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国人一向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讲究人生除了生死都不是大事。一旦身边有人离去,即使过去有再多龃龉、不满都会“烟消云散”,化作一句“算了算了”;在操办身后事的时候也会尽可能选择最好的,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逝者的陵墓作为生者寄托哀思之情的载体,就更有讲究,要“前有照、后有靠”,要风水好才能“荫庇后人”,即使“最不讲究”的人,也会选择山清水秀的地方安放墓碑。普通人是如此,革命烈士当然也是如此。</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众所周知,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著、红色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园林式公墓,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东部,在这里长眠着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战功显赫的将军、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仁人志士和国际友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过,八宝山公墓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有些神秘的存在,虽然似乎经常有人祭扫,但它仿佛主要还是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离我们很远,可其实,八宝山里长眠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比如第一位被埋入八宝山的人是任弼时,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18岁加入党,一生为党无私奉献,于1950年因过度劳累病逝,年仅46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筑师林徽因</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宝山公墓建造于1949年11月。北京解放后,就成立了公墓筹备组,筹建烈士公墓。经过筹备组的精心勘察,烈士公墓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个部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长眠于此的人,无一不是新中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他们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勋、是研发了国之重器的科学家、是有功于新中国的仁人志士、是与新中国亲厚友好的国际人,他们为新中国奉献了一生、功成身退,长眠于此,依旧守护着祖国与人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的设计师正是我国著名建筑师、才女林徽因女士,而林徽因过世后,也长眠于此。</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她本名林徽音,名字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但因为与同时代另外一位男作家的名字一样,她就改名为林徽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徽因是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至今仍被人传诵。大家总以为她只是个作家、诗人,可忽略了她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除了设计了八宝山公墓之外,林徽因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深化设计。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引领了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潮流,是这一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样,他们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她的设计才华,从建筑设计行业专家对于她的评价就能窥见一斑,两院院士吴良镛对于林徽因的评价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第一女建筑师,才华横溢的学者”;而清华建筑学院教授、古建研究所所长楼西庆则称她“当之无愧地是我国建筑历史与理论这门学科的创始者与奠基者之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更重要的是,当林徽因故去之后,梁思成在她的墓碑上刻下的是“建筑师林徽因”,这足以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林徽因在建筑设计上的成就远胜于文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受欢迎”的才女</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相较于她在学术与事业上的成就,普通百姓更关心她的感情生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两人相互吸引,多有书信往来。尽管当时徐志摩有妻子、孩子,但他还是猛烈追求过林徽因,为林徽因写过许多情诗,但直到他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直到他与陆小曼完婚,都没有真正与林徽因在一起过。</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尽管林徽因承认徐志摩是她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但她也曾对自己的女儿说过:“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林徽因真正的爱人是梁思成。1924年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1928年,他们在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们既忠诚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是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夫妻二人郎才女貌、两个家庭门第相当。结婚后,梁思成对于林徽因可以说是呵护备至,加上夫妻二人也有共同爱好——建筑事业,两人极其恩爱、相濡以沫。</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徽因将作为文人的审美情趣、想象力与科学家的细致、踏实完美结合,与梁思成在山西对古建筑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使得山西众多埋没于荒野的国宝级古代建筑为人所知、以至走向世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除了徐志摩与梁思成以外,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也对林徽因钟情一生。金岳霖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志趣相投,一直毗邻而居、交情颇深,甚至林徽因与梁思成吵架,也会找金岳霖仲裁。而金岳霖虽然爱了林徽因一生、为此终生未娶,但他一直以最高的理智驾驭着自己的情感,从未越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多的花边新闻,让人们不太记得,建筑师林徽因是因保护文物四处奔波,最终积劳成疾的,1955年4月,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终年51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她故去后,她的遗体被安放在八宝山公墓,墓碑上刻有“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下方的汉白玉,则是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刻的样品,人们将它当作是无字的墓志铭,献给了它的设计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近代才情卓绝的女子,林徽因逝世后受到了许多人的怀念,而她的陵墓也成为了八宝山公墓中被祭扫次数最多的。</span></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itn0VdOXPq3O8iUIIez0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