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滩新滩,红石满山,除了石头,还是荒山。”这是自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一句老话。</p><p>过了信江,一到新滩地界,所望之处,皆有红石山的身影。南岸是河口古镇,沿信江码头北眺,映入眼帘的红石山有如一只只倒扣的铁锅,圆溜溜地自西向东一路绵延。这一奇景,被人们想象成一头头巨狮,匍匐江岸伺机而动。</p><p>新滩难以计数的红石山经受亿万年风霜雨雪的洗礼,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巧手雕琢成各种象形的山石。大至麒麟狮象,小至蛤蟆蝌蚪;高贵如金印仙桥,平凡到年盆伞鼓,可说是应有尽有。由于地形地貌的奇特,不仅吸引了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游达人徐霞客的驻足留墨,同时也造就了民间无数动人的传奇故事。</p><p><br></p> <p>占村杨家山,本是新滩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除了江南的秀媚,近几年一座并不算高大的小山吸引了附近乐于游山玩水者的目光。</p><p>那是三年前一个初春的午后,几位姐妹相约到新滩看油菜花。大概是同学萍看了朋友圈的图片,觉得甚美,打听到这个地方带我们觅春而来。虽节气尚早,油菜花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灿烂,却也纷纷开了花吐了蕊,一慰我们对春的思念和期盼。赏花不足解兴,寻思再到什么地方走走。</p><p>车子在乡间小道左旋右绕了几公里,停在一座阒静的小庙前。下了车,尚在蒙圈中的我霎那间被眼前所见惊住了!</p><p>一座形如巨象的红石山矗立眼前,庞大的身躯健硕挺拔,尤其是那长长的鼻子向前探出,好似伸至江河汲取水流,准备一仰脖子,用吸入之水尽洒甘霖以滋润干涸的土地。石象造形逼真,动感十足,近观俯首汲水,远看健步向前。我们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纷纷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竟在此乡野孕育出这样一座令人啧啧称奇的象鼻山来。在去往各地名山的游玩中,常常听到介绍,此山叫老道拜月,那山叫玉女开怀等等,但若不经指点,我等肉眼凡胎之辈是很难瞧出的。因此,导游一语道破天机,这叫“三分相像,七分想像”。而此山,无须想像,活脱脱一头大象,只是不知哪位大仙的坐骑,因何事告别天庭遗落人间。</p><p>相比漓江的象鼻山,就整体造形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它默默地立在这无名的小山村里,接受着本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实际却被世人遗忘的待遇,这未免令我们为它唏嘘叫屈。难道是这儿少了水的衬托,减了它在水光潋滟中的灵动?或是因了它的孤傲,有意远离众人对它的膜拜?还是得罪了天上的主人,被贬至此孤独终身?不过细看细思,这儿有清风明月、有青松翠竹、有鸟语花香、有晨钟暮鼓、还有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如果这作为道家神象的追求,那也算得上是适得其所了。</p><p>自那次结缘象鼻山后,常在兹念兹,觉得美玉藏于匣,不示世人以观,岂不暴殄天物?</p><p><br></p> <p>机缘巧合,近日得以再次到此赏玩。山还是那山,庙也还是那庙,不同的是,庙里多了几位老人,门前旧桌边还围坐着几位闲聊的村民。奇怪今天的热闹有别于前次空无一人的冷寂,一抱着孩子的奶爸告诉我,这算什么热闹?以前这里菩萨过生日时,摆的酒席差不多有上百桌,附近的村民放下手头的活都赶来,那才叫热闹。这象山庙原在象肚子下,那边还有戏台,他小时候和伙伴们常到戏台上玩。说完,自告奋勇地为我们带路。刚拔脚,守庙的老人也跟着追上来。</p><p>穿过摇曳的竹林,登上石凿的台阶,推开匾额上题有“象山庙”的木板门扉,倾颓、破败的庙址就赫然呈现在面前。葛仙公、三座大佛,还有什么菩萨,该慈眉善目的还是慈眉善目,该怒目圆睁的还是怒目圆睁,并未因小庙的凋敝而改变喜怒哀乐。小庙占地三四百平方,处于象腹下的岩穴中,本来不惧风吹雨打,不怕日晒雨淋,冬暖夏凉,并与象山相融,与四周景色相宜,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非外界所可求。可是,岩石因风化而常有脱落,不知起于何年悬于头顶的一道裂痕更是令人胆寒,所以小庙于二零零六年实施整体搬迁。老人说,象山庙的历史悠久,大概建于宋朝,其历代的谱谍碑石大多被象山上垮塌的岩石所掩埋。从前香火鼎盛,本地人很是作兴到这求仙拜佛。南方革命时期,方志敏还带了兵马驻扎在这里,他们以此为据点,开会、装硝做土地雷。百姓见是一支打土豪分田地的队伍,积极为他们送给养送情报送孩子参加革命,有力支持了信江北岸地下红色组织的顺利开展。</p><p><br></p> <p>踏着凉爽的清风,携着暮春的绿意,我们跟随守庙的老人家来到象山的后侧。他不停地指点,说这是象的屁股,那是象的尾巴。浑圆的象臀高耸陡峻,上面植被茂盛,葳蕤的藤蔓相互纠缠,依石壁斜长的几枝淡紫色百合盛开在一片葱茏中,婷婷玉立,仿佛孤芳自赏的美人遗世而独立。虽相隔甚远,却好似能闻见百合散发的阵阵幽香。</p><p><br></p> <p>崖壁下有小溪,几乎被两侧草木所覆盖。溪水轻缓,不知流向何方。通过古老的石拱桥,是一低矮黄泥屋,想必是种田人过路人歇脚的凉亭。如果追溯历史,说不定又能牵扯出一大串的红色故事。</p><p><br></p> <p>新滩是铅山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红色故事自然在老人的嘴中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是我们到了象鼻山,自然也想听听关于象鼻山的美丽传说。幸好,同行的叫岩老书记陈茂贵老人是个民俗通,他对这儿的民间故事了如指掌。</p><p>从前,福建崇安有个李员外,他家以善为本,世代修心。发了财后,在闽赣相通的关隘口开了一条路,结果家财散尽。灵山老母见他因做好事而穷困潦倒,打算帮他一把。于是,她派大象把灵山的一股龙脉带到那里,用以恢复他家的风水,等将来李员外百年以后葬入,后代就能高中状元。大象乘船从灵山南向前行,开始倒也顺风顺水,可到了横峰岗溪这一带,天上乌云罩顶,河里浊浪翻涌,加上刮起的巨风一时掀翻了船只,大象只好弃船匆匆赶路。当耽误了时间的大象走到这儿时,东方破晓,公鸡啼鸣。公鸡一开口,什么神仙鬼怪都只能止步不前,所以大象化身为石,从此就留在了杨家山。</p><p>回望象鼻山,高大雄健的身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伟岸。动人的传说,鼎盛的过往,红色的记忆,有如它身上披拂的阳光熠熠生辉。尽管如此,它与新滩那么多美丽奇特的山形地貌一样,如今是安享着几乎被世人遗忘的静谧与安宁,但终究有一天会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它傲人的雄姿不得不接受世人对它的顶礼和仰视。只是希望,到了那时,天更蓝云更白,山更青水更秀,人们脸上的笑能够更甜。</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