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照旧先上行程:</p><p>6月19号 广州直飞香格里拉 </p><p><br></p><p>6月20号 香格里拉-德钦-亚贡村,包车。</p><p><br></p><p>6月21号,D1亚贡村(3100)-坡均采集营地上方湖边营地(4150),重装徒步17KM,爬升1150M</p><p><br></p><p>6月22号,D2 坡均营地-冰川群-山顶牧场-坡均营地,6Km,轻装。</p><p><br></p><p>6月23号,D3 坡均营地-冰湖-次丁垭口(4800M)-4770平台营地-7 KM ,爬升950M</p><p><br></p><p>6月24号 D4 平台营地—5200滇藏垭口-错给-克勒勃营地(4350) ,10 KM ,爬升500M</p><p><br></p><p>6月25号 D5克勒勃营地(4350)-4680垭口-朵拉营地-4680垭口-尼玛牧场 (4350M)爬升550M,11 KM。</p><p><br></p><p>6月26号 D6尼玛牧场-说拉垭口(4800)-鲁茸牛场--梅里水河-G214(2120M),18KM ,爬升500M,下降2700M。顺风车到德钦县城。</p><p><br></p><p>6月27号 飞来寺-香格里拉,顺风车。</p><p><br></p><p>6月28号 香格里拉-广州 MU 5932 昆明转MU5737</p> <p>梅里,美丽的错误。</p><p>卡瓦格博峰,位于云南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交界处,怒山山脉中段,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峰。因上世纪解放军测绘队的一次标注失误,它和南北两侧几十座山峰组成的庞大雪山群被外界称为梅里雪山,矗立在澜沧江和怒江之间,当地人称之为“太子雪山”。在藏民心中,卡瓦格博位居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梅里山域有著名的内转(雨崩)和外传路线,转山的传统已经延续了七八百年。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梅里山难,卡瓦格博被立法永远禁止攀登,使它成为为数不多的未被人类登顶的著名山峰。</p> <p>梅里北坡,是指梅里雪山群的北侧群峰,由东向西依次来日贡卡(6300米)、奶日顶卡(6379米)、芒框腊卡(6040米)、卡瓦格博Ⅱ峰(狮子座雪山,梅里雪山北方的守护神,6509米)。坡均—错给的徒步路线深入梅里腹地,可近距离观赏雪山冰川,2018年被披露偶然种草之后,一直在我的旅行计划之内。坡均也在2019年迎来了徒步元年。原本计划在五一出发,因为新冠疫情推到了端午。</p> <p>出发前的纠结:</p><p>少有人走的路线,只能自己当领队发召集。要不要请向导,要不要请马帮,路线设计和行程制定,每一个队员确认都要慎重考虑。无锋是广蓝的队员,十多年的户外经历,师弟+好友,但是缺少高海拔负重经历。龙猫是同学和好友,一起走过维西,高海拔经历不多。反正带陌生人也是带,干脆带两知根知底的。薛钊和落城一起走过念青东。其他人不认识,但也都是队友有经验的朋友。纤尘,来自深圳,越野跑女健将,乌蒙山330冠军,八百流沙亚军,临出发前几天才报名。收或不收都有我的理由,考虑到增加一点点专业性,最后还是确认了她。高压锅也从3.2L换成了4.5L。整个队伍8人,水平参差不齐,大家节奏不一致,最后分四组出山。出发前一周,雨崩大雨泥石流,游梦队的北坡活动直接取消。出发前一个晚上,村长突然说要核酸报告,最后确认只针对北京等中高风险地区,广州出发的云南绿码就可以了。虚惊一场。</p> <p>6月19,和蝴蝶队一起直飞香格里拉。一下飞机就头晕,这些年,飞高原,每次状态不好都是这反应,飞拉萨和林芝也一样。派薛钊和纤尘两个队友和蝴蝶队拼车先进亚贡村,我和沙丁留香格里拉休整,采购公共物资。入住古城在云端青年旅舍,穿过空荡荡的独克宗古城去午饭。</p> <p>我竟是第一次来香格里拉,午睡后租个电动车环纳帕海湿地。</p><p>6月的高原湿地,还是春花灿烂的时候,静谧而美好。</p> <p>一个人环纳帕海,一切随风。天黑回古城,路过安静帅气的民谣现场。</p> <p>6月20,上午和沙丁去农贸市场买进山物资。杀了只鸡,买了新鲜牦牛肉真空包装……中午等齐队友,坐包车沿着G214去亚贡村。奔子栏镇午饭,天气炎热,大家都说清淡点,沙丁直接在川菜馆下厨了。果然大厨风范。</p> <p>路过飞来寺,梅里群山躲在云雾中。雨季的澜沧江,湍流夹着沙石而下。进村的路九曲十八弯,又窄又险。傍晚抵达向导家,和前一天到的两名队友汇合。德钦县城买了食材,晚饭当然是自己动手。向导是村里强行安排的,在有轨迹情况下,没有向导我们也能走,但是尊重当地的规定吧。权当扶贫。晚上每个队员都和村里签署了安全免责协议和森林防火协议。</p> <p>6月21,早餐后整装待发,灌水后的背包45斤,超过体重的三分之一,这几乎是我负重的上限了。有点担心龙猫和无锋,所以做了万全的准备,带了冰爪和30米的静力绳。</p><p><br></p><p>村长白玛,是个帅气的年轻人。出发前电话里并不好沟通,认识之后也没啥。江苏队走的环线,租了马帮轻装进山。</p> <p>艳阳天,在原始森林中穿行爬升。横断山脉的原始森林,我简直太熟悉了。不时有几棵惊艳的高山杜鹃绽放。走到河流的源头,就是今天的坡均冰川营地。途径涨价营地,其实藏语里是河滩营地的意思,不知道是谁搞的俗气翻译。</p><p> 原本是做好迎接暴风雪的准备的,谁知道这么大太阳。山里冰雪融化,山谷河水水位挺高的。前队一直追着村长的马帮走,一头骡子累得口吐白沫趴下走不动了。是的,前队把骡子都拉残了。</p> <p>海拔接近四千,才开始有点高原的感觉。脚下有些地方,虽然还有植被,其实已经是冰川。轨迹看起来那么近,走起来又那么远。17公里的爬升,强度有点大,全队走到生无可恋。后队五人晚八点到达坡均上方的湖边营地。</p> <p>第一时间拿出公共物资给前队准备晚饭。怕下雨,新买的静星金字塔还得研究下怎么搭,分身乏术。天气太热,鸡肉变味了,有点懊恼,情绪低落。却因做饭的问题,一句话引爆,和落城吵了一架,两个倔强的人,大家都在情绪上。鸡汤煮了又倒了,手足无措地再煮饭和炒菜。九点多草草地结束了晚餐。跌宕起伏的一天,心情在低谷。</p> <p>6月22号,D2,今天按计划在坡均营地休整,轻装走坡均冰川看冰湖。</p><p><br></p><p><br></p> <p>争论没有赢家,坏情绪需要消化,就让一切随风吧。</p> <p>日照金山,营地边来日贡卡和奶日顶卡的冰川倾泻而下,蔚为壮观。早餐5后沿营地上方进发。走进灿烂的杜鹃花海,仿佛重回珠峰东坡嘎玛沟。去冰湖的轨迹其实在冰川上,我们切上了右边的山腰。路迹不明显,坡度也陡,不太好走。上到4600多海拔,切不回轨迹,作罢。后来才了解,轨迹的冰湖由于冰川坍塌消失了。虽没一睹冰湖,但也领略了狮子座雪山的东坡。鹰击长空,四周雪山接近性良好,雪崩频频,近在咫尺,声音就像打雷。</p> <p>纤尘和上海队的Lion冰川边上跑了起来。</p> <p>我想在梅里雪山遇见你</p> <p>梅里北坡群山</p> <p>接近中午回营地,在向导啊松的指导下摘了好几斤野菜。煮汤,炒肉,还是很清新美味的。然后就是晒太阳,午睡,喝茶,打牌……这才是户外嘛。</p> <p>6月23号,D3 坡均营地-冰湖-次丁垭口(4800M)-4770平台营地-7 KM ,爬升950M。</p><p><br></p> <p>一大早,护林员就来收反穿那些人的进山费,雁过拔毛,每人300大洋,一个不落。</p> <p>又一个日照金山之后,我们离开了美丽的坡均营地。</p> <p>一开始就是陡坡急升,身后是庞大的冰川群。</p> <p>上完第一个坡往前,前队就没影了。等龙猫和无锋的间隙,我一个人左切去看了一个小冰湖。周边白雪皑皑,风云变幻。</p> <p>次丁垭口不算难,但没留意轨迹就容易走偏。无锋快上了前面的顶,发现之后喊他右切回到轨迹。身后的雪山波澜壮阔。</p> <p>翻过垭口是更为开阔的山谷,望不尽的横断山脉……冰雪奇缘,我们惊喜地顺着山谷直下。</p> <p>边走边耍,下午三点,向导担心我们又折上来了。啊松是七十年代的军人,汉语不好,一路上交流不多。和我们呆了三天,就像我们的父辈吧。在坡将上方营地分别时我按四天给他结了1200元的向导费。之后的路就靠我们自己了,问过龙猫的状况,不需要下撤。</p> <p>上4770平台营地要爬一个300米高差的陡坡,真的好陡。晚七点,安营扎寨。正常情况这个营地是没有水源的,做好了化冰雪取水的准备。我们运气好,赶上化雪时期,营地不远就有小溪流。晚饭时分下起了雨。才三天时间的与世隔绝,但感觉已经过了很久。</p> <p>6月24号 ,D4, 4770平台营地—5200滇藏垭口-错给-克勒勃营地(4350) ,10 KM ,爬升500M。</p><p>昨晚前队收留了上海队的Lion,他的队友坡将下撤了,带走了帐篷,混蓝亭的金字塔。因为他想提前一天出山,所以我把今天的营地从错给改到了后面的克勒勃。也许这是个错误的决定。</p> <p>一出发就是小雨,浓雾。三江并流区域典型的流石滩地形,踏上高冷、枯寂的茫茫石海。在这看似生命消失的地带,每到六七月,也有高山植物在一夜之间绚烂绽放,有的一年只绽放这么几天,有的一生只绽放这一次。各色报春、黄雪兔子,黄色岩梅……</p> <p>不时还要穿越白茫茫的雪地。如果要趟雪开路,还是很费劲的。</p> <p>雪地行走</p> <p>艰难爬上5200滇藏垭口,其实我也没啥高反。西藏一侧一直大风,天气变化莫测,不敢停留太久。</p> <p>山脊行走</p> <p>需要在山脊上走2公里,沿途右侧可以看到四个湖。尤以红顶方向的双湖最为漂亮。</p> <p>往左下乱石坡,又长又陡,还是横切。并且都是碎石,走一步能滑下一堆小石子,要是反穿上坡,碎石不着力,肯定超级难。下了好久还在半山,干脆顺势直下。挑最陡的坡,最细的沙石,走一步滑两步,双杖控制好平衡,背着75升的登山包最后竟能跑起来。那感觉就像在滑雪下山,虽然我从来没滑过雪。十分钟就滑跑下来了。对讲里教无锋和龙猫,无奈学不来。只好在山谷的牧场睡觉等他们。</p> <p>山谷对面就是梅里二峰-狮子座雪山。山谷直下就能到比坡均更庞大的错给冰川。冰川中下段边上就是错给湖,冰川末端也是一个湖。雪山,冰川,森林,草地牧场,湖泊……错给湖营地能满足我对雪山营地的所有臆想。可惜前队都走了,在赶路中一掠而过。</p> <p>龙猫的水喝完了,无锋的水也不多,带他们切上正确的牧道,我就和他们分开快速往前了。找水源烧水,然而营地前才有水源呢。一个人的半山横切路,杜鹃林立,光影婆娑,便是旅途最美的时分。</p> <p>天黑前到营地前的水源,薛钊落城蓝亭等前队几个队员也在,煮个速食汤回魂。把锅和公共物资给前队去营地准备晚餐,我一个人留下等龙猫和无锋。打开头灯闪亮模式,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日落和晚霞渲染出远处群山的轮廓。</p> <p>久等未果,拿上保温杯返回接他们。不觉间,一弯新月爬上了树梢头。这是梅里北坡的绝美时刻。</p> <p>晚九点多到营地,开饭,抱歉让大家久等了。明天的计划是翻过4900红顶垭口下牧场扎营,后天才从梅里水出山。饭后前队提出了分队走,蓝亭/落城/纤尘/薛钊要跟随Lion明天直接出山,所以会早点出发。于是把物资和装备都重新分配了一下。</p> <p>6月25号 ,D5,克勒勃营地(4350)-4680垭口-朵拉营地-4680垭口-尼玛牧场 (4350M)爬升550M,11 KM</p><p> 早餐时分,看着红顶垭口密密麻麻的等高线,考虑到后队昨天到营地太晚不宜接着翻大垭口。和沙丁商量把后队的路线改为梅里外传的路线。前队一听说我们改了路线也表示不走红顶垭口出山了,今天一起到尼玛牧场扎营。</p><p><br></p><p><br></p><p><br></p> <p>我最后收账拔营,竟然多出两罐气,还有1.5斤的米。背包越走越重,无奈扔下一满罐气在营地的木屋。</p> <p>克勒勃营地周边的山上是成片的紫色小杜鹃。太阳出来了,回望营地,一片安详。</p> <p>前队一下没了影,瞬间只剩我和龙猫,行程轻松,倒也不着急,就按照她的节奏慢慢走吧,不催不赶。第一个4680垭口,没对轨迹,走了一条不成熟的路,默默加料,开路登顶。垭口下来就是朵拉营地。龙猫兴奋跑去视察了她的马群。我100大洋向牧民大哥买了4根今天挖出来的新鲜虫草。群山环绕的山谷,一片苍翠,一个木屋,一群马儿,高山杜鹃灿烂,隐居的好地方。</p> <p>挖虫草的人。他们风餐露宿,摸过高原雪线下的每一寸草地.</p> <p>于此同时,前队午后到达扎西牧场,又直接出山了。对讲断断续续,作为领队我知道有人出去了,但不知道都有谁走了……此情此景,我无法理解急着出去的意义。</p> <p>走完第二个垭口,后面基本都是下坡到营地了。对讲和沙丁、无锋沟通,其他人都走了,还是只剩原来的后队4人。背了五天的大米就不需要了,为了减负直接洒在了山上。</p> <p>天空阴沉,下起了小雨。下午四点,雨中抵达扎西牧场。沙丁和无锋已经谈好了木屋住宿。</p><p> 烤火,酥油茶,虫草青稞酒,藏香猪炒木耳,剑花瘦肉汤,青稞饼……丰盛的晚餐是和藏民一起动手弄的。聊聊转山,聊聊风土人情,有酒有故事,聆听扎西和卓玛的爱情故事,温馨的一个晚上。有人文有自然,是我想要的旅途。</p> <p>6月26号 ,D6,尼玛牧场-说拉垭口(4800)-鲁茸牛场--梅里水河-G214(2120M),18KM ,爬升500M,下降2700M。</p><p><br></p><p>今天的杜鹃花更盛于昨天。说拉垭口,烈风疾吹,只能快速下山。对讲和无锋沟通,叫他和沙丁一组,可以先行出山。</p> <p>途径好几个营地,鲁茸牧场最漂亮。</p><p><br></p><p>这一天,我们从西藏翻山回到云南,从怒江流域回到澜沧江边,从高山流石滩到草原到漫山灌木杜鹃林到高大乔木的原始森林。</p> <p>天黑前走完梅里水,出到澜沧江边的214国道。</p><p><br></p><p>我们从云上下来,回到脱节纷争的世界。</p> <p>等了好久,终于有辆西藏回来的越野车愿意载我们回德钦县城。本想请他们吃饭最后变成了蹭饭。第二天还是坐他们的免费顺风车回到香格里拉。在此感谢河南的三位大哥。</p> <p>最后得知全队分四组走不同路线出的山。纤尘,蓝亭,Lion走的瑞瓦,山脊很陡路迹不明显,越野跑大神吓哭了。落城,薛钊和我们一样走的梅里水,大概晚上十一点出的山。走夜路不好,所幸,大家都平安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