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的台儿庄

脂玉凝

<p>  作为扬州户外运动联盟的钢粉,积极响应联盟组织的庚子年第一次跨省游乐活动。恰逢7月5号是AAAAA级景区台儿庄古城的免费开放日,讨个便宜,凑个热闹,花费半天时间走马观花游览古街。</p> <p>  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地方,坐落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毁于1938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p> <p>  建于两千多年前的古水城,在先秦时期即为吴、越、鲁、宋、齐、 楚诸强纷争之地。楚国时还是一片田地。唐代,台氏在此立村,称为台家庄。北宋时期,台儿庄所处的彭河担负着铁矿石外运功能。元代,开始筑土圩,城内建有三皇庙、玄帝庙等,逐渐形成集镇,称为“台家庄集”。 </p><p>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京杭运河避黄改道,利用台儿庄的彭河正式通漕。同时在台儿庄段运河沿线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台儿庄开始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明末,已有居民2千户,行政隶属扬州道。</p><p> 清乾隆六下江南,龙舟必经台儿庄,几乎每次都在此停留。第四次南下时,见其繁盛,御笔亲题“天下第一庄”。</p><p> 咸丰七年(1857年),洪水淹城,城墙遭到损坏。于是在旧墙基上筑砌带垛口的砖墙,并设城门6座(东南西北门和小南门小北门),其中东、西、南、北4门各建有两层门楼,高约7米,上为岗楼,下为通道,可行大车。</p><p> 台儿庄大战前夕,古城内共有72座庙宇、8条街道、13处码头、437个巷口、5000户人家、20000间房屋。 1938年,战火让古城化为废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中央日报》上公开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惜没能兑现。</p><p> 2008年4月8日,启动古城重建。2010年5月1日,台儿庄正式开城。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城门,却是在2011年春天才开始建造。</p><p> 如今的古城,与波兰华沙一样,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毁坏而获准重建的城市,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p> <p>  我们从东门进入景区。东门广场外有高高的牌楼,正面是“紫气东来”</p> <p>  背面是“鳞集仰流”</p> <p>  古城外有护城河环绕。东门有3座金水桥连通城门的3个券洞。正面中间劵洞的上方有“台儿庄”、“中华古水城”、“天下第一庄”题额,背面是“仰生门”题额。</p> <p>  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员要仰仗众生而存在。</p> <p>  进入景区,满眼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仿佛进入江南水乡。</p> <p>  一抬头,上书“九水汇川”的牌楼与对岸的魁星楼隔河凝视。</p> <p>  左行,拐角处是兰陵书院。据说《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是台儿庄人,不知与这个书院是否有关联。</p> <p>  过河,沿大衙门街由东向西游览。</p> <p>  台儿庄古城地处南北过渡带,历史上曾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煤炭供应地、瓜果梨枣集散地和最发达的民间制陶基地。</p> <p>  徽商、晋商、浙商、闽商、粤商等各路商贾云集于此,定居经商,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汇集了徽派、晋派、闽南等建筑风格的商铺、民居、书院。</p> <p>  荟萃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文昌阁、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庙宇72座。</p> <p>  形成3500里运河沿线独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鲜明文化特征。</p> <p>  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位置</p> <p>  城内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风貌的古河道、古码头。</p> <p>  拥有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 —— 纤夫村,拥有完整的城市街道肌理、城市脉络(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铺等)。</p> <p>  古城重建时,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城市发展定位,确定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参将署、步云廊桥、三恪堂、谢裕大茶行、翠屏学馆、泰山行宫、兰亭书寓等)。</p> <p>  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将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古纤夫村等历史遗存,进行科学修复。</p> <p>  以运河为文化轴线,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风韵、闽南特色、客家风貌、欧式浮雕、宗教流派等有机结合,规划设计了关帝庙景区、西门安澜景区、纤夫村景区、运河街市景区、板桥花门楼景区、水街商市景区、清真寺九龙口景区和台儿庄湿地公园等8大景区。</p> <p>  重现“九水汇川、台城旧志、土村绿荫、庙汪浮玉、柳岸卧虹、古柏望月、运河街市、杰阁凌波”古城旧景,呈现“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的壮丽景象。</p> <p>  沿着街道向西走,会经过大战遗址纪念园。</p> <p>  这是国内反映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的唯一纪念地。</p> <p>  满墙的弹痕告知大家,这一仗打的很难辛。</p> <p>  血战16天,取得的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场战役打的很辛苦,但这场胜利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抵死抗战,中国人民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p> <p>  这个差点就被开发商拆除的二战历史痕迹,归功于留日归来的博士市长的长远眼界和尊重历史的胸怀。保护遗存,不只是为了世界遗产,更是为了不忘先烈、告诫后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p> 温故才能更好地知新。 <p>  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影响很大。蒋经国在台湾看到《血战台儿庄》后,谈了两点意见:“这部片子有几点是可以的,第一,共产党认为我们是抗日的;第二,对我父亲是正面报道,没有抹黑、没有歪曲他。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还把这部片子推荐给国民党中常委观看。1987年11月,蒋经国临终之前终于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作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p> <p>  基于历史渊源,台儿庄成为了改进海峡两岸关系、促进民族统一大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p><p> 2009年12月17日,在台儿庄古城设立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p> <p>  2010年5月4日,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古城为复兴楼奠基。</p><p> 台儿庄大捷,不仅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p><p> 复兴楼由海峡两岸知名专家联袂设计。主体高度为38米,代表了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p><p> 2011年5月12日,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台儿庄古城开埠仪式。</p> <p>  船形街,设计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p> <p>  不仅整条街像一艘巨船,而且里里外外还塑造了许多的小船。</p><p><br></p> <p>  街正中是一艘扬帆启航的大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这是乾隆皇帝的龙舟形貌,前有镇水兽,口吐水柱,召示真龙在此,诸神不得无礼。</p> <p>  步云桥,古运河上的景观桥。</p> <p>  桥下的这条河原来并不是航道,只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明万历年间为避开黄河泛滥,将运河改道。万历二十一年开挖拓宽这条泇运河,万历三十二年通航,从此台儿庄成了运河上的重镇。原先河上没有桥。明天启元年(1621年),浙江余姚才子出任峄县知县,命乡绅和漕河官员捐资修建了一座竹木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南巡,在桥上看到李姓文人的诗赋,钦定为进士,使之平步青云,于是改名为“步云桥”。</p> <p>  重建时,为了让人们驻足观赏古运河景色,建成了眼前这种联亭式的长廊景观桥。</p> <p>  站在桥上看运河的景色。</p> <p>  安澜门</p><p> 明万历年间,台儿庄的规模已是东西长5里,南北宽3里。清咸丰7年(1857年)发洪水,加固城墙并建6座城门1座水门,这座水门就是安澜门,有“水波平静,天下太平”的寓意。水门是古城的水上通道,城内的水街水巷可以通过水门与京杭大运河连通。</p> <p>  谢裕大茶行</p><p> 雍正十年,浙江茶商在此造楼开茶行茶馆。咸丰七年,谢姓徽商收购了这座茶行,改为现名。</p> <p>  参将署</p><p> 俗称大衙门,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门前的街俗称大衙门街。</p> <p>  西门,抗战时是国民党军队临时指挥部。</p> <p>  背面的“台城旧志”题额,寓示着是旧城的标志。咸丰7年,黄河决堤,城墙受损。西城墙向东后退1公里到了今天的位置。</p> <p>  站在西城墙上,可以俯瞰半个古城。</p> <p>  台儿庄古城位于运河北岸,是低洼地,历史上是洪水走廊。</p> <p>  老百姓在此筑台而居,取土时挖出了18个大小不等的水汪和14里长的沟渠,汪渠相连,成为水街。</p> <p>  这些明沟暗渠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水街旁边建有许多私家码头,成为古城特有景观。</p> <p>  重建时,恢复了水街水巷,构造出东方水城的风貌。</p> <p>  古城内建有许多的廊桥,样式各不相同。</p> <p>  建筑以简洁朴素为主要特征,具有“七分雄、三分秀”的特点。</p> <p>  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的壮观沉实,又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灵巧秀美。</p> <p>  市肆日盛,各式人等的所好皆能落到实处,可以尽情享受。</p> <p>  仁爱、信义、忠孝、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应该遵从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愿景。</p> <p>  台儿庄古城,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相融合,将齐鲁豪情与江南韵致相搓揉,将古朴与现代、悠闲与疯狂完美结合,正在成为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