我们同为交通部直属大型企业,曾经都在一座楼里办公,双方工作人员之间也比较熟悉,他们在科威特也设有办事处,我业余时间常去串个门儿。 听说路桥办事处搬到临近市区的开罗大街去了,于是晚饭后我开车带着厨师小宋,按照事先打听好的路线和门牌号去办事处的新址参观一下。路桥公司办事处的新址就在马路边,是一座两层的小楼,就是院子有点儿小,而且与旁边的楼距离太近。路桥公司的朋友们一个个光着脊背、穿着短裤,围着院子里的圆桌坐着喝茶抽烟。和他们聊天儿时,路桥的朋友告诉我,原来租的那栋楼太大,房租也有点儿贵。如今办事处的人员减少了,住在那儿有些浪费,于是就搬到这里来了。 </p><p class="ql-block"> 新宿舍楼虽然离市区较近,但条件不如原来的地方,房间太小不说,连空调也是窗式的……办事处人员的年纪普遍比较大,他们认为窗式空调吹出来的是“阴风”,有些伤身体,而且噪音也比较大,没有原来住处的集中式空调舒服。自从搬过来后,他们晚上睡觉时基本上都不开空调,晚饭后大家就坐在院里聊聊天儿,等到半夜凉快了再回房间睡觉……我们到房间参观了一下,果然房间不大,只能放下一个写字台和一张单人床,床上还垫了一块三合板,上面铺着托人从国内带来的凉蓆…… 没过多久,听说路挢的司机老王师傅由于身体不适要提前回国了,我们想托他把给家里写的信带回去,于是我和厨师小宋晚饭后再次来到路桥办事处。按过门铃,翻译老朱出来给我们开门,进门后发现院子里空无一人,原来所有的人都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呢。只见他们还是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手里不停地摇着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买的“芭蕉扇”……我奇怪地问他们怎么不在院子里凉快啦?朱翻译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我们被旁边的邻居给告了…… 科威特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教规”就是法律,因此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是对每个老婆的待遇必须平等,不但得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供养,并且还得保证每个老婆有独立的住房……在这种“一夫多妻”的制度下,这些妇女几乎都是在“守活寡”。我刚到科威特时就听体育教练组的朋友说过,他们半夜三更经常接到一些陌生女人打来的电话,对方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估计文化水平也不低。对方还一个劲儿地解释,只要求你陪她聊聊天儿,也许是为了消除自己的寂寞吧……路桥办事处新址旁边的别墅里,可能住的就是一个“土豪”的小老婆。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那个“土豪”到这里来了,当他发现旁边新搬来一家邻居,便通过二楼窗户向这边张望,正巧看见了院子里这些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的中国男人。第二天便跑到警察局以涉嫌勾引他老婆的罪名,把办事处的人给告了……此后没过几天,路桥办事处赶紧把这栋楼退租了,迅速地搬到一家名为“哈拉浩斯”的公寓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p> <p>街上的科威特妇女</p> <p>阿拉伯市场手饰品店</p> <p class="ql-block"> 【汽车“口罩”】</p><p class="ql-block"> 在科威特遇到沙尘天气,路上的汽车车头都戴着一个皮革缝制的罩子,车前脸儿进气口用的是尼龙沙网,两边大灯用的是透明塑料膜,其它部分都是与车身颜色相似的皮革,并用几个钩子固定在引擎盖上,我一直琢磨不透,戴这个罩子到底起什么作用…… 一天,我们驾驶着“奔驰500”冒着沙尘暴,送分公司郭副总经理到“南部电站工地”与合作伙伴“日本清水公司”会谈。会谈结束,当我们准备驾车返回时,却找不见车了,在我们停车的地方,现在停的是一辆灰白色的奔驰,车牌号竟然相同……我走到侧面一看,车身本来是海蓝色的,如今整个车前脸却变成灰白色了……原来车头部分的蓝漆都被刮起的沙粒打掉了,因此露出了灰白色的底漆,就连两边的大灯罩也被沙粒打成了“磨砂玻璃”……这回我终于明白“汽车口罩”的作用了。 从“南部电站工地”回来的路上,车子的水箱居然“开锅”了。仔细一检查,发现水箱散热片和发动机空气滤清器里都塞满了沙子……科威特的沙尘暴非常厉害,简直就是天昏地暗,严重时的能见度不足十米,而且大风刮得你嘴里、耳朵里都是沙子……由此看来沙尘暴是海湾国家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否则国家也不会让政府、企业停工,学校停课了……</p> <p>这张钞票是二分之一第纳尔,相当人民币五毛钱。</p> <p>阿拉伯大袍</p> <p class="ql-block"> 【逛羊市】</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的“羊市”原来是贩卖牛、羊等牲畜的场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了旧货交易集市(也称作“跳蚤市场”),数百个摊位经营着大、小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服装鞋帽及各种日用杂货等,价格非常低廉,新的旧的都有,每逢星期五(当地休息日)都会吸引近千人前往。因此也成为我们节假日消遣、“淘宝”必去的地方…… “羊市”里的假名牌服装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一件泰国产的“鳄鱼牌”T恤衫才一个多第纳尔,美国“Lee”牌牛仔裤两个第纳尔一条,台湾产的女式“蝴蝶衫”一个半第纳尔能买一打……再有就是精美包装的“法国香水”,也是回国当做小礼物的最佳选择……不过,在羊市买到的东西有些是“货真价实”的,也有贪图便宜吃亏上当的…… 我曾在服装堆里刨到一件崭新、没开封的浅蓝色衬衣和一条领带,回来后让翻译看了一下标签竟然都是英国货。据教练组的朋友说,这件衬衣在专卖店的售价是七十多第纳尔…… 体育教练组有几位教练穿的是当地俱乐部发的法国“乐卡克”牌(标志是只大公鸡)T恤衫,上面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竖条显得十分漂亮,据说专卖店得四十多第纳尔一件,比“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名牌还贵。有一次,在羊市的运动服摊位上看到与其一模一样的T恤衫,才卖1.25第纳尔一件。于是我买了一件并穿着到教练组去显摆了显摆,跟教练们身上穿的比较了一下,几乎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当他们听说了价格,都感到十分惊讶。由于出去了一趟T恤衫被汗水湿透了,回来后便丢进了洗衣机……当我再拿出T恤衫准备晾干时,却发现衣服胸前的大公鸡不见了,原来它被粘到洗衣机里的滚桶上了……</p><p class="ql-block"> 厨师小宋花了一个半第纳尔买了一双漂亮的麂皮休闲鞋,只穿了一个星期鞋底就破了,原来里面都是硬纸板…… 二航局的赵副局长(首任办事处经理)在羊市给自己心爱的女儿买了一件漂亮的“羊毛衫”,回来后丢进了洗衣机,由于误将洗涤水温调成了100度,结果洗完后,羊毛衫的袖子长了30多公分,身长却短的不到40公分了,大家调侃地说:这件衣服给动物园的黑猩猩穿,保准合适……</p> <p>阿拉伯市场</p> <p class="ql-block">  【阿拉伯市场旧货一条街】</p><p class="ql-block"> 位于市中心的阿拉伯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市场,除经营蔬菜、瓜果、日杂和生活必需品外, 一条专卖旧货的街道,其中卖旧服装的商铺也是在科的中国人时常光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由于参加对外业务谈判和出席外事活动都要求穿着西服,而来科之前只带了一套,如果在当地定做一套西装恐怕我们一年的工资也不够。因此,到旧服装店花上两、三个第纳尔(约合人民币二、三十元)买上一件八、九成新而且穿着合体的西装成了大家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一天晚饭后,G副总经理和W工程师让我开车带他们去阿拉伯市场的旧服装一条街逛逛,买两件合适的西装。我将他们领到我经常去的几家旧服装店,店老板跟我都是“半熟脸”,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G副总和W工先后在几家店里试穿了十几件,居然没有一件令他们满意的,不是穿着不合身,要么就是颜色不满意,结果还搞得满头大汗(当晚的气温得有三十几度)。没想到我却收获不小,买了一件灰格西服上衣和棕色猎装……在回去的路上,G副总夸赞我的身高、体形好,比较容易挑选到合适的衣服。W工却“愤愤不平”的说:老G,你不知道,这些旧衣服都是“两伊战争”中被打死的人穿过的,因为个子高、目标大,因此被打死的也多……此话一出,逗得我们不约而同哈哈大笑……G副总急忙提醒我:小王,把好方向盘!</p> <p>这就是工程上用的电动“蛤蟆夯”</p> <p class="ql-block"> 【蛤蟆夯】</p><p class="ql-block"> 为了扩大在海湾地区业务,科威特、巴林两个办事处合并成立了中东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也增加了不少。“飞机场维修中心”工程结束后,负责该工程的郭经理被调到分公司任副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及生活后勤等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人多了,生活必需的电器设备也不够用了,原来那台全自动有烘干功能的飞利浦洗衣机,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于是决定再购买一台新的。我和翻译到飞利浦专卖店咨询了一下,同样功能洗衣机的售价为300多第纳尔,回来便向郭副总经理作了汇报。一向提倡“勤俭持家”的郭副总感觉太贵了,于是背着我们独自去专卖店购买了一台,回来还向我们“炫耀”只花了150第纳尔……</p><p class="ql-block"> 晚上大家正在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嘭、嘭、嘭的巨大响声,我们赶紧跑了过去,只见王工程师正爬在“洗衣机”上,试图把一蹦一蹦的“洗衣机”压住……我赶紧上前关闭了电源,此时王工程师一边喘着粗气,嘴里不停地说:这那儿是洗衣机呀!简直就是一台“蛤蟆夯”……大家怀疑是不是操作上有什么差错,便把这台新“洗衣机”由上至下地仔细查看了一遍,发现除了按键比原来那台旧的少了几个外,几乎没什么不同……郭副总此时也拿来说明书交给了翻译,翻译一看,便惊叫道:这那儿是“洗衣机”呀?纯粹是一台甩干机!此时我也发现这台“洗衣机”只有排水管却找不到进水管……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郭副总,只见他满脸通红地扭身走开了……</p> <p>科威特国家银行</p> <p class="ql-block">在科威特国家银行前 </p> <p class="ql-block"> 【蓝色录像带】</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是个非常封建的穆斯林国家,尽管它非常富有,但是文化生活却十分贫乏,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也极其枯燥无味,即便播放一些西方的电影,由于宗教关系,一些男女之间比较“亲密”的镜头也被删掉了,有时删得让故事情节几乎连接不上。最可笑的是在转播国际女子体育项目时,屏幕上的“码赛克”一直“追着”运动员,遮挡着身体的暴露部分……</p><p class="ql-block"> 当时办事处有一台松下20寸彩电和一台录像机,录像带也就是一些在科威特中资机构之间传来传去的港台拍的武打和情感片儿。工地的中国工人就惨多了,不但没有电视机看,就更别说看录像了。工人们傍晚收工后无所事事,便成群结伙地在工地周边溜达,由于护照都被收去“集中管理”,身上也没有任何证件,因此被巡逻警察拘留的事件时有发生。每次工人被拘留,都得由使馆出面才能得以保释,为此使馆领导十分恼火。于是召集所有在当地有工程的中国企业办事处负责人开会,研究解决办法。经过研究决定,各工程项目营地内,每百人配备一台电视机和录像机,用来解决工人们业余文化生活问题……但是,最初的效果并不好。当地的电视节目除了阿语就是英语而且枯燥无味,工人们根本不愿意看。虽说有录像机,但录像片却没有来源。使馆文化处提供的除了对外宣传片,就是一些老掉牙的国产影片,各中资企业办事处之间传看的那些录像片,大家都反复地看了好几遍,早已经看腻了……当时,新录像片大部分来源,是依靠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货轮临时停泊科威特港口卸货,驻科船代表从船上拿回来一些船员们平时看的录像带,送到使馆及各中资机构供大家传看。由于我们和远洋公司同属交通部,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该公司驻科船代表小金对我“特别照顾”。每当有船将要进港时,都提前向我打招呼并给我留出充分的转录时间。由于录像带经过多次转录,图像有些模糊,有的彩色片也成了黑白片了,工地的工人们很有意见,为此我们不得不委托公司驻泰国办事处帮助买一些华语录像片带过来。由于泰国是个“文化开放”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对片子进行审查,对一些“反动”或“黄色”的内容给予删除。比如在一盘“邓丽君演唱会”的带子里,台下观众让主持人张帝用京剧“击鼓骂曹”的唱腔骂一下中国的DⅩP。另外,在一些港台拍摄的武打片中有过于暴露的“黄色”镜头,都必须在转录时删掉,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删节录像片画面既费时、又费力。删少了,画面删不净,删多了,故事情节又连接不上,而且费力不落好。工人们看见电视屏幕上不断出现“雪花”,就喊叫着:我们要看“原版的!我们要看原版的!”……各工地领导纷纷向办事处反映工人们的要求。据分公司的朱工程师说,七十年代他在马耳他“大船坞项目”工作时,时任中联部长的耿飚曾去视察过。由于马耳他与意大利西西里岛只有一海之隔,当地的电视收到的大部分都是意大利电视节目,免不了会有一些低俗的内容,因此项目领导不允许工人看电视,工人们意见很大……使馆经参处将意见反映给耿飚部长,耿部长当场表示,既然到了外国就应该让大家了解国外,只要不是纯粹“黄色”的东西,看看也算不了什么……以此工人们每天晚上可以看电视了,但是12点后的“午夜节目”绝不允许看。</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三百套住宅”项目的杨总经理是扬州建工局长,他曾经担任过“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他也说:工人们都是成年人,由于是第一次出国工作,对国外都怀有一种好奇心,只要不是政治上极其反动、不是纯粹“黄色内容”的片子,可以适当将审查尺度放宽一点……录像片除了港台拍的武打、感情片外,一些通过动作就得看懂剧情的战争片和间谍片也很受工人们欢迎。比如我转录来的“诺曼底登陆战”、英国拍的“007系列”等等片子,尽管画面有些不清晰,但是工人们仍然是“百看不厌”……那个时候,各个工地的工人们一看到我,就知道有新录像片看了,纷纷向我表示感谢。这使我深受感动,决心努力开辟更多的渠道,让大家每周都能看到两、三部新片……</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到泰航驻科威特办事处经理(黎巴嫩人)家里取报纸(由于科威特没有中文报利,因此我们委托泰航订购一些泰国的中文报纸),发现他客厅的书柜里有不少录像带。回来后我就让姓G的翻译(就是外号叫“蛐蛐儿”的那位)有机会向他借几盘谍战片或战争片。没过几天,G翻译回来兴冲冲的跟我说:泰航经理知道咱们长期单身在国外,特意选了几盘“蓝色”的……我以为所谓“蓝色的”就是我想要的战争、或谍战片,晚饭后召集大家一起观看。我先选择了一盘英文标注着“科幻片”带子插入录像机,画面开头儿是一个贫穷的印度小伙子,非常欣赏漂亮的美女,晚上睡觉梦见自己进入了云雾缭绕的天堂,一群“仙女”围着他跳舞,小伙子兴奋的上前搂抱“仙女”……随后屏幕上出现的画面便不堪入目……于是我赶紧换上另外几盘,结果发现都是北欧国家拍的“三级片”……大家瞠目结舌地将目光都转向了G翻译……他满脸委屈地解释道:我也不知道“蓝色录像片”的内容是这些东西呀……从此,我们明白了国外的“蓝色”就是我国的“黄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与扬州市建工局杨局长(曾任“南京路好八连”指导员)合影</p> <p>和翻译小孙在泰国航空驻科威特办事处,最右边是黎巴嫩经理</p> <p class="ql-block"> 【逗趣的H主任】</p><p class="ql-block"> 1984年五一节刚过,回国汇报工作的姜俊陞总经理回来了,与他同时到达的还有北京总部专门负责接待回国人员名姓H的老同志。据姜总说:老H快退休了,总公司领导照顾他出国赚点儿“养老钱”。</p><p class="ql-block"> 说到老H,我并不陌生,当年有五十多岁,个子不高是湖南浏阳人。他经常穿着一件袖口都磨破了的灰色毛吡叽中山装,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位不小的领导干部。如是初次见面,他肯定会主动向你自我介绍:我是胡耀邦的同乡……他还有个毛病,就是无论听懂没听懂对方说的话,他都会“习惯性”的点头,嘴里不停的说着对~对~对……老H原来在交通部的援外接待站负责接待出国援外人员,是出了名的“攻关能手”。据说有一次,一个回国人员推着行李车不小心将新首都机场的自动玻璃门撞碎了,机场方面把人扣了要求赔偿,于是接待站领导让老H前去处理。经过老H一番交涉,结果机场方面不但没让赔偿,而且还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中东分公司领导考虑到他的年纪,就委任他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文件收发、管理,内派人员生活以及外籍雇员的管理工作。由于老H脾气古怪,性格固执,处理问题常常自以为是,因此在生活中经常闹出一些笑话,如今我睡觉时梦见,半夜还能把自己给笑醒了……老H到了几天后,我陪他去移民局办理居住证,把申请材料交到窗囗后便排队等着按指纹。不一会听见有人在大声的喊着“荒~哈斯”!荒~哈斯”!由于我曾经在这里有过被“改名字”的经历,马上意识到这是在叫老H呢,我跑过去一看,果然那个移民局官员手里拿的正是老H的护照,便赶紧招呼他进去……等老H按过指纹出来时,我发现他两只手掌都沾满了黑色的印油,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儿?他说:我还以为是那个外国人让我按手掌印呢,谁知道只用十个手指,他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有一次下班后我们一起到马路对面停车场去乘坐班车,此时一辆出租车驶了过来,司机减速并摇下车窗望着我们,老H误以为人家在跟他示好,于是就向司机招手,出租车迅速地停在老H的身旁并打开了车门……吓得他连忙摆着手跑开了。 在回宿舍的路上,郭巨武副总经理提醒老H:今后不要随便向出租车招手免得造成误会,他却不服气地说:我是在向他表示友好吗,这有什么不对!……此时姜总经理也插话说:对了老H,我还忘了问你,在来时的飞机上,你跟邻座的黑人在聊什么呢?而且还聊得那么热闹?老H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听懂他在跟我说什么……原来,在由曼谷到科威特的飞机上,老H和邻座的黑人一直指手画脚地不知在说什么,姜总一觉醒来发现两个人还在无比亲切地聊着,便转身听了听,只见那个黑人一边做着手势一面用英语不知在说着什么,旁边的老H不住地点头,嘴里说着:唉对~唉对~唉对……搞得姜总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 员工宿舍楼采用的是“集中空调”,每个房间墙上都有一个调节器,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调整室内温度。老H到达的当天,半夜三更突然把我叫醒了,说房间里太冷,问有没有棉被?对此我感到非常疑惑,当地一年四季都这么热,那儿用得着盖棉被呀?于是我就到他的房间去查看,刚到门口就感到一股寒气迎面扑来,冻得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一看墙上的调节器,原来他把温度调到了最低、风量调到最大了…… 当时分公司僱了几个印巴司机,其中一个负责开生活采购车的司机名叫“夷布啦西姆”归老H管理,就住在宿舍楼地下室。时常在食堂开饭时听见老H在叫喊司机:“一不拉稀!一不拉稀!”……大家便齐声冲着他嚷道:老H!你还让不让我们吃饭呀!你把他的名字叫全了好不好?不然我们恶心得都要吐出来啦……还有一次,分公司集体购买了一批日本“精工牌”音乐挂钟,大家各自按照说明书将钟的音乐报时设置为早上六点开始、晚上十二点停止,并把音量调低。老H却不懂装懂地独自在自己房间里瞎摆弄……到了半夜,每到一个整点,他的房间就会传出挂钟的音乐报点声,夜深人静之时显得非常响亮……吃早饭时,大家看到老H的眼睛通红、不停地打着哈欠,边走边骂骂咧咧地:什么他妈的破钟呀!白天不响、夜里响,吵得我一宿没睡着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正在调侃H主任</p> <p>中东分公司办公楼</p> <p>科威特“汉宫大餐厅”</p> <p>在“北京烤鸭大酒楼”宴请日本清水公司人员</p> <p class="ql-block"> 【北京烤鸭大酒楼】</p><p class="ql-block"> 听使馆的朋友说,在位于科威特市中心的“麦瑞丁饭店”里有一家“北京烤鸭大酒楼”,装饰比较豪华,很适合举办高档的商务活动,于是分公司领导让我先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麦瑞丁酒店”,按照标牌的指引上到三楼。出了电梯便看见一座雕龙画凤、挂着两盏宫灯的大门,门上黑色的牌匾上用中文写着“北京烤鸭大酒楼”几个金色的大字。酒楼老板是一对年近六旬的台湾夫妇,老板姓陈,按中国的习俗,我们称他陈老板,老板娘自然被称为陈太太。陈老板不善言语,陈太太却十分健谈,她不但能讲流利的英语,她那一口纯正的“京腔”令我感到惊讶。坐下来一聊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四十年代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跟随丈夫去了台湾。当她知道我也生长在北京时,便风趣地说“这回可算见到娘家人啦!”……</p><p class="ql-block"> 随着分公司商务活动增加,我和陈老板夫妇接触的机会就多了。有一次,大家在吃完烤鸭后,发现“菜单”主食栏里有“老北京炸酱面”,于是每人要了一小碗尝尝……面条端上来后,大家吃了一口,感觉甜甜的,根本不是北京炸酱面的味道。陈太太赶忙向我们解释,一是在科威特没有猪肉,二是由于在当地也买不到正宗的中国黄酱,只能用新加坡运来的甜面酱代替了……没过多久,我托人从国内带来一箱“六必居干黄酱”给陈太太送了去,真把她高兴坏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谢。第二天还打来电话,让我去尝尝她亲自下厨房炸的酱……从那时起,我和这对老夫妇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陈太太还将他们夫妇在科威特开酒楼所经受的千辛万苦详细地介绍给我…… 原来,在她们准备投资在科威特开办“北京烤鸭大酒楼”之前,曾通过中国大使馆商务处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僱了两位厨师,每月付给国内的派遣单位按每月每人500第纳尔(约合1670多美元)劳务费,其它待遇与前面提到的“汉宫大餐厅”厨师相同。酒楼开业了一段时间,两个厨师也提出了增加报酬的要求。陈老板夫妇则认为,已经付出了那么高的劳务费,要提高报酬也得找派遣单位呀……他们将此事通过使馆商务处反映到国内,结果遭到派遣单位的拒绝。两个厨师便提出辞职并要求回国。陈老板夫妇觉得已经和派遣单位签了两年的合同,并预付了8万多美元的劳务费,一旦厨师离开就会造成酒楼停业,因此不同意他们的无理要求。两个厨师便暗中与陈老板夫妇“对抗”,时常故意将菜不是炒咸了就是不放盐,并且把刚炸过一次食物的油全部倒掉造成浪费……更令陈老板夫妇不能容忍的是,他们竟用菜刀将所有的盘子、碗都砍破一个小口儿……当地的阿拉伯人有一种说法,如果饭桌上谁赶上了破盘子破碗,就预示着他将要“倒霉”……这两位厨师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陈老板夫妇。他们再次找到使馆商务处领导,强烈要求做出处理……经商务处与国内派遣单位协商,对方同意退还预付的劳务费做为赔偿,并将两位厨师“押送”回国。此后,陈老板夫妇从新加坡聘请了两位华裔厨师,并改由新加坡购买食材……科威特当地的法律规定,市场、饭店销售的禽类不允许带头,凡是带着头的都得事先切掉。但是按照中国的规矩,烤鸭必须带头,而且只有桌上最高贵的客人才有资格享用鸭头。所以酒楼一直把烤熟的鸭子连头一起装到盘子里端上桌。 一天中午,酒楼来了两个身穿阿拉伯大袍子的男“顾客”,他们只点了烤鸭一道菜……不一会儿,酒楼服务员急忙忙跑来告诉陈老板夫妇,说那两个顾客付账后已经走了,盘子里的烤鸭一点儿没动……于是赶紧过去查看,突然发现盘子里的鸭头不见了。陈老板夫妇立刻感到情况不妙,立即让厨师把储存在冰柜里的鸭子头全部砍掉,扔到酒店外的垃圾箱去了……果然不出所料,当天下午酒楼就来了几个当地“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官员,说有人举报他们酒楼销售带头的鸭子。陈太太当场予以否认,并主动请他们搜查……这几个来人把厨房里里外外查了个遍也没有找到证据,便扫兴地离开了。由此可见,在科威特开餐馆是多么的不容易呀……</p><p class="ql-block"> 在我期满回国前,曾打算去向陈老板夫妇告别,不巧的是“麦瑞丁饭店”一至三层大厅同时装修,酒楼暂停营业,这老两口儿也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此断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科威特最豪华的“麦瑞丁饭店”</p> <p>在“北京烤鸭大酒楼”宴请客人时与陈老板夫妇(右边两位)合影</p> <p class="ql-block"> 【驾照被扣】</p><p class="ql-block"> 由于曼谷到科威特的航班变更了到达时间,害得我们不得不半夜三更起床去机场接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北京总部来了几个人,飞机于凌晨两点半准时到达科威特,我接上他们急忙往办事处赶,打算回去后接着睡觉……夜深人静的“四环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我便加大了油门……在穿过一座立交桥时,突然发现桥下停着一辆警车,我没有理会它继续行驶,没料到警车闪着警灯追了上来,高音喇叭里还哇哩哇啦地喊叫着什么。我赶紧把车停到路边,警车上的两个警察向我走来,检查了我的驾照和居住证后,用“蹩脚”的英语说我“超速了”。幸亏车上有位英文翻译,替我向警察表示自己很无辜……其中一个警察回到警车拿来一个类似摄像机的东西,打开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我的车牌号、车辆行驶最高时速150km、最低时速90km以及平均时速为115km,已经超过了时速100km的限制(后来才知道是测速仪)。旁边另一个警察还冲着翻译炫耀地说:中国没有这玩意儿吧?……随后警察让我在满是阿文的纸上签字,示意我可以离开了……回到办事处后,我一点儿睡意也没了,脑子里一直想着此事如何解决……突然我想到了“神通广大”的使馆文化处洪金标秘书,听说连“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的“八王爷”都跟他称兄道弟,无论到什么地方、办什么事儿都是“脚面水,平趟”……</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一大清早就跑到使馆找他,并拿出警察开的罚单给他看。他说罚单上写着“超速驾驶,罚款50第纳尔”,妈呀!我一个月的工资才十几个第纳尔,还不够交罚款的。老洪安慰我不要着急,他马上就会帮助我去处理……老洪驾着挂着使馆黄色牌照的奔驰车,带着我直接进了警察局大院,进了办事大厅,他便用纯正的阿拉伯语向在场的警察打召呼,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个留着“八字胡”似乎是这里领导的警官走了过来,老洪主动向他出示自己的外交官证,两个人便指手画脚的聊了起来,那位警官还不时露出惊讶的表情……只见他从老洪手里接过罚单并看了看我,派人叫来了给我开罚单的那个警察嘀咕了几句,随手将罚单撕碎丢进了纸篓,把驾照还给了我。在我们离开警察局时,那位警官送我们出来时给了老洪一张名片,还按阿拉伯礼节和老洪贴了贴脸,亲热的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洪把我送回办事处已经临近中午,我留他吃过午饭再走,并让厨师多做几个菜,其中就有老洪最喜欢的“鸡肉狮子头”。办事处领导听说老洪来了,也过来陪他吃饭。饭桌上,我问起刚才在警察局的事情经过,老洪说:那个警官查看了老洪的证件后,老洪便向他介绍自己的阿拉伯语是什么时候在埃及首都开罗学习的……又是什么时候到驻科威特使馆工作的……又如何帮助科威特“八王爷”当选“亚奥理事会”主席,因此而成了“兄弟”……(“八王爷”是科威特国王的弟弟,由于他非常亲民而深受本国人民的尊敬,有着极高的威望。在中国的支持下,被选为“亚洲奥运理事会主席,对中国非常友好。八十年代中期,他投资在中国办企业,还想聘请老洪给他当代理,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一般。可惜的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他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带领皇家卫队拚死守卫皇宫,不幸被伊拉克军队打死了。)那位警官听了老洪的一番“神侃”,并且说的头头是道,觉得他“来头儿不小”,便问他到警察局有何公干?老洪就把我驾照被扣的事情跟他说了…… 中国有句俗话“朝中有人好办事儿”,科威特似乎也不例外,于是我不但拿回了驾照,连高额的罚款也不用交了……</p><p class="ql-block"> </p> <p>与使馆经参处的胡秘书在“国庆招待会”上</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维修中心项目”和二航局周副局长品尝他们自制的白酒</p> <p class="ql-block"> 【禁 酒】</p><p class="ql-block"> 信奉伊斯兰教的海湾国家大部分都施行“禁酒”,科威特也不例外。刚到办事处时就听说有一个欧洲国家的外交信使,在信使袋里藏了几瓶“威士忌酒”,由于运输过程中被碰碎了一瓶,被嗅觉灵敏的科威特海关人员发现,强行将受“国际法”保护的外交信使袋打开了……在物证面前,尽管该国大使公开做出了道歉,但是科威特政府仍然不肯善罢甘休,命令外交部宣布该国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p><p class="ql-block">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有着非常严格“禁酒”法律的科威特,酒却成了“特权阶层”炫耀自己的奢侈品。一天晚上,我到“科威特-北京贸易中心(英文缩写KBTC)”串门儿,看见门口停着一辆红色的奔驰轿车,车牌号只有“个位数儿”,估计车主肯定不是个“普通人物。”。进门后我便闻到从餐厅里飘出来一股酒香……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的科方董事长,也就是科威特的“大公主”正在这里喝她最喜欢的中国茅台呢。我通过餐厅的门缝好奇地往里看了一眼,只见身穿黑袍的大公主盘腿坐在椅子上,不停地与中方的程总经理干杯……朋友神秘的告诉我,大公主经常到他们这里来喝酒,而且酒量特别大……每次国内有人带酒来科,大公主都亲自到机场去接。那里的边检、海关人员只顾着向她敬礼,根本不敢拦住检查……在科威特“谢赫”这个姓,就相当于我国清朝的“爱新觉罗”,都是皇族。由于开展业务的需要,我们结识了一位“谢赫先生”。当我们应邀第一次到他家做客,他首先领着我们到车库欣赏他的“劳斯莱斯”豪车,随后便打开客厅里巨大的橱柜,向我们展示他珍藏的各国名酒,并当场打开一瓶“威士忌”让我们品尝。佣人拿来酒杯和一小桶冰块,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据说只有贵客才能享受到此待遇),也许是我平生第一次品尝“威士忌”,感觉得跟喝中药似的,于是往酒杯里加了两个冰块才免强喝了下去……还有一次,我们参加使馆的“国庆招待会”,发现结束后有些穿着阿拉伯大袍的宾客迟迟不肯离开,使馆的朋友悄悄地告诉我: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新闻记者,每逢中国使馆举办大型招待会都会前来“采访”,招待会结束了也赖着不走,非得喝一罐儿“中国饮料”(青岛啤酒))才肯离开……分公司为解决工人长期喝不到酒的问题,便委托江苏工地食堂,用从国内带来的“酒酵”和当地采购的江米酿制米酒。消息一传开,不少兄弟公司也前来要求长期供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使馆的朋友为我送行</p> <p class="ql-block"> 【海棉床垫】</p><p class="ql-block"> 科威特的邻国伊拉克也是世界闻名的产油大国,但是由于与教派不同的伊朗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削弱了国力,造成本国货币贬值,市面上的商品与科威特相比之下便宜了不少,因此有机会去伊拉克的人,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购物。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是该国生产的“海棉床垫”,才折合科威特2.5第纳尔(合人民币2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使馆文化处的洪秘书开车到伊拉克出差,问我有什么事儿没有?于是我就托他买两个双人海棉床垫。当我收到床垫,令我惊讶的是硕大的床垫竟然被卷成了长不到一米,直径约50公分的圆卷。洪秘书向我描述了他驻伊拉克使馆几个朋友帮助卷床垫的过程。整个工作需要三个人,工具为一根两米长、5公分左右粗的铁管和大号塑料垃圾袋。具体操作是先将床垫铺在地上对折,两个人将铁管用力压住床垫一头儿,以中间的人为主、两边人配合边滚边卷,卷好后再用塑料垃圾袋套上就行了。据驻伊拉克使馆的人说,国内来的人都买这个,带回国铺在床上比弹簧床睡着舒服多了。为此,卷床垫几乎成了他们日常工作之一,所以技术特别熟练。</p> <p>在“南部电站项目”营地</p> <p class="ql-block"> 【途中遇险】</p><p class="ql-block"> 国外工地工人每月的工资一般不发给外币现金,都由财务部门采取记账的方式,将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回国时由财务开“五联单(相当于支票),到国内购买进口免税家电产品,也就是俗称的“八大件”,只有当月的奖金、加班费及伙食结余发给大家现金。工人手里这部分现金,除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之外的剩余部分,离市区近的,就到银行兑换成美元带回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在农村的工人,更愿意直接兑换成人民币寄回家里。而长期在国外工作的人,免不了要帮助亲友代购一些外国物品,由于国家外汇管理严格(并且人民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他们也非常希望用人民币直接换取外币,因此不少朋友找我从中帮忙儿。巧的是,“南部电站项目”财务部的易总会计师,也正在为项目上不少工人“希望把手中的外币现金兑换成人民币寄回家”这件事情发愁呢……</p><p class="ql-block"> 经我们从中协商,最终确定按1第纳尔兑换7元人民币的比价(当年1第纳尔=6.8507元人民币)帮助工人们兑换。并且商定由易总把有兑换要求的人名单编制成表格,填写好本人兑换数额及国内详细住址、联系人。由我通知对方将人民币直接汇到工人家里,将汇款单交到工人手里……在那段时间里,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开车跑到一百公里外的工地去帮助朋友们兑换。</p><p class="ql-block"> 1985年3月中旬,我的工作期滿即将要回国了,使馆的一些朋友们担心我走后这条“兑换外币的渠道”断了,便让大使专车司机李师傅跟我去一趟“南部电站”工地,与项目接上关系。由于科威特法定星期五为休息日,我们便约定星期四下午开车去一趟。不巧的是当天中午李师傅打来电话,说大使下午临时有个活动,可能得晚来一会儿。结果我一直等到晚上快八点了他才到,我们便急急忙忙开车赶往“南部电站”工地。由于是办私事儿,李师傅没敢开大使的专车,为了半路不至于发生故障,开了一辆使馆新购买的奔驰250型轿车。一路上我们以平均每小时15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行驶出七十多公里后路灯便没有了,只能靠汽车前大灯识别路况……突然我听见车底盘发出“嘭”的一声,此刻李师傅手里的方向盘也把不住了,车子在高速路上一个劲儿的“画龙”……凭我的经验,肯定是车胎爆了,于是我一面帮助李师傅把住方向盘、嘱咐他不要将刹车踏板踩死,一面拉起了手刹……尽管我们及时地采取了措施,车子还是侧滑下了路基,扬起的沙尘“遮天迷地”……我们俩都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庆幸车子没翻。等沙尘散去后,我们急忙下车查看,果然是右后轮的轮胎爆了,连橡胶外胎都被磨光了,只剩下了轮毂……李师傅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蒙了,为了让他尽快平复一下心情,我便让他去寻找丢失的车轮盖儿,我自己一个人从车后备箱里取出备胎和千斤顶,准备更换车轮……突然听见李师傅在喊:车轮盖儿找不到呀!我顺着声音一看,原来他往后走出五十多米了……我仔细一想,车轮盖是圆的,很可能滚到前面去了,于是便放下手里的工具,借着明亮的月光往前寻找,终于在前方十几米处找到电镀的车轮盖。车轮盖虽然找到了,又遇上了新的麻烦,千斤顶的顶杆都压到头儿了,不但车身没被支起来,千斤顶也陷进沙地里了。此时我想起当地朋友教给我的办法,让李师傅拿来几瓶矿泉水倒在千斤顶下的沙地上,又找来一块砖垫在千斤顶下,这样一来,车子终于支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工地时已经是夜里11点了,易总知道我们今天晚上来,正焦急地等着我们呢……我给他们双方引见后,李师傅又从车上搬出两箱青岛啤酒,吓得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如果刚才“车翻人伤”的话就会惊动警方,一旦被发现车上有酒,这可就不是普通的交通事故了,弄不好就是一场“外交事件”,想起来都让人感到后怕……</p><p class="ql-block"> 回到宿舍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一直睡不着,刚才那惊险的一幕始终浮现在眼前……此时我想起刚到科威特时亲眼看到的一件事儿:有一次,我到中国体育专家教练组串门儿,在参观后院菜地时,奇怪的发现那里立着一块刻有人名的墓碑。教练组的朋友告诉我:几年前有一位中国教练,在工作期满准备回国的前两天,独自一人乘公交车去市里购物,由于听不懂报站名也看不明白车站牌,便站在车门口随时准备下车。没想到公交车在一个路口高速转弯时车门突然开了,这位教练被甩出了车外,由于头部最先着地而当场身亡。他的尸体在当地被火化后,骨灰送回了国内。死者曾工作的体育俱乐部为他用中文刻了一块墓碑,由于太重无法运回国。后经大家商量,决定将它立在宿舍后院,用以提醒大家时时刻刻要注意人身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 从此,大家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即将工作期满时,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行李,临走的前几天没有特殊情况绝不外出,避免“乐极生悲”……</p><p class="ql-block"> </p> <p>回国时分公司领导和使馆的朋友前来送行</p> <p>在飞往曼谷的泰航飞机上</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三十五年过去了,当年的几位老领导已相继离世,大部分同事、朋友失联,如只有英文翻译孙先生、阿语翻译白先生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群里……</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我在香港工作期间曾受驻沙特办事处委托,接待途经香港回国的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杨大使。由于我们相互不认识,我只好举着“接站牌”在机场出口等候。不一会,发现一对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夫妇推着行李车径直向我走来,当我们握手时突然感觉我们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 中午请他们夫妇吃饭时,我问杨大使是否曾在其它海湾国家工作过?他回答说八十年代初曾在科威特大使馆担任过政务参赞,经过这一提示,我们俩都立刻想起来了,就是当年在科威特时见过。据杨大使介绍,由于使馆分工不同,办公室余主任和经参处与我们联系比较密切,做为政务参赞他和我们虽然也经常见,只不过相互之间打个招呼罢了……</p><p class="ql-block"> </p> <p>与英文翻译孙先生</p> <p>与阿拉伯语翻译白先生</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漫步在沙滩上的脚印,每一步都有着别样的回忆,有的浅,恍若转瞬即逝,瞬间消失,毫无痕迹;有的深,如同昨日重现,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趣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懂得寻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趣事,就会发现生活就像一曲快乐的交响曲,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展开笑脸,迎接未来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