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苏文雯

<p><b>民法典是什么?</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社会生活百科全书”</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利,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span></p> <p>  民法典出台之后,能够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莫定更加坚实的民事法律基础。</p> <p><b>立法经过</b></p> <p>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p><p>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p><p>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新增亮点</b></p><p>1、见义勇为免责</p><p> 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解读: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p><p><br></p> <p>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p><p>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p><p>解读: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p><p><br></p> <p>3、禁止高利放贷</p><p>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p><p>解读: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货”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鼓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p> <p>4、保护个人信息</p><p>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p><p>(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p><p>(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p><p>(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p><p>(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p><p>解读: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p> <p>5、防轻率离婚</p><p>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p><p>解读:针对轻率离婚现象,草案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p> <p>6、增加遗嘱形式</p><p>规定:打印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p><p>解读:打印遗嘱由法律效益吗?现实中,打印遗嘱十分常见,但却常常引发纠纷。对此,民法典草案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回应,对打印遗嘱的效力做出界定,明确了打印遗嘱必须具备的形式,填补了立法空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p> <p>  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