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潘春林

潘工paulprice

<p>【摘要】 民国及解放初期湖城国医潘春林是湖州四大名医之一,湖州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其在中医外科的传承、创新、发展上达到鲜有高度。潘春林宅心仁厚,其著术、育人、服务、俭朴,为医者楷模。</p><p>【关键词】 潘春林 著名中医师 中医外科 俞樾 湖州市中医院</p><p> 潘春林(1900—1968),字宝华,幼名寿金,为潘氏外科第九代世孙,潘莲舫的四子,享年69岁,堂名《潘本仁堂》,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戈亭乡曲溪湾村。</p><p>1952年8月1日组建“湖州市杨家弄中医联合诊所”并任主任,1957年10月1日首筹四大联合诊所联合,经湖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成“湖州市联合中医院(后更名为湖州市中医院)”并任首任院长,时约十二载,是湖州人民群众熟知的四大名医之首。</p><p> 1949年起历任湖州市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9月代表湖州市出席浙江省第一次中医代表会议,同年11月又代表浙江省出席华东中医代表会议;1957年起历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同年起任农工民主党湖州支部委员、支部副主任委员,1962年评为首批浙江省著名中医师;1968年受到文革冲击逝世;1978年平反。</p> 1951年吴兴县医务工作者联欢会。中排左二为潘春林 <p>前排左1为潘先生</p> <p><br></p><p>一、 潘春林医师的生平介绍</p><p> 潘春林(1900—1968),字宝华,幼名寿金,为潘氏外科第九代世孙,潘莲舫的四子,生于1900年9月1日,卒于1968年5月31日,享年69岁,堂名《潘本仁堂》,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戈亭乡曲溪湾村。 1899年其父迁居湖州红门馆前,于次年出生,幼读书十年余,后随父习医,渊源有自,学习勤奋,焚膏继晷,大器早成。 </p><p>潘春林承潘氏学术宗《医宗金鉴》兼取温病学说,临诊精内外喉科,尤外科最为擅长。善于应用病因学说,结合四诊,审证求因,辩证精准,预测力强,对外疡切口部位、方向及扩创胆大心细,手术娴熟,精于外科药的炮制,对炒、炙、煅、焙、制、煨、提、风、飞、烂、霜等二十七种有一套独特方法,炮制选药、时间、火候程度等掌握亦恰到好处,外用药的配制亦十分讲究。对外科疾病重症、难症进行精细辩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法则,在浙北太湖流域负有盛名。</p><p>传授学徒谆谆教诲,临诊大胆放手,视其操作、审阅方药,从严指导,并设《稻香传徒课本书屋》二橱,存放潘氏教徒读本及中医药古今书籍供读,门人弟子及过堂学生各达百余人,遍及江浙皖,传其衣钵亦有声于时。</p><p> 1952年8月1日组建“湖州市杨家弄中医联合诊所”并任主任;1957年10月1日首筹四大联合诊所联合,经湖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成“湖州市联合中医院(后更名为湖州市中医院)”并任院长,时约十二载。期间于1959年他统一了湖州三家外科外用药的处方和配制,保持和发展了中医外科用药传统特色和配制,冠名为《湖州市中医院外科外用药协定处方》。</p><p> 1962年评为首批浙江省著名中医师。1963年初夏 省选派浙江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负责人裘钦豪老师前来进行学术整理,医院将他的二个儿子共同组成了整理小组,为期两年余。1966年加入人员,进行修改整理定稿,书名为《潘春林医案》,1973年5月浙江省吴兴县医药卫生科技情报组内部发行,1979年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多次再版,1981年获卫生厅省科技一等奖,1978年6月人民出版社将《湖州潘氏外科临证经验》编入《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集发行。1990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省湖州市分会、湖州市中医院和《湖州市中医志》编辑室分别发出举行《曲溪湾潘氏外科学术流派暨潘春林外科学术经验研讨会》的预备通知,后于同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市中医院举行,出席会议有卫生局、市卫生志办公室、市科办、市医学科技情报站领导及门人共计27人。</p><p> 社会任职方面,1949年起历任湖州市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9月代表湖州市出席浙江省第一次中医代表会议,同年11月又代表浙江省出席华东中医代表会议;1957年起历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同年起任农工民主党湖州支部委员、支部副主任委员。1978年7月11日湖州市党人民政府为他举行追悼会,省市各级有关部门都送了悼念花圈。</p><p> 病人出于爱戴之心,赠与匾额二十余块,题字有“秦廷和缓”、“桔井泉高”、“华佗再世”、“杏林春暖”、“妙手回春”、“着手成春”、“国医手”、“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以彰高尚的医术医风。</p><p> 潘春林是一位身教言教并重的当代著名医家,他没有其他爱好,唯一的爱好是为病人看病,他不为名、不为利,生活亦很俭朴,一生为病人,时至今日,人们还在传颂他的精湛医术和崇高的医德。 </p><p>二、 潘春林国医医学活动的和而不同。</p><p> 在民国二、三十年代,湖城医学众多。据名医朱承汉回忆,1937年当时的中医师达206人。较有名望的有傅稚云,朱子文、潘春林、张禹九、沈懿甫等。医教:宋鞠舫。西医为沈阶平先生 。但潘春林是佼佼者。</p><p> (一)家学渊源,是德清县钟管镇戈亭乡曲溪湾村潘氏外科本派传人。潘氏中医外科源于曲溪湾,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由五世祖潘鼎创立基业以来,曲溪潘氏杏林茂盛,医著甚丰,形成了浙江省中医外科学中的“曲溪湾潘氏外科”流派。潘氏从长期的行医、课徒实践中积累经验甚丰,编撰医书多种,深得医学界好评。自第五世潘鼎以来,六世潘旭,七世吉甫、申甫,八世青泉、莲舫、青时,九世荣波、春波、芹波、澜江、春林、鉴清,十世柏年、斌璋、嘉矿等皆为名医。中有多人走出曲尺湾,到了上海、湖州、塘栖等地。如潘春林随父莲舫居湖州,后来成为湖州市中医院创立者之一。</p><p> 浙北一带,地处太湖流域,湿热偏盛,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乡人嗜食肥甘,喜鱼蟹、羊肉之类,所以疔疮、疡症患者较多,因此,这里早年从事外科的“疡医”颇多。“疡医”即是中医外科医生的旧称。疡医世家,附近历来盛推“三湾”,即曲尺湾、东南湾、袁家汇(汇方言读如湾,亦有写作袁家湾者)。潘氏中医在清末即有弟子一百多人,桃李遍江南,据记载,东南湾、袁家汇外科都是曲尺湾外科的分支。在医学界,凡提到中医外科,都以自称是曲溪湾门生为荣。附近如戈亭名医张阿祥、水栈里张岐轩、东兜郎沈德芝、东衡蔡锦荣、山水姚永芳、洛舍陈振麟、下舍赵凤声,都出自潘氏门下。外县知名者,不可胜数。</p><p> 历史上中医存废之争近百年的话题,始作佣者就是潘氏老乡俞樾。潘氏老宅中厅中有一“术精祝括”牌匾,原系德清人、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所赠。</p><p> </p><p> “术精祝括”是夸赞潘氏医术高明的。但是,祝括二字究竟何解?《周礼•天官篇》载有“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一段话。其中“祝药”指敷药,“刮”是以刀刮除脓血腐肉,“杀”是以腐蚀药物除去恶肉或剪去腐肉。所以,早在周代,外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周礼•天官篇》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括”字在古文中有时和“刮”通用,所以“祝括”其实是“祝刮”。 </p><p> (二)少年成名。1899年其父迁居潘莲舫湖州红门馆前,潘春林于次年出生,幼读书十年余,后随父习医,渊源有自,学习勤奋,焚膏继晷,大器早成。</p><p> 十八岁(1917年)独自应诊,涉迹医林;二十三岁(1922年)每逢三六九去南皋桥行医,群众称便,名声渐噪;1934年迁居北门牧童潭(又名马桶潭)开设门诊,1937年建宅北门杨家弄应诊,业与年进,求治者踵趾相接,夏季门诊日达三百余号,是其外地病人赶车搭船,总延迟到下午二、三点钟就膳,诊至半夜,习以为常。</p><p> 潘春林不到40岁已是湖城大名医。</p> (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中医中药。潘春林对中药的选料及外用药的配制和炮制有独家秘方。<br>潘春林先生医术高明之处,除了具有疾病准确的诊断、治疗外,关键还在于所用外用药的独具功效。例如红白二丹,即红升和白降丹,《外科正宗》称疡科用药若无红白二丹,绝难立刻取效。潘老的外用药都是亲自配制,对原料采购非常讲究。白降丹亦称降药,以水银等为原料,通过炼丹方法制成,我市德清新市俞氏专精此术,江南一带大都采自该地。潘氏用此药必采自俞氏,曾请俞氏带器具原料上门炼制,并从制成降药中分离出“吊药”,用以治疗疔疮屡起重症。<br>疔疮下吊药,成潘氏独家秘方。上世纪在抗生素未问世前,民间对疔疮很惧怕,特别在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缺医少药,更无卫生常识,一旦感染上疔疮,往往是倾家荡产,“疔疮走黄,性命难保”,有条件的病家也是到处寻医求药。曲溪湾治疔疮,原已远近闻名,扬名上海。潘春林既得祖传,又经数十年临床实践,用吊药治疗疔疮,疗效更有发展提高。“吊药”一称,古今医书均无记载,现在所知曲溪湾潘氏医书药方中也未见此名称。湖州市中医院也组织过有关医生专门研讨,如李慕期医生曾有关于“潘氏升、吊、降药”的论文,发表在《浙江中医杂志》,亦只知吊药和降药,主要原料都是水银,是汞化合物,杀菌力极强,同罐炼成,结成炼罐顶部的成碗状块物,附罐壁成粉状,就是白降丹。潘春林取白块物研细成为“吊药”,加上糊剂,形成香条,又称线吊,插入疔疮内部,往往药到病除。“吊药”粉剂,用蒸馏水调成糊状,又名水吊,治“烂皮疔”、“卸肉疔”亦有显效。有些重病人,西医认为要截肢,经潘氏治疗,大都可以保存下来,免成残疾。用白降丹6克,组合生石膏24克、梅片1.5克,药名为“克消散”,为潘氏用于痈疽肿块坚硬,皮色如常,日久不消者。薄匀撒在内消膏面上或稍和入内消膏中,七天换一次,未酿脓的肿块往往均得消散。录此以待有识之士在今后进一步发掘,如果失传实在可惜!<br>潘氏对外用药的炮制更有一套独特方法。选药精益求精,经过炒、炙、煅、焙、煨、提和水飞等手段配制而成,使用方便,药效可靠。对各种脓疡病症,各个阶段都有适应方药,深得病家信赖。例如当时外科常用膏药,都是自制膏药肉制成的。煎制药肉过程非常严格。选用麻油或上等菜油放入大锅内煎熬,直至油能滴水成珠时(用竹签蘸油,滴在清水中不会扩散,凝成一滴,周围无油晕),方才下丹收膏,下丹原料选用广丹。因市售广丹中含有杂质,故必先将用武火清炒,直至色呈深红紫色,过筛后才使用。将丹拌入熬好沸油中搅拌,制成的药肉乌黑发亮,做成消散肿块布膏粘后紧贴皮肤,扯下可以全部剥离为佳。临床亦将药肉做成“薄贴”再掺以止爛、祛腐、拔毒排脓、生肌敛疮抽脓各类不同阶段外用药粉。病家也会按照医家交代自己使用,极为方便。膏药是中医外科医生必备常用之品,一般医家都是向药行购买来使用。有时药肉过老,不易粘住皮肤,容易脱落;有时又过嫩,不易固定,甚至移动位置,药肉会从背面或四旁溢出沾污皮肤,影响疗效。药肉制成后放在清洁水中以“去火毒”,约需3-6月。潘春林诊所有老药工专门制作,所用膏药与众不同,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深受群众欢迎。<br>潘氏对其他原药采购,要求质量规格极高。如“牛黄”又名西黄,是牛的胆结石,产于美国旧金山的质量最好,价格昂贵、商品名称为“金山果黄”;麝香选用“杜氏”品牌,潘氏常采购备用。对一般药也是要求至极,青黛要青,大黄要黄,掰开要有锦纹。制作过程规范,“朱砂”要水飞,费时费工,保证外用药高质量,临床疗效显然不同。<br>(四)医者仁心。先生每日门诊百余号,自早到晚,应接不暇,而且每诊一病,无论病症轻重,病家贫富,先生总要自己诊断,亲自过问。侍诊门人,在旁协助,如遇极贫病例,先生每多治病给药,不取分文。据其徒赵竹梅回忆,在某一年的金秋季节,有位长兴沈介兜农民,年约50余岁的孤贫病人,右臂生一卸肉疔,自手腕至肩部,肌肉已全腐烂。看他形容憔悴,诊得脉数舌绛。据病人自述,既无子女,又无钱来湖治疗,今日幸得邻居热心,舟载来湖,在旁舟子证实。当时潘春林自己赁房设诊,门诊已经拥挤不堪,更无多余房间及病床设备,对这例病人,若作门诊处理,让其原船回家,非但疗效不显,而且换药护理无人,如此大面积腐烂,症势还在漫延,必至影响生命。潘春林一方进行治疗,有片刻沉思不语,这时见赵竹梅侍诊在侧,默嘱其进城去找一家小旅馆,物色房间一间,以便该病人居住。赵竹梅就在原吊桥港小洋桥堍长兴旅馆内找定房间一间,距离我们诊所较近。等赵竹梅安排好一切,回到师侧时,该病已处理完毕。潘春林即嘱赵竹梅将该病员领至长兴旅馆,并投以犀角地黄汤内服。每天看视二次,病势逐渐好转。大约住旅馆半月,病势已趋稳定,遂代买船票,配好内服、外用药,嘱他搭轮返回。这例病人,非但医药费不收,还代付旅差费用,潘春林自奉俭约,而对方便贫病,毫不吝啬。<br>据其徒潘振祥“随师习医 诊余拾零”文。一九五七年一个深秋的下午,乔麦山一位病人因来去不便要求先生出诊,经了解情况后,先生答应了病家的要求,次日下午我们坐了一只小木船出发,路经潘公桥、毗山、三里桥直抵目的地,当我们一到船埠,岸上拥聚数十人看热闹,名医下乡,场面壮观,一个小孩不慎跌地,先生快给抱起,并从袋口内取出手帕予擦泪水,慈爷一拉,立即哭停,师说:“幸无跌伤”。最不道德的是见死不救。当我们从人群缝隙中走进简陋的茅屋,其内已坐立了好几个候诊病人,略坐片刻即诊视病人。患者叫周和尚,男,48岁,未婚未成家,土改分得田地,劳动度日,生活比前好多,一个月前,不慎划破左足背,溃烂成疾,经治而愈,二十天来,身热形寒,左大腿屈而难伸,日益加重,跨腹部肿痛,按之酿脓已成,痛苦呻吟,软弱无力,诊为缩脚肠痈,经简单的术前准备予切开排脓、敷药、处方,接着又便诊了六个病人,夕阳西下,仍坐船返湖,病人侄儿邀我们吃夜饭,又送了十几只蛋、一只鸡,都一一谢绝了。先生在船上对我说,病人体质虚弱,开刀后易虚宜补,药补不如食补,用药重要,但病后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如此病家,医生能忍心拿下礼品吗?简单数语,教导在心,据说在私人开业时,见经济困难病人,常送医送药,参加联合诊所后,先生热爱集体,支持公益积累,为了解决病人燃眉之急,慷慨解囊,撮药救急亦属常见。<br> <br><br><br> <p class="ql-block">湖州市杨家弄中医联合诊所初创人员,前排最右往左第三潘春林,后排中间者姜琦,上世纪80年代湖州中医院院长,省名医。</p> <p>人民政府给潘春林函,要求照顾村民</p> <p>  (五)善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无门派之争,中西医并重。桃李天下、学术硕果。</p><p>中医门派众多,存在纷争。潘春林盛名之下,从不自恃自满,医药同道非常谦虚,学术经验善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随时收集医林验方以供临床借鉴,即使民间单方、验方亦俱收兼蓄,如鲜马鞭草捣烂外敷子痈(睾丸炎)红肿疼痛;蛇床子、枯矾外洗治湿疹瘙痒;猪油捣藜芦治疗翻花疮;鸡黄油治疗乳头脱颈;白蚕豆花治疗咳血、鼻血均来源于民间,此种虚心好学力求简便廉验的治学精神,永远铭记在后学者心中。</p> 潘春林留档方,供自已研究 <p>  随着湖州市杨家弄中医联合诊诊所的发展,扩大了门诊用房,购买了隔壁的戴山人出租的三间三进深的房屋进行改装,诊所的正门就设在那里,诊室均搬至扩建的房屋内,设立了化验室,手术室面积也增大了。随着医疗的需要,潘春林注重西医的发展及学习。先后派出二名医生去湖州第一医院进修西医外科,渐渐的借鉴了西医技术,对深部脓肿、髂窝脓肿的早期切排,开展了肿瘤切除、包皮环切、痔瘘等手术治疗。在消毒方面更趋完善,用手提式高压消毒锅、消毒纱布、棉球、手术器械包等。</p> <p>潘春林订的《浙江医学》杂志</p> 潘春林诊所的有《稻香传徒课本书屋》字样书橱二只,内放传徒课本、医宗金鉴、疡科心得集、外科正宗、外科大成、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中药图解等古今书籍百余部(本),供学徒和自己研究学习。潘春林拿出一些抄本给学生抄读,有“四言脉诀”、“七言脉诀”、“分经用药性赋”“内科汤头”、“外科汤头”和“疡症歌诀”等,还有一本曲溪湾潘宝仁先生编的《疗疔一夕谭》,要学生手抄自学。每星期请李修来先生晚上来教读两个钟点书,教的是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和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是张仲景书注释得比较好的两本。理论知识主要靠自学。 <p>学生赠潘先生龙纹加回字款杯子</p> 潘春林以湖州市联合中医院签发的毕业证书。 <p>  潘春林先生自1917年至1962年近半个世纪传统传授的门人逾百名。学生有织里医院的创始人徐振华,尊师爱徒默默奉献顾瑞麟老先生,当代外科皮肤科双重名医潘斌璋,湖州市痔瘘专科医院的创始人李慕如,“七五”中医科技荣誉者李慕期,甘洒汗水谱春秋潘嘉矿等。</p><p>潘春林学术经其自已著述及学生增补,目前有有关书籍(杂志)</p> <p><br></p><p>三、 结语</p><p> 作为民国及解放初期湖州中医界领军人物,潘春林国医有异于常人特质。其威望闻名遐迩,博得群众的高度信仰,平时任劳任怨、态度和蔼、谦虚谨慎、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辈楷模。由于当年特定西医不发达的等历史原因,其才学及影响在中医外科界后人难超越。”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文革中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无休止批斗、检查,先生于68年端午节投河而殁,风潇潇兮易水寒。十年后,吴兴县委(1978)33号为先生平反,举行追悼会。</p><p>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目前中医国医已经提到战略高度,湖州中医院也异地迁建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