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回忆,是淡淡的流光,拢住了时间的一泓清泉。</p><p>今天我收拾东西,竟然翻出古董来了!师范的获奖证书,学生证、借书证。</p><p>80年代末,我考入山西特师在平定师范校区。现在校名是叫阳泉师专。</p><p><br></p> <p>我在平定师范读了四年,那里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在没去报到暑假里,我听去过的人说,在去师范的路上有道大坡。</p><p>于是就想那是多长多大的坡?让人们说得这么悬乎。在报到的前一天还梦到了大坡:梦里想成是环形的大坡,是大石条铺的台阶,坡的西面是悬崖,坡的顶端是道观一样的建筑。我在梦中爬啊爬………</p><p>我在全国中师生数学竞赛中获了个二等奖。能参加这次全国中师生数学大赛,我得感谢数学老师独家礼老师。是独老师推荐我参加辅导直接进入决赛的。从心里很感激当年的知遇之恩。我错过了参加预赛,就没有第一次的预赛成绩,总成绩是第一次预赛成绩加上第二次决赛成绩,然后排名次。所以我的名次是22。我算不上学霸,只是在师范时拿了些奖,而且在那个年代奖品蛮诱人的,领到一把二胡。</p> <p>我对待学业比较认真。但是贪玩,不专心的时候也有。忙的时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p> <p>音体美,文化课还行。承蒙班主任侯老师厚爱,本人幸运,所以领了“三好学生”这么个奖。每个班只有一两个名额。</p> <p>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师范一年级时参加了这个校园歌手比赛,吐字发音都没练过,跟二三年级的没法比,当时唱的是《在水一方》。没给班里争回好名次,只是自己过了把瘾,自我陶醉了一次。哈哈😄</p> <p>风光旖旎在记忆的瞬间,那些点滴漾开在记忆深处。</p><p>平定师范每年招收八个普师班,两个特师班,三年招一个幼师班,还有体测班,音测班。校门是县衙门,有耳房,从校门进来,穿过憋仄的小院才算进了学校,89年时刚进校门看到的大多数还是平房,砖砌的门窗,台阶因为年代久远,被人们踩得多了,教室门口竖砌的砖头也被磨得外低内高,向外斜下去了,踩上去,还得注意保持平衡呢。平定师范是1949年建校的,与国和国同龄。但这房子是不是建于明清?我没有考证过。</p><p>校园有几排梧桐树,《致爱丽丝》的琴声常常从梧桐树林那跑出来,回档在校园上空,葱茏的树木更加生机勃勃了。正是下午活动时间到晚饭时间,我们新生听了这音乐是充满向往,在心底升起一种圣洁的大学府诗意感,我们就是朝圣者。也许当时的琴房就在那吧。现在想来那弹琴的人一定是热爱音乐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开晚饭了他还在弹。从我们这所中等师范学校,考上山大音乐系的人也不少吧。</p><p>我们一二年级时在小二楼的二楼,一楼东面是师范的文学社,我们的楼前二年级那年种了串串红。记得一年级时那种还花的地方是一排平房,是147班,148班,149班的教室。他们九零年夏天毕业后,拆掉了,修成了小花圃。</p> <p>记忆的小舟划进时光的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p><p>小二楼转角处留了影,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拍照呢?因为常在这转角处看东升的太阳,为自己加油、鼓劲。也在这个地方望着夕阳西下,想念父母,想念家乡。那里是独处时,静心的地方。</p> <p>这是师范图书馆前的草坪。夏天在这绿色里,空气清新,一片阴凉,好不惬意。</p> <p>第一次跟上文学社活动,是米粮川老师带队,去阳泉狮脑山采风。起初登山就以为是简单的登山赏红叶,写写景。当我知道狮脑山顶上矗立着百团大战纪念碑,在脑海里反复搜寻那些可怜的历史知识。当我第一看到英雄纪念碑时,我一下子觉得狮脑山不平凡啊!</p> <p>看着这张文学社成员合影,像给我心里投来的一束光,我在这光中穿越回到了三十年前……也许那里曾播下文学梦的种子,到如今才开花吧。我今年终于写了一部三十回,三万多字的小说。</p> <p>这是学校校门西边的画廊,那是我画的国画《葡萄》,画时上面还借了班里画画高手马建斌的几颗葡萄,因为我画得太平,没有立体感。</p> <p>这是操场西面,是我们出操时必经的地方。我常常睡眼惺忪地排队出现这里,边拉拉链边跑。有时候起床晚了,被堵在这门口,被政教处的杨老师黑起脸来用盂县话骂半天:川(全)部写检查,扣你们班分。……</p> <p>这是在教导处门前的花坛照的,花坛周围种着几棵意大利槐树,每到冬天下雪,积雪压枝时,大家纷纷到这里玩雪,拍照。</p> <p>这是在宿舍楼前的花坛边,和我的好友杜变珍(忻州人)照的。身后就是浙江温州补鞋匠的摊子,他总是在午间或周日来学校,一来了手里的活就忙不完了。大家白网鞋破了,花上五毛或一块补补,还能接着穿。跑操最费鞋了。</p> <p>我的好友武慧琴(吕梁人),也是舍友。现在是响当当的中学教师。</p> <p>我的好友孟俊爱(临汾人),铁关系。说话干脆,办事爽快。我儿子还去临汾叨扰过她。</p> <p>我的好友孙娟娟(忻州人),也是忻州老乡。我们相同的爱好就是唱歌。女汉子性格,带上几个月的孩子,行程一大堆只身一人去新疆。做事说话大家子风范。</p> <p>这是宿舍楼前的篮球场,活动时间可以看到灌篮高手在这里一显身手。我身旁是新栽的红花刺槐。</p> <p>钢琴前的我只会弹简单的———《一分钱》《粉刷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我当年弹琴是三流水平,琴法也过关了。</p> <p>男生那时候特别热衷于弹吉他,任彦军、原伟军那个宿舍大概人手一把吉他,新年联欢时他们边弹边唱,也是一大亮点,是清新的校园风。</p> <p>张柏叶、姚丽英这二楼的照片角度选得最好了,背后的长廊、大操场,给人视觉开阔之感,看了就舒心。张永胜那时候是不是在暗恋你呀?为你选择这么好的地方。毕业后你们真成了一对,我就没见你们谈恋爱,嗨,我是吃瓜群众也不算😄。</p> <p>天下第九关——娘子关离学校不远,我却没去过。看到班里的男生很多人去过,照片上的风景真美,摄影师张永胜自学成才了。</p> <p>我们333宿舍的姐妹们,分开快三十年了,在2017年7月郑东升学校开展观摩活动,学习时才在忻州小聚,见到阔别多年的舍友刘佩兰、韩爱红。多年不见,好亲切呀。仿佛是昨天我们还在一个宿舍嬉笑。刘焕莲:你的小提琴还在吧,经常拉吗?好后悔当年没和你一起学习拉小提琴。时不我待,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王慧青,张文霞有机会的话我去运城找你们,欢迎我的啊!最后才提舍长靳素琴,多年轻的舍长啊!岁月在你脸上不曾留下印记。冻龄了,还是个小姑娘。</p> <p>我们在毕业时拍了这张照片,我原来也瘦过,尺八的腰围,现在的腰就不能提了。我常常梦到还在333宿舍,几年后,已为人母,还能梦到那个宿舍,甚至有时还梦到带着孩子住在宿舍,继续上学。我晚上喜欢放音乐,边听歌边躺着,想写的东西没写,就睡着了,好几次是舍友给关了小收音机的。有时候我们也开玩笑聊:谁和谁可能能成一对,那个谁看上谁了?瞎猜,胡说,闹够,说累了,也睡着了。也许脑子里有瞌睡虫,瞌睡虫到点就开始工作了吧。上学多好啊!可那时的我们盼毕业。四年的记忆铭刻在脑海了。</p> <p>春天我们宿舍拍了一张,我的表情似乎很冷,其实是不敢笑,担心照出丑样儿罢了。</p> <p>这是秋天,在美术教研组前面,图书馆的西面拍的,我和变珍总是形影不离,人们说好朋友也是找互补的,胖的会和瘦的成为好朋友,美的和丑的也能成为好朋友。我就是变珍的陪衬。😄</p> <p>在新年联欢时,我们在大礼堂表演的舞蹈《小草》,动作简单,但态度认真,看我的造型,我当时紧张得腿都酸了,提起的腿快抽筋了。当时觉得这张照片不合我意,但现在看来竟然有几分喜欢😊,我终于和自己和解了,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p> <p>为了服装统一,裙子是借的,长短不一。但表演得用心,还得了奖。在那个年代,是不舍得为节目破费买新衣服的。</p> <p>看看,侯老师拿了奖状还和我们几个表演的同学留了纪念,多有意义啊!这也只有侯老师才想得到,我们傻乎乎的哪懂这个,现在看着这照片真的觉得弥足珍贵,青春就在那一刻留下永恒的印记。</p> <p>这个手工作品是我在毕业前完成的,是美术老师要守文老师指导的。做了一半手疼了,差点半途而废。磨磨蹭蹭还是要老师鼓励了几次,才把它做完,经过老师的装饰终于在最后展示出来了。最忘不了的是要老师的火柴拼接画:有游泳的,有打乒乓球赛的,全部是用火柴拼接,粘贴好的。姿态万千,活灵活现。记得他收集了很多不同颜色的火柴。</p> <p>这是美术教研组前面的橡皮树,因为画画结识学姐艳茹,毕业时她把调色盘,颜料都送给了我。如今也不知她在哪工作。</p> <p>这是我左手剪的兰花,记得一年级时的美术老师骞桂林笑我,左撇子用剪,他看着别扭。我不服气,左手难道就笨吗?我非要剪好,让他也瞧瞧。</p> <p>这是在榆次实习时,我们一组跟实习老师一起照的。在榆次吃得好,住的不好,但也盼去实习,日子过得很开心。</p> <p>这是谁的作品,当时我觉得意境很美,所以留了这张照片。</p> <p>新年联欢时,班里表演,张永胜给抢到的镜头,同时也是舞蹈老师庞晓曦让自编自导自演的过关舞蹈。</p> <p>我的百米跨栏障碍赛,跑得很快。跨栏算是我的强项,那时候刘翔估计才上幼儿园吧。我是“前辈”。😄哈哈😄马建中老师还想让我参加市运会去跑,我一听,心里不是很乐意,我又不打算上大学的体育系,也不是体育侧重班的,吃那个苦头干啥。他让我试跑给他看看,我就没用全力去跑,所以他另选别人了。</p> <p>我们班里的体育健儿们,拿奖拿到手软,一个个英姿飒爽。武世峰的铅球能扔到“大同”。李海军五项全能,刘杰的跳高,还有男生四人接力棒。</p> <p>体育老师郭廷煜教我们打拳,练太极,还有交谊舞。记忆最深的是上背跃式跳高那一节课,我因为在校运会上跳高拿了第二名,是用传统的起跳跨跳过横杆的,郭老师想让我学会背跃式,希望我挑战更高的高度。我试了两次,背都把横杆碰下去了,第三次倒是跳过去了,落地着垫时,弯回来的膝盖把嘴碰破了,疼得再也不想练了。</p> <p>在教室坐第二排臭美😜</p> <p>六班的小学妹志清临毕业之际,恋恋不舍,没想到祖籍代县的她留在了平定,发展得非常好,在平定东关中学当教导主任了。关键是我去年才知道她和音乐老师郑红跃是一家子,晋升为我们的师母了。</p> <p>忻州3个、五台2个、宁武2个、原平2个,共九人,是89届的老乡第一次合影。毕业时是十个人回忻州了。郑东升和临汾的亢雅琴成了一家人,当然要回忻州了。哈哈😄</p> <p>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许在他乡吧,遇故知是一大幸事。所以认老乡,听到乡音就觉得亲😊。</p> <p>星期天或三两天的假日远处的同学不能回家,侯老师为了照顾大家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好多拿手好菜:水煮肉片,过油肉……</p> <p>一个好班主任,好老师原来是百炼成钢,啥也得会。</p> <p>每个平定师范毕业的学生一定忘不了这道大石坡。这大石坡情节连起多少学子的梦,在梦中出现过多少回?谁也记不清了。多少次爬坡,下坡,对这个石坡是又爱又恨,又见大石坡,却是涌起想念的味道。这石坡是平定上城街回学校必经之道,也是我们练习蛙跳、蹲跳的好地方。体育老师选的风水宝地,每个班的学生都在这里洒下过汗水。大石头也许听惯了我们的气喘吁吁,也许就喜欢我们滴答滴答落在它上面的汗珠子。要不然它这么多年了,怎么丝毫未变,还是那么长,还是那个样子。</p> <p>我最爱在坡顶看,看那些上坡流汗的人熙来攘往,我却气定神闲。放假时,我最爱从这里想远望,归心似箭,仿佛我一下子就能回去一样。</p> <p>那黑乎乎的、狭长的高街门不见了。我认为那是平定的建筑特色,应该申遗的。现在看看,也改成普通的水泥瓷砖门。石坡西面小二楼盖上了,可我还是喜欢以前的古朴样。私下里认为现代建筑未必比以前古朴的好。</p> <p>这道石坡像一幅水墨画一样,是我心里装点记忆的花絮,一点墨滴在宣纸上,晕染开的花,虽不艳丽,但就在这黑白灰色彩中,却让我铭记于心。</p> <p>我当老师后,方知教书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