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省“高中体育新课程推进实施策略课程”培训已迫近尾声,但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却一点没有削减。在“研″字下功夫,重视研、学、思、悟学习过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研究型教师的使命感已有效形成。今天培训从实践层面出发,再次激发老师们学以致用的欲望和激情。</p> 以理论扩视角,提升论文品质 <p> 16日上午,厦门大学体育部部长、硕导何元春教授开展《高中体育论文撰写》专题讲座,何教授从研究过程开始论述:选择论题——文献回顾——理论和概念框架形成——明确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夯实基础,理顺体育科研步骤与方法。</p> <p> 何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结合社会现状与体育学科教学需求进行论文撰写解读,寻找论文写作的理论依据,根据理论基础结合学科特色进行研究,使在场老师们受益匪浅。他提出:完善的理论基础是论文撰写的必要条件之一。并采用实操方法,举例论证论文的准备技巧与实践经验。</p> <p> 课后,吴智鹉老师对上午讲座进行简单的总结,并针对体育教师的现状提出以下期许:“我们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就要引发思考,寻找问题的来龙去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的经验总结着手撰写论文。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勇于挑战,才能在专业领域累积经验,不断进步”。</p> 以维度观评课,提升教学能力 <p> 16日下午,厦门市专家型教师、湖滨中学高级教师林悦老师开展《高中体育评课技巧》专题讲座。林老师的讲座挥洒自如又讲求实效,洒脱而不乏深沉,以实际运用为基础,从评课稿的框架构建、多样的评课维度、扎实的理论构建以及细致的格式与排版把评课的概念与方法一一论述。结合不同的课堂进行研究举证,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在场的老师们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受益良多。</p> <p> 紧接着,来自厦门外国湖里分校的廖惠萍老师带领大家进行高中评课实践演练,廖老师对评课的写作要求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解,并将老师们分为三大组,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安全措施三维度进行观评课。</p><p> </p><p> </p> <p> 以理论作为积淀,通过现场观看一节《高中体育——技巧直腿后滚翻》的课程,将理论联系实践,现场进行观评课。</p> <p> 观课后,分组的讨论和分享将整场培训带入高潮。老师们都积极踊跃、充分参与,各组教师代表依次进行发言。</p><p> 发言结束后,廖老师就评课视角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大家分享熟读课标、搭建框架、评课视角分析、反复练习等评课法宝。通过实际观看一节课,现场进行评课,示范评课案例,现场的老师们对评课方法豁然开朗,如数家珍。</p> <p> 最后,来自同安实验中学的高级教师、专家型教师李加前老师对下午的培训进行总结。李老师提出:一节体育课目标的制定需明确,课的内容应围绕主教材,依据新课标对体能、运动负荷、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设定来进行评课,才能把握方向,评出一堂好课。</p> <p>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们不仅享受了多场精神的盛宴,更将盛宴中的“美食”收入囊中,化为今后教学宝贵的财富。</p> <p>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020年福建省“高中体育新课程推进实施策略课程”第一阶段线下培训已完美收关。老师们在满满的收获之余,仍意犹未尽,念念不忘接来的线上培训。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习课标,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核心素养,是第一阶段培训效果构建给我们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接下来,我们将乘风破浪,持续深入研习课标精神实质,以问题为导向钻研理论依据,以维度为视角苦练内功实力,以多元为技巧提升教学能力。老师们纷纷表示在满满的收获之余,更加坚定了在教育这条路上“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与决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专家指点拨云雾,课标精华融教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b>顾问:宋超美 吴智鹉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审:王 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制作:张晗婧 谢兰凤</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