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记忆——选择

一路向北

<p>文/一路向北</p><p>图片/来自网络</p> <p>  1977年9月,我不到6岁,高考恢复,这是国家做出的正确抉择。</p><p>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恢复高考第二年,那年我7岁。本该是“朱砂开智”的年龄,因为小手从头上绕过去不能摸到自己的耳朵(我们乡下的入学标准之一)学校不让入学,于是我再次成为放牛娃。那一年,国家做出了关键抉择,我也由别人帮我进行了也许是开始记事以来的第一次选择。</p><p>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时我不到8岁,更不知道入学还有“八岁八糊涂”的说法,八月暑退,蝉鸣依旧无休止的撕扯着燥热,我懵懵懂懂的开启了“破蒙”之旅。那一年,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做出了伟大抉择,于我,依然收获的是不需要自己做出决定的选择。</p><p> 选择与抉择,通常都是挑选的意思,不同的是,选择是做出了决定,而抉择是对重要重大事项或前进方向做出了决定,如我们做有几个选项的题,就只能叫选择而不能叫抉择,对关乎前途命运或生死攸关的,则可谓之抉择。也有人说,抉择是“对错题”,选择是“择优题”。还有人说,选择是挑选,而抉择是决定选择。</p><p> 我们无法选择的是命,如我们的出生,那些我们能选择的,就是运,命运就是在选择与不能选择之间不断完善自己。</p> <p>  1980年,我在达木小学的教室里循规蹈矩地打发时间,村里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我家7口人都分到了两挑半(六分多)田和肥瘦不一的耕地,从此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天地之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生活也仿佛拥有了新的希望,那一年,我家院坝边的鸡血李仿佛格外火红和香甜。</p><p> 日子被我们的光脚踩在身后,物质的贫乏促使我向知识的海洋汲取营养,1984年,13岁的我小学毕业,考上了县级重点中学--贵州省绥阳中学,那也是不需要我做出决定的选择--不用填志愿,不用找关系,完全由成绩来决定。</p><p> 那一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延长土地承包期1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我作为住校生也进入了县城。</p><p> 县城的生活与农村完全不同。熙熙攘攘中仿佛那是别人的城市,大街小巷,没有属于我的地方,我只是一只畏畏缩缩的寄居蟹,瞭望每一次潮落潮涨。物质生活依然贫乏,贫瘠的土地往往滋生出对物质极端向往的孩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之,在电影院门口捡到2元钱足以兴奋一周,当然,拾金不昧的美德不小心就被甩在了脑后。</p><p> 三年,我没有机会选择的搬了三次寝室,没有选择的从学校到家里每周两次跋涉,而串连起那些日子的,是那条好像永远走不完的黄泥巴路。</p><p> 终于,可以选择的机会来了!1987年,我的初中学习结束了,我们那一届的初中毕业生可以有三个选择:中技、中专、高中,中技需要居民户口,中专需要很高的分数,两者都让我望尘莫及,历史给我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那一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我的求学之路也行将由中学的初级阶段(初中)走向高级阶段--高中。</p><p> 这一次,依然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日出而学日落继续学,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梦想,还需要三年的时间浸润和酿造。</p> <p>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朝阳与晚霞,记录下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三年时间,我依旧没有其它的选择,除了选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明确了前进方向,心中梦想逐渐清朗,但是梦想与现实之间,还隔着通往高考战场的曲廊----高考预选。</p><p> 从1980年试点开始,要想参加高考,还必须通过预选这个特殊的考场,经过预选每年约有50-60%的考生因此被高考大门拒之于外,很多人十年寒窗,最终没有见到高考的阳光,曾经日渐清晰的希望却因此渐行渐远,那些蓬勃丰腴的理想,从此变了方向。</p><p>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庚午年7月,经过7、8、9号三天的高考,我的高中生涯划上了句号,那一年,全国283万人参加高考,61万人从千军万马中最终经过了蕴含无限希望的独木桥,而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模糊的身影,草鱼跃农门,想象着四年后即将揣入怀中的铁饭碗,再多的辛苦也值得欣慰,因为那也是我们无法挑选的选择。</p><p> 1990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我的父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绥阳县直属仓库交了300斤粮食,把我推向了城市。那一年,分裂45年的德国重新统一,在东方,我们的农村和城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我在绿树成荫的贵阳河滨公园旁贵州财经学院宽敞明亮的礼堂观看中国健儿在北京一次次瞻宫折桂,赛场上一次次吹起亚洲雄风,一次次心潮澎湃,心底里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p><p> 如果说选择,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由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今天想起依然无比清晰。那时高考前就要填报志愿,学校张贴的充满诱惑的彩印招生海报和《招生考试报》是我们不多的参考,记得好像本科、大专和中专可以各填三个志愿,我的三个志愿的第一志愿分别是贵州财经学院、贵州商专和省财校,本科第二志愿是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其它的早已忘掉了。父亲知道后,要求我把第一志愿改成贵州师大,因为那时农医师类是冷门但补贴多而财经类是热门,这一次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父亲回乡下后我又改回了贵财会计学专业,好久都不敢给他讲。</p> <p>  时过境迁,贵州的高考预选于1992年取消,2002年,高考时间也从7月改到了6月,可是谁又能想到18年后,高考又实现了回归。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多少选择,又有多少往事可堪回首!就如那本该五彩缤纷的大学四年,仿佛转瞬即逝又仿佛漫长难耐,至今思之又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p><p> 不知不觉中毕业季到了,大家好像没有那么忧伤,也许是渴求参加工作吧。那时大中专毕业生不愁分配,很多单位会到学校要人,但也开始实行双向选择,我自己联系的和可以去的单位有贵阳汽车配件厂、中建四局三公司(需离遵工作)、061集团、遵义医学院等,前两个单位离家太远,第三个单位不知道会分到哪个县,医学院感觉浪费自己的专业,所以当我在上海路两排茂密葱郁的法国梧桐下穿行,盛夏的风轻盈的在水泥路上随意流淌,透过横过马路的条条暖气管道,我依然能够看见灿烂的蓝天,我知道,我的命运将和60年代从上海内迁的三线建设企业--长征电器公司连在一起,这是我人生中做出的第二次重要选择,事隔多年,每每忆起,千情万绪却一言难尽!</p><p> 人生有很多选择,可是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其实没有多少是自己能够选择的,就像我从1994年-2000年没有选择的每天穿过上海路条件反射般到对面长征电气控制设备厂财务科,一头扎进会计凭证、帐薄和报表为框架的数字世界。1994年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一年一个小彗星闯入了太阳系,被木星的引力撕成了20块碎片。而我就像闯入这座城市的无名小彗星,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感到无所适从,那年我虚岁23。</p><p> 其间正是推行市场经济后国企实现转变的关键期,为了实现三年脱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长征公司的改革如火如荼,我所在厂子作为长征电器的一部分上市又从股份公司中被剔出来,我也娶妻生女有了自己的家庭,从5平米的单身房住进30多平的小套间到二室一厅的套房,生活发生了很多转变,而我们单位却像那些老旧发红的红砖建筑一样老模旧样的枯坐在凤凰山下,难以看到盈利的曙光。</p><p> 光阴的轮子好像永远比我的思维转得更快,转眼,我们已经完成了从20-21两个世纪的跨越,千禧年,国家宣布国企改革与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很遗憾长征公司不属于那些“大多数”,那年,我在长征公司的起起伏伏中平平淡淡的圆满了第29个年轮。</p> <p>  又一个四年,上海路的梧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而我的青春却像离弦之箭再也回不来了,其间我从群众变成了党员,也有错过的选择,却没有光阴让人后悔。从陈科长把我要到电控厂财务科,从进入长征股份公司到被拽回长征集团公司,从集团公司资产管理科科长助理到长征制造公司财务科长,中间还两次失去到股份公司下属企业任财务科长机会,没有哪种选择是绝对的,有些时候,我们有很多选择,却只能选择去还是不去,却不能选择去向哪里。如今上海路已被拓宽,那些承载着三线人梦想和血汗的法国梧桐已被更小的梧桐替代,就像我们这一代正在被80、90后甩在身后,而我们终将成为别人的历史。</p><p> 每一种选择,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评估和考验,每一次选择,却也都是一种失去。选择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属于你的那一条。</p><p> </p> <p>  2004年,中国在雅典奥运会金牌榜上名列第二,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一年,33岁的我选择报考公务员并最终被录取,又进入了被选择的序列。很多时候,被选择不是被迫选择,也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无法拒绝选择,因为这是组织的安排和选择。从科员到副科,从纪委到城管和林业,13年的时间,我为了自己的选择和被选择,兢兢业业的做着最本职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有怨言和沮丧,但位卑也始终不敢稍有松懈,只为了不愧对自己那些质朴的初心。</p><p><br></p><p> 人生短暂,仍可回首。余自幼家贫,衣仅能蔽体,食不足果腹,屋尚能存身,足无法适履,生活不谓不苦焉。是故少励志,启蒙即好学。虽无禀异天赋,然学业尚可,诸事皆宜。觅营生,入组织,考职称,跃农门,皆水到渠成。细思之,非己之力,实乃托国之福沐党之恩。故常怀感恩之心,竭力报国为民。及至纪检监察,学党纪,睦同僚,一颗红心护纪律;斗心思,展技巧,三尺龙泉斩奸佞。岁月交替,又入林家铺子,严执法,崇正气,四载光阴尚称勤;上攀山,下附地,九度寒暑愧为民。几番滚打颓锐气,数缕青丝换华发。时移世易,面对新常态,仍存旧思维,上不能分领导之忧,下不能解群众之愁,实碌碌无为也!</p> <p class="ql-block">  微风不燥,阳光正灿。半百之躯,心缺体残。忝列林亭,尸位素餐。黄粱逝梦南山远,白驹过隙故园残,韶华负流年。</p><p class="ql-block"> 时光深处,光阴虚度。岁月入旧图,前尘恍无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庭前海棠今依旧,笑迎风雨暮归人。</p><p class="ql-block"> 无人生不选择,无选择能对错;无选择不遗憾,无选择可完美,我们的每一次选择,其实也是对另一个机遇的放弃。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个人的选择只有同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 2020年7月15-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