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读《学习之道》有感(2)

啦啦啦

<p>  本月继续分享乔希·维茨金的这本《学习之道》,这次的主题是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p> <p>  现在各种竞赛层出不穷,像传统的象棋、NBA等运动,以及兴起的LOL、DOTA、炉石传说等电子竞技比赛。成千上万的男生女生前赴后继,寄希望于能在比赛中出人头地、一朝封神。不可避免的是,总会有梦想遭遇重创。而当梦想遭遇挑战时,秉持不同学习理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对智力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p> <p>  属于“整体理论”的孩子,即受父母或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孩子,倾向于用这种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也就是将自己的能力水平视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整体。</p><p> 而属于“渐进理论”的孩子,当获得成就时,会用“这是因为我之前非常刻苦”来总结。而受挫时,则会用“我下次还要更努力”,所以这种理论又被称为“学习理论”。</p> <p>  那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p><p>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研究,科研人员招募了一批孩子,通过采访对他们做出了以上两类理论的区分。开始先让两边的孩子都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题。之后再让他们回答一些超过他们能力的题目。结果发现,属于“整体理论”的孩子在体验了最初的愉悦之后,对待难题显得十分沮丧,大部分孩子都马上放弃了答题。而属于“渐进理论”的孩子却对难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马上开始了研究。更有趣的实验的第三个阶段,研究人员又拿了些简单的题目给他们做,“渐进理论的”几乎都能轻松答对,而“整体理论”的孩子因为受到难题的打击,很多孩子连简单的题目都答不上来。他们的自信心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所以,整体理论会让我们在遭遇失败打击后,难以走出桎梏,固步自封。长远来看,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因此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获得的教训比唾手可得的奖杯和荣耀有意义的多。</p> <p>  想要走出整体理论的包围圈,首先你要改变自己对于“失败”这个词的定义,它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不行,它的含义是你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或者仅仅是你的运气不太好。</p><p> 其次,你要改变对“学习”这个词的定义,它不局限于特定的场合、年龄、性别、地域,它意味着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持续的成长过程。也就是现在很火的名词——终身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