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后天就是惊蛰了,窗外春雨落得急。辞过久晴物燥,这雨滴滴答答,敲在心上倒是适意。梅安的书稿,就在这时乘云而来。</p><p><br></p><p>去年秋上某日,我与梅安有一面之交。在她的家乡永新,高士山、洲塘村,一路撒下默契的欢声笑语。在这之前,我早已从其学校的校办杂志上读到她。记得是一篇喝茶的短文,心事婉啭,语风柔软,有知见有性情藏于其中,于是满怀喜悦打听她。和梅安的缘分,就此结下。</p><p><br></p><p>在永新,梅安给我的印象是爽利大气,未语先启笑,笑容明净如头顶蓝蓝的长天。似乎世上从来就只有春花秋月的美好,而不会有流水落花的无奈。她的笑颜,就像黎明之光,自有新鲜动人的温暖力量。说到自己双眸的隐疾,也是一派坦荡无畏。就如同这不过是她命运大书里的一处小小闲笔,无需刻意着墨,轻轻带过就好。我没对梅安说过,这让我对她有深深的敬惜。敬是敬重,惜是爱惜。</p><p><br></p><p>但是我所看到的,只是梅安的一种样子。</p><p><br></p><p>对于个体,发现并确立“自我”是头等大事。唯有如此,“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的生命三问才能如月照青松,了然无惑,从而支撑起整个人生,可以安然渡过雨打风吹。大凡写作之人,都有谜一样的内在藏于作品中。尤其是散文写作者,他们往往倚赖最初阶段的写作,在文字中寻找、构建并完成“自我”。写作是一种令灵魂羽翼渐丰的劳动,梅安也不例外。我相信,正是通过写作,梅安找到了“自我”,正在渐渐长成她希望的样子。</p><p><br></p><p>也因此,就着春雨阅读她的书稿更像是一种成全——它让我看见了梅安的另一种样子。</p><p><br></p><p>惊动我的是,现实里的梅安和灵魂深处的梅安,两种样子太像是两极相对:像太阳对月亮,像火焰对泉水,像烈酒对素茶,像高歌对低语……</p><p><br></p><p>造物如此神奇,把一些看似相左的元素组合在了同一个人身上。</p><p><br></p><p>梅安读书多,思考也多。其作品意韵,既有知性如秋林的疏静,又有感性如春花之繁复。质地精致从容,文风古雅简净,像雪地里零星绽放的蓝玫瑰,一朵一朵有出尘的姿容。梅安心性浪漫细腻,她热爱俗世,却又无时不刻超拔于俗世。题材是日常的,屐旅路途,草木花朵,喝茶读书,四时雨雪,此一切,她皆可细心拾入文章来,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她灵魂的切切抒怀,喁喁低语。</p><p><br></p><p>倾听梅安的低语,就如看见一幅幅水墨,画里画外,尽是岁月山河的珍贵,世间烟火的静好。文字里的她,正只身漫步于生命的旷野,等着你成为她的知音。</p><p> (2020、3、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