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课程故事-有趣的陀螺(副本)

smile

<p>在《会动的玩具》主题实施时,有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手枪陀螺,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每一次玩陀螺许多孩子都围在一起想要参与。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踏上了寻陀螺之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题脉络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说一说陀螺</p><p>陀螺是什么样?你喜欢什么样的陀螺?</p><p>通过设问,了解孩子对陀螺的认识以及感兴趣的点。</p><p>有木头陀螺,塑料陀螺,还有铁的陀螺……孩子们对通过材质的不同阐述了对陀螺的不同认知。他们从家中收集了不同的陀螺,谈话活动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陀螺是一次愉快的分享。</p><p>我是手枪陀螺,它是通过推动手枪发射的</p><p>我的陀螺有一根长的拉条,插到一个关卡里来回抽动让陀螺旋转。</p><p>我的陀螺是火烈鸟陀螺,把它卡住松开就可以转了</p><p>我的陀螺是我和妈妈用硬纸和火柴做的……</p> <p>结合绘本活动《陀螺》,我们一起感受了陀螺的趣味故事。</p> <p>不仅我们喜欢陀螺,爷爷奶奶辈也非常喜欢玩,还了解到陀螺、拨浪鼓、纸风车等中国经典的儿童玩具及玩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畅想陀螺</p><p>孩子对陀螺有着特殊的情节,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独一无二的陀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玩转陀螺</p><p>他们喜欢一起玩陀螺,发现不同陀螺的启动秘密</p> <p>原来陀螺能以各种方式来玩,正过来,反过来,还可以侧过来玩。</p> <p>可以看出幼儿在玩陀螺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 感知、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基本感受到陀螺旋转的基本要素——一个圆盘和一个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一个简易的陀螺</p><p>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从班级中收集了各种材料,并且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了“纸类”为自己自制陀螺的材料。</p><p>我的怎么转不起来,原来圆木棍要插到纸片的中心才能转起来。</p> <p>发现问题</p><p>用纸片做的陀螺时间一长就转不起来了,孩子们发现,小棍子和纸片摩擦会让小孔越来越大,纸片老是往下掉。那用什么办法解决呢?</p><p>高以辰说:我需要一个胶带固定住</p><p>沈睿思说:我需要一个垫片垫住</p><p>邬佳骏说:换一个粗点的棍子</p><p>经过改造的陀螺又重新转了起来。</p> <p>一天桌面游戏活动时,几个孩子用雪花片和插塑材料做陀螺。刘浩然发现选择两个插塑它就能变成一个陀螺的形状,不需要有其他的材料就能转起来。沈睿思用雪花片拼成了一个陀螺的形状,但是这样还不能转起来,那雪花片能不能做成陀螺呢?</p> <p>用雪花片做陀螺需要什么呢?雪花片用来做陀螺的“身体”,还需要小木棍插在雪花片的洞里,他们找来了水彩笔,铅笔,小木棍。</p><p>发现问题:用铅笔做成的陀螺能正好卡在圆圆的小洞里,可是转一会儿就倒下了。用铅笔做转轴没有小木棍转的稳,是什么原因呢?</p><p>猜测:可能是铅笔太粗了,也可能是铅笔太高了?</p><p>结果:孩子们通过实践发现把陀螺的面插在铅笔的下端可以转的久一点,而小木棍和雪花片搭配可以让陀螺转的更稳。</p> <p>做成了属于自己的陀螺,都要跟同伴比一比,赛一赛。这边沈睿思还做成了1号陀螺和2号陀螺,自己跟自己比一比,发现2号陀螺转的更稳更快。</p> <p>沈子轩还在专注的用雪花片拼插,他说:老师我做的是荷花陀螺,他把雪花片围成了一朵荷花的样子,下面围成了圆圆的花形,上面像花蕊被包住了,很有创意,可是这样的“陀螺”能转吗?子轩说:“他可能太重了转不起来”原来孩子已经能用自己的经验判断出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但是他做荷花时认真专注的样子,也是他学习创造的过程。</p> <p>高以辰选择用纸牌做陀螺,他用小木棍插上去,纸牌也能转起来了 ,他还叠加了第二张,第三张纸牌照样可以转。他说:“老师,你看我还能在手上转”我说:“你除了能在手上转还能在哪里转呢?”他找来了益智区的纸板,放材料的盒子,发现都可以转起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索在不同平面上的陀螺</p><p>孩子们对陀螺在不同的面是否可以旋转产生了兴趣。户外活动时我们带上不同的陀螺到不同材质的场地上,沙地,水面,草地去发现陀螺的旋转秘密。</p> <p>陀螺在草皮上能够转起来,但是手动旋转的陀螺转得很慢,转几下就停了。</p> <p>在水中,孩子们发现:“如果在水面上旋转陀螺,它转的速度很慢慢,还会激起一层水波纹出来”。纸陀螺不能放在水中,一进水,纸就会打湿,变得很重。</p> <p>沙地上,发射陀螺也试好几次才能转起来,自己制作的陀螺很难让它转起来。</p> <p>刚来到沙地上,就有孩子开始用手挖出了一个小洞:“应该有小洞才可以转吧?”我说:“那如果不挖洞呢?”她试了一下:“它自己可以转出小洞,但是一会儿就停下来了”</p> <p>如果挖一个大洞,陀螺在里面会怎样?三个孩子聚在一起刨出了一个像漏斗的洞洞,左左一边挖一边把两边和底部的沙子摆平。陀螺发射时,他们欣喜的发现陀螺沿着洞的边缘快速的转了几圈落到了中间。</p> <p>问题:纸陀螺在沙子里可以转吗?</p><p>李艺琳的纸陀螺不能在沙子上转,但是高睿雪的拉条陀螺却可以,她也想让她的纸陀螺能在沙子上转起来。</p><p>是不是沙子太多了?她用手把沙子磨平发现,原来纸陀螺也是可以转起来,但是要把沙子变薄,转起来之后,陀螺的小棍子会把薄薄的沙子转走。</p> <p>陀螺遇上沙子还会发生些什么呢?</p><p>区域游戏时,听见许然在喊:“杀手锏”</p><p>我问:“什么是杀手锏”“陀螺在转的时候,能把放在上面的沙子踢飞”他一遍遍的手抓沙子,等着其他人玩的时候,就让沙子落下再体验沙子被陀螺打出去的威力。</p> <p>孩子们在猜一猜,做一做,再记一记的探究过程中,了解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发现:陀螺在光滑的平面转动得很快,但是在粗糙的地面就很慢很慢,或者根本转不起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索不同形状的陀螺</p><p>纸陀螺用的圆圆的纸片,雪花片也是做的圆圆的形状,那是不是只有圆的形状的陀螺才能转起来呢?孩子们猜想着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是否可以转?</p><p>我又投放的不同形状的纸片、牙签、记录表,孩子们先猜一猜再去实验记录,原来不同形状的纸片也是可以转起来的。</p><p><br></p> <p>他们还发现在快速转起来的时候都变成了圆圆的形状。</p> <p>发现问题:牙签戳在边上转不起来,只有戳在中心才能转起来</p><p>怎样才能找到不同图形的中心点呢?</p> <p>正方形如何寻找中心点</p><p>瑞锶说:试一试能转起来就在中心</p><p>欣怡说:摸一摸在中间的就是中心</p><p>欣雨说:可以画线,把中间的线画起来</p><p>浩然说:对折能找到</p> <p>给不同形状图形寻找中心点</p><p>三角形也可以通过折一折来找到中心点,先对折,再上下折</p><p>半圆形也可以先折成一半,再上下折</p><p>圆形只有对折两次就找到了。</p><p><br></p><p><br></p> <p>原来每个图形只要折两次就能找到一个点,那应该就是中心点。怎么才知道找的对不对呢?实验才是最好的验证办法,找到的中心点能让陀螺能转起来就是找对了。</p> <p>孩子们对陀螺的探索没有结束,晨间锻炼时,他们想知道陀螺在KT板上转起来会怎样,一次一次的拿来板子,让平面扩大</p><p><br></p> <p>在洞洞里的陀螺又会怎样</p> <p>区域游戏时,枭潇用一个纽扣磁铁做“底””,用五个圆形磁铁做“面”,拼成了一个陀螺的样子,手拿长磁铁,就能带动“陀螺”转起来</p> <p>晨间活动时马芮东用圆形的磁铁塑料扣放在整理箱的下面,转一转,白色的箱子也能飞快的转起来</p> <p>户外活动时,沈子轩把轮胎立起来,试图让它转起来,轮胎也可以转起来</p> <p>陀螺旋转带来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深深吸引着幼儿。幼儿在制作和玩耍过程中,尝试用各种方式让陀螺旋转,观察到了各种多种变化,体验不同的陀螺有不同的玩法,这些都深深吸引着他们进一步探索制作更多样化的陀螺,陀螺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穷的奥妙及玄机。</p><p> 在探索中,孩子们满怀热情地动手实验。只要给幼儿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或经验,积累探索的方法与能力。</p>

陀螺

起来

沙子

孩子

雪花

发现

可以

纸片

不同

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