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末夏初,幼儿园、社区、马路旁、公园里到处五彩缤纷、虫鸣螽跃,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在这样美妙的季节,我们小五班的萌宝们与蚂蚱相遇了,同时也生发了相遇后的一系列故事。</p> 课程缘起 <p> 日常散步时的发现——一次午后散步发现了蚂蚱。</p> <p> 午间散步时,轩轩指着草地上的昆虫喊道:“老师,快来看,这里有虫。”教师和小朋友赶紧围了过来。</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轩轩:它是什么虫呢?这么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小海:我们把它带到教室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磊磊:不能让它跑了,我们到教室慢慢看。</span></p><p>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蚂蚱带到了活动室,放进了透明的盒子。大家争着围过来,嘴里喊着:“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太拥挤了,我们拿起来一起看吧!</p> 故事1⃣️:发现蚂蚱 <p> 孩子们观察着蚂蚱的一举一动,还提出了一些问题:</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译译:蚂蚱喜欢吃虫子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涵涵:不对,蚂蚱不喜欢吃虫子,它喜欢吃叶子和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贝贝:蚂蚱会不会咬人啊,我有点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磊磊:它会吃我们的小番茄。</span></p><p>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争论着。</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译译:我们看看阅读区有没有蚂蚱的书?</span></p><p> 可惜没找到。</p> 我们的收集 <p> 我们一起查找关于蚂蚱生活习性的资料。孩子带来了图书,和爸爸妈妈收集了资料。原来蚂蚱是俗称,蝗虫是学名。蚂蚱是蝗虫中的一些类群,是蝗总科的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孩子们抓到的就是中华稻蝗。</p> 故事2⃣️:喂养蚂蚱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可乐:蚂蚱是不是饿啦,怎么不动了?它喜欢吃什么啊?</span></p> 问题1⃣️:吃什么?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习习:应该是草吧,因为它是在草里捉到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逗逗:应该喜欢吃小番茄吧!因为我们就是在小番茄地旁边找到的。</span></p><p> 孩子们开始争论起来。</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教师:你们可以回家找点食物来喂它,看它喜欢吃哪种?</span></p><p> 教师的建议得到了孩子的响应,孩子们找来了不同的食物,有树叶、苹果、菜叶,并迫不及待地喂给蚂蚱。</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习习:你吃我的小番茄吧!很甜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悦悦:来、来,吃草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习习:它没有嘴,是不会吃东西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薇薇:不对,没有嘴它会饿死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习习:它的嘴你看见了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薇薇:这个尖尖的应该是嘴巴吧!</span></p> <p> 孩子们不停地观察着、呼唤着,可蚂蚱就是没吃。孩子们离园回家了,教室一片寂静。只见蚂蚱的嘴巴在菜叶上慢慢地蠕动着,我立刻拿出手机拍摄孩子期待的这一过程,并和孩子们分享,让孩子们也看到这惊喜的时刻。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急切地来探望蚂蚱,菜叶没有了,但是小番茄仍在,显然蚂蚱更喜欢吃叶子,不过旁边出现了很多黑色的东西,是什么呢?</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孩子们猜:肯定是大便,吃完菜叶拉出来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豆豆:蚂蚱渴了,我去给它接点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小海:你放这么多的水,蚂蚱会被淹死的。</span></p><p> 起床后逗逗观察蚂蚱,蚂蚱却已经漂在水面上,为什么呢?</p><p> 小朋友也探头过来询问“为什么喝水还死了?”</p> 问题2⃣️:喝水吗? <p> 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听了蚂蚱的故事,从中了解到:蚂蚱单独的呼吸器官——鼻子不在头上,而是在腹部上。当蚂蚱的头在水里,蚂蚱什么事都没有;当蚂蚱的腹部在水里,蚂蚱就要拼命地挣扎反抗,并且腹部有小气泡冒出来,过几分钟就会死掉。原来蚂蚱以叶子的水分为主,不需要单独喂水。</p> 故事3⃣️:寻找蚂蚱 <p> 经过我们的一番讨论,我们觉得再次寻找蚂蚱,这次可要好好护着它们哦!</p> 躲到哪里去了 <p> “资料上都说蚂蚱喜欢生活在草地中,今天我们也到草地上验证一下。”孩子们四处寻找着,许久都没有动静,“蚂蚱和我们捉迷藏呢,都躲起来了!正当气馁时,逸铭手拿一只蹦的虫子说:“我捉到了,你们快来看”。同伴循声探望,“它是蚂蚱吗?怎么不一样?”“你在哪捉的?”逸铭神气地向同伴传授着经验。这时浩浩也开心地叫到“我也捉到了”孩子们兴奋的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已经不在乎蚂蚱长得一不一样,找到会跳的就行。这就是游戏成功后的满足感。</p> 颜色怎么不一样? <p> 这小小昆虫的到底叫什么?为什么会有绿色和灰色两种?</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乐乐:因为一个是女生一个是男生,所以颜色不一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小笼包:绿色肯定是宝宝,灰色是爷爷。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逸铭:因为绿蚂蚱吃了很多绿树叶,所以是绿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浩浩:是灰色的蚂蚱换衣服了吗?</span></p> 通过对比收集 番外篇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昭基:它们怎么不一样?你抓来的好瘦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小海:蚂蚱就不一样的,上次图片上也说蚂蚱有很多种!还有灰色和绿色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轩轩:蚂蚱有6只脚,这个也是6只脚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教师:这个是蚂蚱吗?黑猫警长动画片里好像有这个,你们想看吗?</span></p><p> 幼儿拍手叫好。</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教师:你们在这个动画片看到了什么故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甜心:螳螂妈妈吃掉了螳螂爸爸,好可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教师:为什么要吃掉螳螂爸爸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甜心(伤心):因为要生宝宝。</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琪琪:螳螂是扑捉蝗虫(蚂蚱)能手,它是益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淼淼:我们抓到的是螳螂,不是蚂蚱啊!赶紧给它放回草地吧!让它去捉更多的害虫。</span></p> <p> 就这样,孩子们来到小花园,选择茂密的草地,将螳螂放生到大自然中。孩子们依依不舍和螳螂告别:“螳螂再见”“螳螂你去捉害虫吧!”</p> 关注幼儿的收获 <p> 幼儿生成活动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如何追随孩子并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常常困扰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与前行。在探索中幼儿和教师收获颇多。</p> 收获1⃣️ <p> ——抓住问题,开启探究之门</p><p> 问题是孩子开始採究活动的缘起,也是其主动学习的基础。由抓到一只蚂蚱,孩子们通过问题来表达他们想要做什么,在一起学习,互相交流想法,互相支持、提供建议和互相鼓励,向教师、家长求助,来显示他们是课程实施中的“掌控者”。而作为教师,我们在课程开展过程当中,则要提供丰富的环境、丰富的经验,鼓励幼儿分享知识和分担任务,要帮助幼儿联结新知识和旧知识,并且帮助幼儿去发现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支持幼儿,和幼儿在一起,变成共同学习者和共同探究者。</p> 收获2⃣️ <p> ——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生长</p><p> 蚂蚱在短短的一月内带给幼儿和教师超乎想象的价值和探索空间,在喂养的过程中幼儿会主动收集信息,收集材料并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蚂蚱吃的过程,在体验成功后的刹那,幼儿和教师是那么惊喜,那么自豪,内心发出了成功的声音,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最珍贵的礼物,这也正是教师支持幼儿的最终目的。蚂蚱是活生生的生命,在探索的过程中较多运用观察、对比、讨论、推理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追随自己的兴趣与同伴、教师、家长共同探究、学习,学会学习。活动中教师耐心的等待、持续的倾听、及时的追问支持、引导与合作,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让课程更有趣、更生动、更有利于幼儿经验的生长。吃的过程,在体验成功后的刹那,幼儿和教师是那么惊喜,那么自豪,内心发出了成功的声音,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最珍贵的礼物,这也正是教师支持幼儿的最终目的。蚂蚱是活生生的生命,在探索的过程中较多运用观察、对比、讨论、推理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追随自己的兴趣与同伴、教师、家长共同探究、学习,学会学习。活动中教师耐心的等待、持续的倾听、及时的追问支持、引导与合作,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让课程更有趣、更生动、更有利于幼儿经验的生长。</p> 收获3⃣️ <p> ——珍视生命,拥有独特理解</p><p> 放生螳螂,孩子们宽广、温暖的情怀深深感动着我们,孩子们无私的爱有时远远超越成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慈爱,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善良情感、情感修养,这是人性的核心。</p> <p> 大自然是爱的源泉,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关爱,最后放生螳螂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关爱、善良之情在幼儿心问播撒下爱的种子,期待孩予们美好情感在童年时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活动后续蚂蚱的话题看似已经结束,但幼儿真正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在草地上、菜园里他们又发现了七星瓢虫🐞、毛毛虫🐛、蜗牛🐌、蚯蚓等许多昆虫,他们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光彩和生命的延续。他们学会了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也丰富了视野。当幼儿再次与各类昆虫相遇时,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探索与发现。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静心守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