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兰韵 春华秋实 深切缅怀王烈先生

黄河口人

去年七月,王烈先生80岁国画新作展在东营市美术馆隆重展出,为庆贺画展成功举办,笔者特做了美篇以示祝贺。孰料天不假年,先生竟于2月16日与世长辞。沉痛之余,特将此作稍加改动,权作纪念,愿先生一路走好。<div> </div> <h1> </h1> 战病魔,抒宏志,披肝沥胆;力求变,勇创新,知难而上。王烈先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创作出近300件精品力作,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精美绝伦的文化大餐。<div> 本篇以王烈先生画作题款为引,循着先生的心路历程,共同探寻、欣赏先生带给我们的艺术瑰宝。</div> 在王烈先生家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先生当年的风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王烈先生(中)回家乡利津举办了首次画展,这是利津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个人画展,虽然展出尚嫌简陋,但在当时已属凤毛麟角。上图为与原文化馆长万兴华(左)副馆长王增山(右)合影。 与万兴华馆长合影的背后,是王烈先生的展出作品。 图片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地点在县文化馆院内。自左至右:刘云生、于汝仁、王烈、陈宏光。近四十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次目睹艺术家们的往日风采。 王烈先生与利津县文化馆人员合影。 十年前,王烈先生做了直肠肿瘤切除手术;三年前,王烈先生查出肺部癌变;庚子之夏,新冠疫情未消,王烈先生旧疾出现状况……友人闻之,无不为之扼腕,作为一名八十岁老人,面对一次次疾病来袭,又是如何应对,如何做到处变不惊的呢?翻阅着先生画集,一遍遍细读着先生画作题款,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div> 上面的图片,摄于2018年7月26日,我们夜访王烈先生,聆听了他开始创作第三部画集的想法与计划。</div> 夜访中,我们被一幅有别于王烈先生以前所作的《竹石图》吸引住了:一竿翠竹贯通整张四尺宣纸,用墨丰润,枯湿有度,充满着生命的张力;下面两节略承曲状,犹如在积蓄着一种力量,更像是蓄势待发;第三节,积蓄已久的生命之河终于冲破束缚,没有丝毫犹豫,毫无迟滞地冲天而去。这一节,占据了整张画纸长度的二分之一。一方巨石立于右侧,如剑出鞘,锐不可挡,似与那竿直逼云天的翠竹一试高低。<div><br><div> </div></div> 上图:肺染重疾未停笔 138cmx68ccm <div> 我们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这幅新作上,倾听着王烈先生讲述创作这幅《肺染重疾未停笔》的心路里程:2017年十二月十九日,王烈先生已经住进医院等待着做进一步检查。就在做胸部穿刺手术之前,回家取东西时,似乎有件事情要去做。于是他返身进入画室,展纸调墨,一气呵成,完成了这幅作品。王烈先生在题款中写到:“肺现重疾,住院检查之际,回家取物时进画室挥毫写此,足见心态之稳,平静有加,精气神亦可也……”面对吉凶未卜的“重疾”,王烈先生首先想到是与他生命同等重要,须臾不可离的、对中国国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创新。这是一位真正艺术家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生动诠释。他对我们说,疾病是客观存在,我们无法逃离。但我们可以把握对疾病的态度、认识。他说,我早晨起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干什么,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完,没做好,我对作品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构思如何去实施……光阴似箭,时光不等人啊!</div> 《肺染重疾未停笔》之题款(局部) 王烈先生在“墨韵乡情”王烈兰竹国画精品展上即席讲话 2017年6月,“墨韵乡情”王烈兰竹国画精品展在利城大唐美术馆举行。开幕式上,王烈先生那简短而又充满挚情的答谢辞给所有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须用稿,句句情真意切;言为心声,字字铿锵有力。这几句话,给人一种“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的昂扬向上的激励。先生有副画作题款,是这样写的:“一竿一叶泣血汗,笔笔墨墨透风寒。心血掏尽浇兰竹,留得清香在人间。”当一个人能把毕生的追求,把对艺术与生命的诠释植入自己作品中时,那么他对人生的意义便有了质的飞跃。 王烈作品 一条小河九棵树 作品中的款识,是作者与作品所展示物象的心灵对白。比如,王烈先生对家乡有着异同寻常的热爱,黄河口那特有的乡情乡音阡陌村庄,榆柳桑槐旷野苇荡,无不让他牵肠挂肚时时蕴藏于心现于笔墨。“一条小河九棵树,两处宅院河东西。迁往城里新楼住,老宅旧情常依依。”他把老屋旧宅化作笔墨跃然纸上,走到哪带到哪。每当我们来到先生家,第一眼就会看到那幅悬挂于客厅最显眼处的“老宅图”,那久违了的田园乡村气息,那对家乡挚爱如初的浓烈情怀扑面而来。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先生这些年来,只要家乡举办笔会或是文化活动,先生都是逢邀必至,不吝笔墨,精心参与创作。 王烈先生新作 布衣乡野 国画龙虾第一人 别有一番情趣 王烈先生本可以落脚于大城市,以他的艺术造诣和深厚扎实的国学修养,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他不屑于大城市的繁华,那里没有他创作的源泉;他更看不惯当今书画界中存在的流俗与浮躁,他在一幅画中题到:“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朋友们每当说起他这一题款,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对艺术的执著,对人生之路的清醒认识,时时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创作中的王烈先生 向来访的利津美协主席荣海青等介绍自已的创作理念 王烈先生新作 《课徒笔墨》 王烈作品 《墨兰写意》 先生在作品《墨兰写意》题到:“国画写意,首在笔墨。笔墨者,笔墨结构之道也。笔墨次第有三:一为读书以明学理;二为师古人深研传统以探求艺术之奥秘,三为师造化以得生活之蒙养,运笔神韵,画乃奇古。存心画中,皆成天趣,此乃写意之精神也。”好一个“存心画中”,笔乃心画!<div> “心之官则思”,在另一副画作题款中,他把“存心画中”作了解读:“作画之道,令人喜,不如令人惊;令人惊,不如令人思。”一幅作品能够做到让人观之、读之、进而思之,该是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境界啊!</div> 王烈先生近影 摄于2020年5月 与朋友畅述创作心得 看望比自已年长八岁的王增山老师 ”画作求变有所得”,这是先生晚年定下的奋斗目标。今年5月初,他再次向我们袒露了“求变”的心理变化,他说,前些年有的领导前来索画,我也未能免俗,也揣摩过领导的喜好,违心地掺杂着逢迎、讨好的倾向,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后来,特别是两次大病之后的2018、2019年,我放开了,冲破了一切束缚,抛弃了商品、迎合意识,艺术就是艺术,我要尽一切力量,达到我想要的创作境界。这期间,我灵感最充沛,意识最强烈,创作热情最旺盛,作品数量也达到了高峰,这期间,始终坚持一个中心理念,就是:一切围绕着“画作求变”进行创作。 王烈作品 《天都雨意》 王烈作品 《朗月雪竹图》 王烈作品 《梅经风霜香溢烈》 我们再看先生的画作题款,处处闪烁着“求变”之光:<br> “我需要的是对中国画的探索与发现,不是暂时的光辉”。<br> “一个真正的绘画人,作品当做到一辈子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别人。”<br> “艺术思想领悟永远不会结束,只有不断求变才能不断升华。非李鱓,非方膺,远离板桥,全新自已。”<br> “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此皆绘画至理。”<br> “不愿人夸好工匠,作画写心情自扬。明知不中千人意,粗笔秃墨余自赏。”<br>……<br> 王烈作品 田野新翠 王烈作品 《幽兰山谷图》 “画作求变有所得”,王烈先生近年来所倾注的不懈追求。 王烈先生说:<div> “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div> “得”,则是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是收获,是升华。</div><div> 他在一幅画作中题到:“当今画道,真者少矣!画家亦是社会活动家为好,画以社会活动力而成家者,余不慕也” 还有,“清雅一生堪自豪,不为五斗轻折腰。闲来写得丹青卖,学堂高坐读离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这些题款,可谓是兰韵竹魂,奕奕松风。<br></div></div> 王烈作品 《曾与蒿藜同雨露》 王烈先生在画展现场 王烈先生对学生精心辅导 参加家乡举办的笔会 接受采访,畅述家乡变化 现场作画,一丝不苟 积级参加”艺术家下基层“活动 志同道合的忘年交 王烈作品 《铁骨峥峥》 推心置腹 看到上面这幅画,不妨听听原利津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吉山讲得故事: 一日,朋友小梁拿着一幅未盖印章的画找到我说:“听说你和王烈老先生有莫逆之交,你看看能不能求老先生在这幅画上加盖个印章啊?”我甚觉纳闷,翻开此画仔细端详,但见画中是一处农村老宅,土墙泥顶,年久失修,经风剥雨浸后,泥墙中的麦穰都露出来了。整个画面简约而清淡,但画工之精令人惊叹,细微之处深透着作者细腻而丰沛的感情,属精雕细刻之作,作者功夫跃然纸上。便问:“画作没有任何落款和印章,也并非竹画,你怎么知道此画出自王烈老先生之手”?经我再三盘问,梁兄这才吞吞吐吐说道:“不瞒你说,这幅画是二十多年前有人趁老先生喝醉之机偷出来送我的,一直没有盖章,成了我多年来的一块心病,打听到你与老先生的交情不薄,才来求你帮忙!”<div> 我沉思片刻,这真是个棘手之事:二十多年前偷了人家的画,如今案子未破,竟然再反过来找人家被盗主人去盖章,岂不滑天下之大稽!这也是我从未遇到过最尴尬的一件事。可梁兄毕竟是我平日最要好的朋友。于是,思来想后,还是硬着头皮来找老先生。当下,老先生迎出大门,见我手里提着那画从车里下来,不禁大惊:“你……这这这画怎么会在你手上?”看着他大惑不解的神情,我赶忙说道:“不是我,是他”,我指了指身后的梁兄。这才把画的来龙去脉又说了一遍。 回到画室,先生把画重新铺开,凝视良久,眼噙泪花。</div><div> 原来,这画竟勾起了他二十多年前的许多往事,非一般画可比。老先生这才娓娓道来:“这幅画画的是我家老屋。早些年,我在淄博画院工作,远离家乡,每月三十多元的薪水除去生活,剩下的工资都买了笔墨纸张,根本无能力顾及家中老小。这不,老屋也拾掇不上,常年风刮雨淋不成样子,心里很内疚。那年,回来过春节,我把方桌摆到院子中央,接连画了两幅画,自称为‘姊妹篇’,先是对着门前槛栅画了一幅,就是现在挂在我屋内中堂这幅,接着又回转过身,画了这幅老屋图,是我毕生倾注感情最深的两幅画,也是抒发当时对家庭愧疚的心情而作。不料想,这幅画早年被盗,后来曾多方查找,一直末觅得踪迹。今日看见,感慨万千,不由得又想起当年之事”。 </div><div> 听了先生介绍,当时我曾私下劝说梁兄,能否让王老先生用竹画换回此画,让物归原主。席间,老先生也曾表示,愿赠送几幅大幅画作换得这幅老屋。怎奈得,我这位仁兄榆木疙瘩一个,任凭我苦口婆心再三相劝,他却吃了铁秤砣油米不进。一顿酒足饭饱,临别,老先生只好取来印章,回头望了我一眼,感叹道:“吾弟真乃仁义之人!”然后工工整整把印章盖上。我也惊道:“吾兄才是天下最最仁义之人!” </div> 王烈先生看望王增山老师 在王烈先生家中 王烈先生书法(局部) 王烈先生在家乡老宅画室 张吉山曾这样描述王烈先生作画:先生讲求画由心生,胸怀大意,气势如宏。很少见他花时间去构思打腹稿之类,更不讲求工整对仗之画风。我曾见过先生作画,画前吸一颗烟,略为沉思(尤其是酒后作画),然后,但见他会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创作状态,似进入了楚汉古战场般,先是啪啪啪用双手蘸了笔墨拍打自已嘴巴三下,然后任由一枝画笔在纸上纵横驰骋,滋意泼墨。时而笔走龙蛇,时而戳戳点点。读先生画作,感觉毫无章法可言,亦无规律可循,完全是笔随心走,随心所欲。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我们跳的摩登舞,讲究的是轻松流畅灵活飘逸,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摩登舞跳的是气势,是灵魂,是舞蹈中的艺术境界。莫非先生作画也把画笔纸墨当作了自已的舞伴,把古战场当作了舞池,一旦投入其中,便会纵情发挥翩翩起舞,在用自己思想的符号展现艺术之美。先生之画,宜细细品读,细嚼慢咽,表面看去似无章法,散漫洒脱,但其中内容又有散文中“形散而神不散”之韵味,总有背后的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给读者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作者的思想往往蕴涵其作品中,你若读懂了,读出了作品的思想火花,眼前自然会豁然开朗,不免恍然大悟,怎一个“妙”字拍手称快!其实,正所谓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王烈先生近影 观先生之画作,在视觉冲击之外,尚有做人处事之道;读先生之画作,品先生之款识,总会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画家所奉献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他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还有他的胸怀、人格、风骨与境界。 王烈先生新作 《万岁祖国》 王烈新作 《觅》 <div> 他在此幅作品中题到:作画当有三趣,笔墨之趣,乃技巧中来;性情之趣,乃物中所得;天然之趣,则在万象之中。又补笔道:平生所求也!</div><div> 读先生之作品,怎不让人顿生之感慨! </div>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