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42期】课例研究•案例分析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忆读书》第一课时案例分析

何庆工作坊

案例背景 <p>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这篇回忆录,就是冰心奶奶向孩子们讲述读书的问题,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流进了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让人终身难忘。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总说读书,引出下文。当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读书经历的讲述。直到文章结尾强而有力得出总的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文本阅读中,落实“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语文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p> 案例分析 <p> 场景一</p><p>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介绍一种读书的方法:“读书不动笔墨”,读书动笔,既能够帮助你记忆,又有利于你储存资料,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分析综合能力。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我们初读课文时,要对那些内容进行勾画呢?</p><p>生1:难写难认的字</p><p>生2、好词佳句 </p><p>生3、本课中大量的经典诗句</p><p>师:同学们能针对本课来说出自己认为要圈艻的内容,那么在这篇散文中,提纲挈领的是哪一句?</p><p>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p><p>师:你能在文本中找出这三方面所对应的段落吗?请在下面图表中完成。 读书好( —— 自然段) </p><p>多读书( —— 自然段) </p><p>读好书( —— 自然段)</p> <p> 场景二</p><p>师:孩子们,冰心奶奶在文章中回忆了一生读书时的经历呢?她都读了哪些书,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读的?</p><p>请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来梳理文中的信息。 </p> <p> 场景三</p><p>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属于散文,大家对于散文最基本的了解就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其“神”韵呢?请大家拿出笔用波浪线画出能体现读书好处的句子。读书的好处如此之多,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了概括,那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同学们,你认为三组短语表达的意思相同吗?你能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或词语来描述吗?请大家将相应的词语记下来。(开卷有益、 博览群书 利于身心)</p> 教学反思 <p>本课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p><p>1、这是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而文中又出现了大量的书名、引用了较多的古诗词,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 在指导学生字词初学时,我特别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朗诵的指导,让学生在韵律美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读书的兴趣。</p><p>2、在梳理本课信息点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从而了解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p><p>3、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去讨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学生讨论热情高涨,在交流中孩子明白了不能调换的缘由:正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此时我引导孩子们用学习过的其翁词语来诠释这三个方面,孩子们很快就交流出了“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有利身心”三个词,更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语文学习积累的好习惯。</p><p>本课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课堂教学总体感觉孩子们的交流不够深刻,以后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p> 作者简介 <p>  杨晴,女,中共党员,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教学能手,户县第二届“三名工程”名师,鄠邑区北街小学办公室主任。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能始终用全部的激情和智慧,脚踏实地的履行职责,一丝不苟的践行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p>

读书

好书

本课

学生

梳理

冰心

孩子

好多

同学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