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的群居生活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路遥</span></p> <p> 坎儿在“五七干校”的孤独生活一晃快一年了,告别了寂寞却又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喧闹。小小年龄懵懂之间随父亲走进了“华工”,那个热闹的大家庭把坎儿带入了“群居生活”。</p> <p> 坎儿虽然随他父亲到了华工,但是很遗憾没能和父亲住在一起。那时学校已经被工宣队进驻管理,所有老师和家人均被隔离,小孩由专门看管部门照料,小学的学生全部住在一起。 在宿舍,高年级的同学称王称霸,坎儿难免有被欺负的时候。可是,小朋友天生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耍,受点小委屈也不是很在意。当时坎儿他们只需要洗自己用的手帕和袜子就行了,但是高年级同学的脏东西经常给到他们洗,虽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默默地洗了。</p> <p> 坎儿他们用冬青树杆上长出的白蜡放在小雪花膏的铁盒子里,再加上线引,就可以点着了,挂在宿舍里活像个样板戏里的火炬。到了晚上,高年级的同学自封自己是座山雕,大家学着样板戏里按年龄大小身体强弱排行,坎儿年龄小当然是排在末尾了。大家一起玩耍,也显得其乐融融。</p> <p> 那个年代样板戏是唯一可以看到的电影了。学校里也组织宣传队排练样板戏,并组织老师观看。演出会堂就在我们宿舍的旁边,坎儿他们经常可以扒在窗沿上看里面的排练。到了晚上,学校的老师就排队进入会堂观看。坎儿和几个小个子,在窗户上找到一个钢筋排的缝隙大一点的地方钻进会堂,他们兴奋地围着人群的外围不停的跑动。恰巧坎儿的父亲坐在第一排的地上,看到坎儿后,一把抱住了坎儿,也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吧,他父亲紧紧抱着坎儿久久不放,也不出声,坎儿也乖乖的呆了一会。后来坎儿挣脱了父亲的拥抱和其他孩子一起继续奔跑。</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情感的交流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沉默是最丰富的表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路遥</span></p> <p> 坎儿从孤独的日子中走出来,可能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在感情上,他并不十分依赖父亲。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兴趣正浓,对于父亲拥抱中的疼爱感情也许还体会不到。</p> <p> 过了一段时间,小孩可以和家长一起住了,但是老师和自己的小孩必须和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一起住在办公室里。学校实验室里有很大的实验用的桌子,正好可以当做床睡觉。坎儿和他父亲就一起睡在一张实验桌上,其他老师也睡在同一房间的其他桌子上。男女老师分开几个教室住。在同一栋楼里,不能出去。</p><p> 有天坎儿看到在讲台侧面写着“毛主席万岁”几个字,他认为这几个字写的太潦草就在上面用粉笔画了一个❌,这件事一下子被工宣队的人发现了,后来坎儿也承认是自己画的,他告诉别人只是觉得字写的不好就画了叉。幸好全体教师都帮着坎儿的父亲说情,工宣队的师傅也没有继续追究这事,也就过去了。</p> <p> 就在封闭的那段时间里,听说其他教研室有个女老师跳楼死了,也就结束了封闭看管这些老师了。</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在任何时候,亲爱的父亲都将是我们精神上一个最为重要和可靠的支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路遥</span></p><p> 坎儿可以和他爸爸一起回到宿舍居住。那个夏天的晚上非常炎热,没有一丝风,坎儿的父亲坐在床前不停的打扇,根本无法入睡。白天非常开心的事情就是父亲帮他抓一些昆虫,像蚱蜢、螳螂之类的,关在一个10公分见方的铁丝纱窗做的盒子里。当然,也圆了之前的梦想,父亲为他做了一个风筝,可以和其他小孩一样放风筝了。</p><p> 坎儿的父亲是《上海交大》船泊内燃机的高材生,分到华工船泊动力系工作,研究方向是军工系统的军舰及潜水艇的动力系统,属于保密工作。由于他母亲有些台海关系,他父亲不得不调离这个岗位,到其他教研室担任普通的教学工作,被迫放弃了自己最熟悉的专业。</p><p> </p> <p> 那段时期,坎儿父母的学校都没有办法正常上课教学,每天担惊受怕的接受改造。后来坎儿的母亲学校基本撤销了,老师都要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父母担心因分居再不能相互照顾,并有机会被楸斗,所以,坎儿的父亲向工宣队提出和他母亲一起下放接受再教育。工宣队即刻同意并大力宣传他父亲这种高尚行为,并派车敲锣打鼓的送坎儿和他父亲到她母亲学校这边,在路上是坎儿感到最自豪最光荣的时刻。接着就要到农村去了。</p> <p> 父亲对家庭的牵挂始终是放不下,他用行动证明了一切。母亲不安地去了农村,他和父亲却“高兴”地来到了农村,在这来去中间,又有多少辛酸和无耐是一个孩子可以理解的?亲爱的坎儿,快快长大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