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户外生活中,有两种地方是不准备去的,一个是沙漠,一个是洞穴。沙漠千变万化,我无法把握它;洞穴深不可测,我无法预知它。然而当我看到这样的语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以及库布奇沙漠穿越贴子中所说的沙漠魅力时(如果爱一个人,陪他去沙漠,因为那里美丽如天堂;如果恨一个人,带他去沙漠,因为那里艰苦如地狱),我又一次不能平静,儿子的积极准备参与更是让我无法阻止脚步,国庆中秋双节,我和儿子再次背上行囊,开始了我们的户外之旅。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平均年降雨量仅250毫米左右。库布齐是蒙语,意为“弓上之弦”, 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 10月2日,我们一行10人包车前往库布奇。当车子驶出雁门关时,立刻感觉到塞外的不同景致,风很大,树木不象内地那样枝叶茂密。平坦的内蒙古高原山是直立的、有棱角的,很个性,不似黄土高原的山连绵起伏。内蒙古高原的天很低,仿佛要把整个大地盖住,忽然想起了那首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正是内蒙古高原的真实写照。一路感慨着,穿过呼市、包头两大城市,晚上8点我们到达穿沙起点恩格贝。 10月3日,一早我们就在领队海东的带领下,进入库布齐沙漠,没有向导,只有GPS导航仪,确定方向,走进沙漠。从恩格贝到响沙湾直线距离50公里,中间有两条季节河,也是我们补水的地方。库布齐的沙子很细,犹如海滩,风把沙子刮出一道道波纹,仿佛层层海浪,让人新奇,让人惊叹。库布齐穿越我们每个人至少都要负重15公斤,重装在沙漠上行走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沙山上,沙子很松软,一脚踏进去会陷很深,因此在攻略中,大多数人建议开始的行走要小碎步,以逐渐适应沙漠,而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也渐渐找到了沙漠行走窍门,那就是踩着前人已踏实的脚印。 刚进入沙漠,绿色的沙生植物随处可见,沙丘也不是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进入沙漠腹地,远远望去,沙丘连着沙丘,天与沙相伴,荒凉、空旷、凄美,祥和。而人在自然的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站在沙丘上,只能看到渐行渐远的人影,最终成为一个个小小的黑点。 印象中沙漠与干旱、与缺水相伴,然而库布齐沙漠中却有着很多的小绿洲,给我们提供了休整、宿营的好地方。我们在沙漠里住宿的两晚都是在这些小绿洲中,天然的矿物质水、肥美的草地、满天的星空,让沙漠的夜变得更加沉静。沙漠的白天很热、夜却很冷,第一天晚上我们就感受到了,尽管是在极限温标-15℃的睡袋里,仍能感到寒意,有风的时候还可以听到风挟着细沙击打着帐篷的声音,好似帐篷就要被掀翻。 沙漠的日出与日落是这次沙漠穿越过程中感觉最美的两个时刻。早上,初升的太阳让暗淡无光的沙丘由浅转黄,逐渐变得有生气;夜晚,落日的余辉又使燥热一天的沙漠归于平静。古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描写沙漠的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真的是这样子。第一天我和儿子走得比较快,早早就到达离宿营地很近的沙丘,傍晚时分,浑圆的落日贴着沙漠的棱线,缓缓下降,此时,大地被衬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层深红,我和儿子坐在沙丘上,静静地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落下去,看沙漠变成睡着的海,看大漠落日的余辉美丽让一切都失去颜色,天地间,仿佛都凝固了,只剩下我们,而我们也已融入了美丽的自然当中。 在沙漠与沙漠边缘的草地中穿越了两天半,10月5日我们顺利完成了此行。初次穿越沙漠的恐惧以及在沙漠穿行中的苦与乐都已成为过去,但是那句激励我去穿越的话语仍然不停地在耳边响起: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次穿越最大的收获也在于此吧,人的一生其实很短很短,平凡中活出自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