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324]——天龙八部群雕极品

杨永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佛窟</b></p><p class="ql-block"><br></p> <p>嘉陵江畔的广元市皇泽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女政治家武则天的祀庙,最知名的是大佛窟石壁上浮雕天龙八部群像,这是已知国内时代最早的天龙八部石刻。</p><p><br></p> 皇泽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至盛唐达到鼎盛。690年,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其龙兴之地,赐该寺名“皇泽”,寓“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并刻其真容像于寺内。<div><br></div> 大佛窟即28号窟,是皇泽寺石窟中开凿规模最大、造像最为精美的一窟,雄健富丽,雕饰精美,刻画入微,雕刻技法熟练,介于阶梯式和圆刀间的过渡形式,为我国唐代早期石刻的代表性作品。<div><br></div> 大佛窟为敞口、平面半圆形穹窿顶窟,窟前接三层楼式的木构建筑,窟高6. 86米,宽5.55米,深3. 6米,窟中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尊像,窟门左右两边雕刻二力士像,窟后壁上部雕刻天龙八部。中心大立佛高近六米,左右弟子菩萨高四米,力土高三米,高下有别,主从有序,后壁浮雕天龙八部,整窟雕刻设计恢弘完美、技艺纯熟精湛,代表了皇泽寺一代石刻造像的最高水准。<div><br></div> 阿弥陀佛立于莲台,螺髻,脸形方圆,神情庄重,脖颈粗阔,饰以三环纹,肩胸挺直,身躯端立,造型浑厚简括,衣纹雕刻稀疏浅显,略具装饰性,左手持摩尼宝珠,右手施无畏印。头光雕饰华美。整体造型匀称,气象庄严。<div><br></div> 二弟子立于覆莲瓣圆座上。左弟子迦叶,内着僧祗支及袒右肩的袈裟,右手于腰际握拳,左手持熏炉。右弟子阿难,青年形象,着内衣及双领下垂袈裟,左手执数珠(串珠),右手上举捻拇、中指。<div><br></div> 观音菩萨(左)、大势至菩萨(右),装饰华美,站姿矜持庄重,两颐浑圆,喜眼笑唇,高髻宝冠,其中观世音的宝冠内嵌立(化)佛,大势至的宝冠内雕宝瓶(珠),菩萨颈有项圈悬铃,腰系双环花带,璎珞宝珠相交于胸前的兽头衔环中,颈部另挂长垂至足、正中有宝珠的长串饰,这显示了隋代造像的特点。<div><br></div> 窟口二力士双目圆睁,肌肉奋张。在南壁弟子、菩萨脚下有一不到2尺的供养人像,头戴双沙冠,着典型的唐代官服,神情虔诚畏缩,反映了当时某些人的面貌,也可能是该窟的开窟主。<div><br></div> “天龙”,即“诸天”与“龙神”。所谓天龙八部就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睺罗迦八部神。他们是佛教中最为主要的八大护法神。天是指天上诸神,如四大天王等;龙有八大龙王,与中国传统的龙有些相似之处;夜叉是指面貌狰狞的恶鬼;乾闼婆是主持音乐的乐神(乾闼婆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歌神,通称飞天,又称香音神或香音。<div><br></div> 阿修罗则是非人非神非鬼、三头六臂的怪兽;迦楼罗就是金翅鸟;紧那罗是能歌善舞的歌神,是乾闼婆的妻子;摩睺罗迦则是大蛇,也是乐神的一种。其中,“天众”与“龙众”最受佛教徒崇信。在整个天龙八部众中,以“天部”及“龙部”最为重要,排在首位,所以称为“天龙八部”。<div><br></div> 据佛经记载,天龙八部是为了避免使听法众人害怕,故以人形显化,以头部的特殊标记以示区别,如广元皇泽寺与千佛崖石窟中的八部神像中的人头上有一条龙,表示龙部;头上有蛇的表示摩喉罗迦;三头六臂者则是阿修罗;武土装束者为天部。这些人形化的形象很容易为广大佛教信徒所接受。<div><br></div> 广元皇泽寺大佛窟天龙八部造像高大,相对完整。阿修罗和乾闼婆都刻成了面具似的浮雕,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方法。<div><br></div> 中国现存天龙八部群像遗迹,主要集中于四川石窟,除广元之外,还有巴中、成都蒲江飞仙阁、安岳等处。此外还见于敦煌莫高窟如321、158窟,安西榆林窟如25、16、2窟等。<div><br></div> “天龙八部”在四川地区唐代窟龛的广为雕刻绝不仅为装饰,而应是《大集经》《大云轮请雨经》等大乘经典中有关“天龙八部赞”一类的经文广为盛行的反映。郭沫若先生曾将此作为考证武则天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之一,并赋诗称赞:“广元皇泽寺,石窟溯隋唐。媲美同伊阙,鬼斧似云岗。”(谢谢浏览)<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