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71年岁末,清华附中文艺宣传队在王玉田老师的指导下,将中国芭蕾舞团创作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搬上了舞台。在清华大学大礼堂连续几场演出,座无虚席,过道也站满了人……</p><p>别梦依稀五十载,虽然影像不多,但故事悠长,记忆深刻!以此影集见证经典,感谢母校和恩师王玉田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回味我们相聚的欢乐与情怀!</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篇 缅怀恩师王玉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最幸福的是找到一个最美好的职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富有的是有这么多好学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玉田</p><p><br></p> <p class="ql-block">从一个音符到一首歌曲,从一个动作到一部舞剧,在王玉田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们这些1968-1971年先后进入清华附中成为文艺队员的学生们走上了舞台。在1970-1971年短短一年半间,文艺队员学演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并于1971年底上演了全剧。《红色娘子军》全剧的上演,融入了王老师的极大心血,是他从事艺术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成为我们对青春年华难以忘怀、永不褪色的经典记忆。</p> <p>岁月如梭,往事历历在目……</p><p>王老师22岁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大夫预言他活不过30岁。就在那些年里,我们时常看到他因病嘴唇发紫,但他却从没停止过音乐创作和指导我们各项文艺活动。他常常乐观地说,“我现在都30多了,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p><p>清华附中主楼四层的文艺活动教室里,墙上挂着冼星海、聂耳的画像,练功用的大镜子;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急匆匆赶到那里,集合、练功、排练;隔壁那间小小的琴房是王老师的办公室,激情的创作化为悦耳的琴声不断从琴房中飞扬而出……</p> <p>无论大小曲目、独舞群舞,王老师总是手捧剧本,哼唱乐曲,帮我们抠动作、讲表演。野营拉练中,他更是不顾病痛,不但创作和指导我们一场又一场的演出,还安排吃住、排练;不论条件多么艰苦、大小环境如何,他都一如既往。</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自幼酷爱音乐,上初二时就创作并发表歌曲。1957年他进入清华附中,一生为少儿、中小学生以及成人奉献了千余首歌曲,是一位令人喜爱和敬仰的音乐教师。他曾多次在北京市的竞赛汇演中获奖,并出版《校园歌曲百首》歌曲集。</p><p class="ql-block">1991年9月8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王玉田从教35周年作品音乐会》,也就在这场音乐会上,王老师因心脏病再次复发,不幸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哀思与永恒的怀念。</p><p class="ql-block">王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全心倾注!他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他用生命追求艺术,培养学生,关爱学生,正如镌刻在他那青松翠柏围绕的洁白墓碑上的题词——“弦断音存,根深叶茂”!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终身受益、终生难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二篇 红色经典的记录</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剧舞台似昨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华少年舞翩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季童颜虽逝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倩影留存方寸间</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梦之旅</p><p class="ql-block">《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舞团创作并于1964年首演的优秀芭蕾舞剧,该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清华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表现了旧社会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自由和妇女解放而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节。《红》剧将芭蕾的精华与革命者的英雄气派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超越时代和意识形态局限的中国民族芭蕾的“彩鸢”。早在1971年,芭蕾舞《红》剧因被拍成电影而为千家万户知晓。</p><p class="ql-block">回首1970年,在《红》剧的思想和艺术感召下,自暑期,王玉田老师开始组织和带领我们学演《红》剧。对于十四五岁的我们来说,从演片段到演全剧就像一个梦,在王老师的辛勤指导下,我们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筑梦:艺术育人、传承精神,造就一个台下台上能“文”能“舞”的《红》军队伍!</p><p class="ql-block">追梦:成立导演组,讲剧情、分配角色;一本大书捧在手-自学;去艺校培训、影院观摩……</p><p class="ql-block">自制芭蕾舞鞋、道具、服装和布景。</p><p class="ql-block">从排演第二场的战士舞、第四场的斗笠舞、小战士舞等片段,到全场、全剧。</p><p class="ql-block">圆梦:1971年11月在清华大学礼堂成功上演全剧</p><p class="ql-block">重要演出活动:</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外事接待(主楼后厅、二教)</p><p class="ql-block">颐和园游园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部队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三夏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市、区文艺汇演</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礼堂多场汇报演出</p> <p>我们成立了学生导演组,从电影中学,从动作指导书中学,一个个动作模仿;从排演第二场的战士舞、第四场的斗笠舞、小战士舞等片段,到全场、全剧。</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舞台剧照—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第一场 常青指路 奔向红区</p> <p>洪常青 —— 陈国星</p> <p>第二场 清华控诉 参加红军</p><p>吴清华 —— 王卫宁</p> <p>大刀舞 —— 管凤兰 李香 王聪聪 张美华 杨明 王丽华 王燕明 韩力 钟智慧</p> <p>五寸钢刀舞 —— 索向华 张宏生 李伟明 高锁柱 刘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场 党育英雄 军民一家</p> <p>吴清华、连长双人舞 —— 李建纯 敦哲</p> <p>杨明 韩力</p> <p>斗笠姑娘—王聪聪 张美华 杨明 王丽华 韩力 李香</p> <p class="ql-block">第六场 常青就义 全剧终</p><p class="ql-block">洪常青英勇就义——陈国星</p> <p class="ql-block">全剧终:韩晶 刘哲伟 吕淑珍 石磊 韩力 张宏生 钟智慧 王燕明 高锁柱 刘建春 王丽华 王春香 杨明 张美华 王卫宁 蔡永生 李学安 李伟明 敦哲 宋宜丽 李香 张勇毅 索向华 孙晓瑛 吉秀英 管风兰 那静蕴 王聪聪 焦富惠 郭景珠 冯金铭 刘秀文 张乃荆 索玲荣</p> <p class="ql-block"><b>全家福</b></p><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第四排:张文青 邓吉中 王源悌 金国俊 沈大军 徐炳厚 张乃荆 李川 刘琦 石磊 刘苏</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刘建春 李学安 刘哲伟 蔡永生 陈国星 李伟明 高锁柱 张宏生 贾燕来 郑育生 丁保寰</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刘秀文 冯金铭 孙晓瑛 钟智慧 李建纯 王燕明 管凤兰 敦哲 那静蕴 郭景珠 索玲荣 张文俊 王玉田</p><p class="ql-block">第一排:焦富惠 司明 韩晶 韩力 李香 杨明 王丽华 王聪聪 张美华 王春香 王卫宁 索向华 侯月中</p> <p>我们不曾有鲜花,但留存在心中的记忆之花开遍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缺少影像纪录,但一幕幕场景流水般地总能在我们眼前播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篇 从校园到“田园”</b></p><p> 中学毕业后,我们告别母校,各奔东西,勇闯九州。我们当中,在国内影视音乐等艺术领域从业的同学有陈国星、吴正明、杨嘉行、司明等。陈国星因拍摄《孔繁森》《横空出世》《大工匠》等影视片,成为中国第五代知名电影导演;吴正明曾担任中国电影交响乐团团长,电影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追根溯源,他们的成就都源于清华附中的教育培养,得益于王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在文艺队演出的锤炼。他们是清华附中和我们文艺队的骄傲。</p><p> 我们当中,有大学教授、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有在医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享受政府津贴并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教授,在一线医疗岗位的主任医师;有国家机关的行政领导,有企业董事长、经理;也有普通干部、职工……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p> 2015年,清华附中建校百年。为庆祝母校百年华诞,当年跳《红色娘子军》的同学们,提前一年准备,组织复排《红色娘子军》的演出队,排演了《五寸钢刀》和《万泉河水》;并在母校的领导下开启了对王玉田老师追思、对母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宣传与传承的系列教育活动。参加了校友会主持的王玉田老师追思会、“弦断音存根深叶茂”--追忆恩师王玉田的展板及画册制作,展示了王老师少年成才,附中从教、音乐作品和他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画卷。</p><p> 在母校百年华诞日,年逾半百的演员们再次登台表演,并将一本自编印制的《红色印迹》影集作为对母校的礼物献给母校。在校庆的舞台上,宣布原“清华附中文艺队”更名为《清华附中校友田园艺术团》,“田”是已故音乐老师王玉田的“田”,“园”是清华园的“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篇 清华附中《红色娘子军》雕塑落成</b></p><p> 2017年9月23日,清华附中举行了《红色娘子军》雕像揭幕仪式。这组雕像向学生和社会展示了清华附中的艺术教育成果,是对音乐老师王玉田的永恒的回忆与纪念。作为46年前排演《红色娘子军》的文艺队员,我们参加了这个活动。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讲话,曾经饰演洪常青的队友陈国星代表发言,朗诵王英民老师创作的诗“这里,有一片艺术的天空”,为雕像揭幕……内心充满了热爱,光明、敬畏和感激之情!这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建设,而我们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歌:这里,有一片艺术的天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清华附中 王英民</p> <p>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致辞</p> <p>清华附中校友会副会长王英民老师主持</p> <p>老队友,国内知名电影导演陈国星代表讲话</p> <p>诗朗诵,领诵:李伟明、王卫宁</p> <p>雕像揭幕</p> <p>校长王殿军,副校长谢巨钊</p> <p class="ql-block">上初二时,我曾和几位同学到北京皮鞋二厂学做芭蕾舞鞋,三周时间内做了灰红粉40余双芭蕾鞋,所有《娘子军》和《白毛女》的演员同学们都穿着它们排练和演出。在这次《娘子军雕塑揭幕》活动当天,牙医侯月中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他赶制的两双让我试穿,能站立,能足尖碎步,比我近年在淘宝网上买的要舒服呢!</p><p class="ql-block">舞蹈是残酷的艺术!我们当年小小年纪在舞鞋上留下的血水和汗水,让美丽绽放!</p> <p>雪浴“娘子军”—2019年最后一场雪,娘子军战士们在冰雪覆盖下依旧昂首挺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念、纪念、激励;《红色娘子军》这五个字已成为镌刻在我们一生中最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附:中央芭蕾舞团2013年4月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演出《红色娘子军》,在与我们团队互动接受我们的老照片后所发的微博文字及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王卫宁</p><p class="ql-block">娘子军雕塑揭幕仪式摄影:高锁柱 李川 张宏生 王卫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下载收藏或引用美篇中照片,请与我联系。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