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日分享💚</p><p>别嫌弃那个一身毛病的孩子</p><p>他才是你最好的老师</p> <p>早早入园的宝贝班参加晨读游戏🥳</p> <p>户外活动有了</p><p>运动量有了</p><p>孩子的健康和好体质也有了💚</p> <p>02</p><p>你眼里孩子的“毛病”,是你自己的倒影</p><p><br></p><p>知乎上,看过一位妈妈的分享:</p><p><br></p><p>儿子是个“毛病”特别多的孩子,做事丢三落四,毛毛躁躁,每次写作业,不是忘记了交听写,就是忘记读笔记,字写得歪歪扭扭;</p> <p>吃饭的时候,吃得满身满桌子都是饭粒、菜渣,清理起来特别麻烦;</p><p><br></p><p>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站着时,总是喜欢依偎着人,坐着时,很少正襟危坐,总是东倒四歪;</p><p><br></p><p>吃饭吧唧嘴,屡教不改;</p> <p>就连孩子讲话的样子,这位妈妈也表示“看不惯”,孩子语速特别快,声音也大,听他讲话,就仿佛耳边有一万只鸟在叽叽喳喳。</p><p><br></p><p>每天几乎从早到晚,只要与儿子在一起,都在纠正孩子的各种“毛病”。</p><p><br></p> <p>然而,好几年了</p><p>孩子的“毛病”一点都没有改。</p><p><br></p><p>反而亲子关系越来越差。</p><p><br></p><p>《小王子》中写到: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p> <p>父母看上去是大人,但内心也住着一个小孩。</p><p><br></p><p>这个孩子,可能就是小时候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也可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曾经无法释怀和调整的问题;亦或是,自己明知不好的事,自己改不掉,就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p> <p>比如,你放不下的手机,便希望孩子不要沉迷其中;你没有学习的知识,便希望孩子能够爱上学习。</p><p><br></p> <p>甚至包括,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如:拖延、懒惰、敏感自卑、情绪化等等,当我们不接纳自己这些问题时,孩子的“毛病”就是最直接的体现。</p> <p>孩子所展现出来的短板,多数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p><p><br></p><p>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出生时,是一片空白和少量的天生“气质”,正是看到了父母的样子,才会有了各种各样的他们。</p> <p>蒙氏工作ing</p><p><br></p> <p>荣格曾说过:“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p><p><br></p><p>孩子的“毛病”,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隐痛。</p><p><br></p><p>只有去看见、去接纳,才有可能被疗愈。</p> <p>正如这位妈妈所说:</p><p><br></p><p>“其实,儿子身上有很多优点,他乐观积极,待人诚恳,愿意分享,朋友缘超好。”</p><p><br></p><p><br></p> <p>吃饭喷喷香的宝贝们</p> <p>03</p><p>一身“毛病”的孩子,其实,是在教你如何去爱</p><p><br></p><p>看过一句话:任何不可爱的行为,都是在呼唤爱</p><p><br></p><p>《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刚和陈俊生离婚后,带着平儿搬到一切都没有准备好的房子里住。</p> <p>最开始,儿子每天晚上都闹着不在那里住,要回爸爸家的大房子住。</p><p><br></p><p>那段时间,一边着急找工作、求生存,一边要在没有保姆的情况下,独自照顾儿子的罗子君心力憔悴。</p> <p>下午的活动课🤗</p><p>1和许多的认识😂</p> <p>她有耐心的哄儿子,也有对孩子说过狠话。</p><p><br></p><p>好在,她始终在想办法,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生活。</p><p><br></p><p>实际上,于罗子君而言,更难适应是她自己。</p> <p>平儿的“闹”,是渴望重新回到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每天都能同时得到爸爸、妈妈的爱。</p><p><br></p><p>而罗子君内心的无助、慌张,却无法也无处表达,是孩子在帮她表达。</p> <p>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责怪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每天只会索取,实际上,孩子才是天生的“观察者”。</p><p><br></p><p>他们能够敏感的体会到生活中的小变化,以及父母的小情绪,不同于成年人,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隐忍,只能借着各种各样的“毛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渴望。</p> <p>针对于空间敏感期的宝贝们创造的游戏</p><p><br></p><p>我的宝贝们可劲的钻吧 跳吧😂</p> <p>这时,父母只有和孩子一起,静下心来,沿着孩子内心的难过、希望,去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带着孩子一起,跨过山、越过海,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天地。</p> <p>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有了“父母”的头衔,就一定是世界最有资格教育孩子的人,实际上,我们真的需要向孩子学习。</p><p><br></p><p><br></p> <p>看过一个采访节目</p><p>节目组以“如果你能选择与任何人共进晚餐 ,你会选择谁?”为题,挑选了10组不同肤色的家庭,包括孩子,一起接受采访。</p><p><br></p><p>明天见啦孩子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