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金堆镇】

西安不老松

<p>金堆镇</p><p>历史面貌</p><p>矿产丰富</p><p>金堆镇,古时称金斗,唐朝时因其向官府日进“斗”金,修建潼关城(潼关原名金斗城,金陡潼关)而取名。后来改为金堆。因四面青山环绕而为“城”又称“金堆城”。</p><p>金堆镇位于渭南华州区最东南端,地处秦岭深处四县市交界地带,东北与华阴市毗邻,西接蓝田、南靠洛南。平均海拔1300米,面积224平方公里。文峪河、栗西河、栗峪河、蒿坪河四条河流由北向南汇入南洛河。六条川道将金堆分割成沟沟岔岔,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是华县唯一的纯山区镇,距城区70公里。</p><p>镇人民政府驻寺坪。由于金堆城钼业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这个昔日山深谷幽的穷乡僻壤,已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矿山城镇。镇内非农业人口约9000多人,除驻有镇政府、钼业公司及其所属厂矿外,还有工商银行办事处、农业银行营业所、信用社、税务所、工商管理所、法庭、公安派出所、邮电支局等机构。国营、集体、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门面摊点有100多家。学校、医院、俱乐部等文教卫生设施也很齐备。其城镇规模跃居全区各乡镇之首。</p><p>基本信息</p><p>中文名 </p><p>金堆镇</p><p>地理位置 </p><p>华州区最东南端</p><p>面积 </p><p>224平方公里</p><p>人口 </p><p>15456人(2017)</p><p><br></p> <p>位于山区分水岭东南,全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钼、金、银、铜、铀、硫、水晶等。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辖3个居民社区;14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76个自然村。镇境驻有全国最大的钼矿采选基地——金堆城钼业公司。全镇共5986户,251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02人,占总人口的52%,金堆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1959年建成华(阴)金(堆)公路后,汽车可通华阴、洛南、华县县城。由于山峦重叠,耕地面积较少,仅为7930亩,但森林面积达37万亩。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林特产品丰富,主要产木材、核桃、生漆、黑木耳、菖蒲等。农业总产值为16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532千瓦。有乡办、村办及个体工业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60万元。镇办及村办建筑业在全县名列前茅,建筑业收入达283.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27.2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461.3万元,占总收入的73%。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281.83元。金堆镇有中学3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1400多人。有县办地段医院一所及铁炉、东坪两个卫生所。</p> <p>矿产丰富</p><p>全镇辖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万,农业人口1万,流动人口0.3万人。境内有大中型企业金堆城钼业公司等钼矿山企业7家,各类企事业单位20家。农作物以玉米、洋芋、小麦、豆类为主。林业资源丰富,约37万亩,林特产品为木材、核桃、板栗、香菇、木耳、黄花茶、天麻等。畜牧业发展快。还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锦鸡等。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钼、金、银、铜、钨、锰、铅、锌、硫、铀,非金属大理石、水晶、钾长石、石英砂石等十多种。其中以钼矿最为富有,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全国也是全亚洲最大的钼业基地。</p><p>金堆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带领全镇人民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取得了改革和发展的新胜利。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有文金钼业公司、秦星钼业公司、桃园钼矿、荣昌公司等重点企业。寺坪、石可街道路宽灯明,修整一新,高楼林立,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门面摊点300多家,形成了新兴的矿山城镇。财政收入突破1300万元大关,位居全区之首。被评为陕西省明星镇。</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华州区行政地图</b></p> <p>金堆镇靓丽的风景区,山青水秀,是秦岭东部南麓一座山中矿区城镇,这里就是“中国钼业之都”。钼矿藏是亚洲第一,矿区是一座长10多公里的山中城市,到此一游别有风趣!</p> <p>金堆的土特产生长在满山遍野野,其品种多达百余种,走进高山林深处各种药材多近几百种(秦岭药典中可查阅)。这里的气候冬暖夏凉,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二龙潭的风景区有垂钓和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食宿玩乐的方便</p> <p>羊肚菇是蘑菇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食材</p> <p>矿区的风景线</p> <p>这是露天矿开采区巨大的矿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