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记忆一之三

杨茹雅、杨秀英

<p>岁月记忆—之三</p><p>杨茹雅</p><p>2016-2-17 14:11QQ好友可见</p><p>岁月记忆—之三</p><p>江、山、人</p><p>那年的四月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十八岁的青春儿女从山城出发,奔向未知的远方。朝天门码头有多少父母眼中溢满不舍的泪花,而如风注定是一个独立性极强的女孩儿,并未要父母相送,就那样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沿滚滚长江顺流而下,内心出奇的宁静,这己是第三批下乡的知青了。</p><p>一开始好多同学在观望如风的行动,知其是一酷爱读书之人,如何下得了这个下乡的决定。此一去山高水远,户籍迁往农村,那完全是两个世界之境况。可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个人的命运是无法自己掌控的,多少老革命一夜之间命运大转换成了阶下囚。自己也只好顺应历史潮流赌一把吧,真个是烈性决绝之人,一把火烧掉了所有心爱的书籍,迎接未知命运的挑战。</p><p>船只送到涪陵 ,第二天却要乘小船逆乌江而上,含泪回首,命运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船至龚滩水急滩险,所有人都得下船走路,待得绞车把船送过险滩才能重回船上。乌江上有个民谣: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可知那一带山高水险,且广种薄收有多苦。还好如风她们只是分到第一站武隆江口,下得船来随着接收的山民开始了下乡的第一行程。那山连着山怎么总是走不完似的,行路中老是询问还有多远,事后才知道公社离江边至少八十里路,到生产队还有十多里。也全得那个年代的学生都是从小锻炼,用脚步丈量山城的上坡下坎,若是现在的孩子走同样的路,真无法想象会是什么情景。</p><p>刚去的知青都是住在社员家里,一般会安排在队干部家里,至少有些文化好沟通一些。山里的人特别纯朴,把远方来的学生娃不但视为家人,还会给予特别照顾。山里多半坡地出玉米,大米极少,人口多的还好一些,太小的孩子也有口粮可以做二米饭。像那鸡蛋挂面除了家里人做月子,那就是来客的招待饭食了。看我们刚开始吃不惯,时不时的专为我们做鸡蛋挂面配饭。以至于以后为我们专修了知青屋,还是和大伯家保持了亲密关系,她的女儿出嫁特别邀请我们陪送。那时的如风经济条件太差,就是全劳动力岀满勤分了口粮以后,钱己余剩很少。也就尽自己所有送那姐妹一些小物件而已,女孩儿和如风她们年龄相差不大,农村实兴早婚。而那时的知青前途渺茫,不要讲谈婚论嫁,连恋爱也是奢侈品,就是那个时候如风相遇她的初恋。一份刻骨铭心的恋情却忍痛放弃,留下一生的遗憾,纠缠于心的伤痛。</p><p>丝桥</p><p>刹那对视</p><p>遗留千年传说</p><p>一首无字的歌</p><p>迷茫前世今生</p><p>一丝心念</p><p>系牢斗转星移的轨迹</p><p>一枚红豆</p><p>可以酡红容颜</p><p>费思量</p><p>却难忘。</p><p>洒泪磨墨</p><p>恨透薛涛粉笺</p><p>去年如风从校友处得知房东家近况,那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岀嫁贵州却已早逝,给她父母留下晚年的哀伤。虽然农村习俗重男轻女,可只要家中男孩多,唯一的女儿还是比较珍贵的。另外四合院有一大家子,父母带着小儿子一家过,那孙子孙女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老大成婚早,生了四个儿子,自己却活泼乐观如一小青年,喜欢和知青们一起疯玩。四个女知青里有一人声称练过武的,有一次大家提议四姐妹和他比武玩,四对一心想应该有胜算的。却不料一开场,他随便舞二下真是痛得赶快闪人,再不敢上前应战了。而他的老婆就完全判若二个世界,可能年龄也比他稍微大一些吧,看面相倒是像他母亲。大儿子已经娶亲,她还生了一个老幺女,真有和儿媳妇比着生的架势。两年多的艰苦磨练,甚至和同学一起养过一头小黑猪,工间休息得为它去打猪草。山民人口多自留地菜吃不完,可以贴补猪草不足。知青可没有这么幸运,还好小猪娃吃得不多,不等养大就回城了。女同学一个人更无力养大它,只好处理卖与他人。</p><p>虽然是回城当了工人,与父母也团聚了,可工作,情感并非一舧风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