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辈(续篇25)

李 东才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Z的职业人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同班同学Z与我同岁,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离开学校后,即进工厂工作,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由于他勤恳钻研,几年以后就成为了一名技术能手。70年代初,在全县的机械行业技术考核比赛中他荣获了第一名的桂冠。本来嘛,他原就是我们班的几何课科代表,车、钳、铣、刨这些工种少不了会用几何知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当时坐落在小县城的省医院的一把手是我们同班同学S的父亲。通过同学间的频繁接触,S父也很了解Z的本事为人。有意把他调到医院去做后勤保障部门的设备使用和维修工作。一个省级的三甲医院,这当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Z也认为这是巴不得的事儿。那绿树苍天公园般的环境,那中西合壁的黄墙,绿瓦建筑,还有省级大单位的福利待遇和能发挥自己技术专长的岗位,真是两厢欢喜的事儿。但实际一操作麻烦来了。Z所在单位是集体所有制单位,而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职工要调到省级事业大单位工作,这种体制的横亘无疑像一座不可翻越的大山。此事只好浅尝辄止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他又有一个调入新建电厂的机会。 电厂是国家投资项目,光是那四个巨大的晾水塔,整天热气腾腾的水蒸气直冲云天就能让人联想到事业的蒸蒸日上。能入电厂工作当然会让很多人垂涎。但一接触实际,又是因为国营与集体体制的不同,调动工作就此搁浅。紧接着县乳粉厂初建,有关领导有意要他去为建新厂卖力, 但同样的原因加之本单位领导死活不肯放他走,最后不了了之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70年代时Z本有一次变为国企职工的机会——Z所在工厂与一国营厂合并,变为了国营企业。但原集体所有制工人体制不变。后来,上级给Z所在的工厂一批招收国企工人的指标,这很让老工人们欢呼雀跃。作为在该厂工作多年的Z当然也应在转制之列。那个年代,谁不盼望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国营工人哪!但由于某种微妙原因,却只给后入厂的临时工转正,不给原集体所有制的工人转制。老工人们不忿,上访告状,抒发不平。不得已,当时任县劳动局的一把手亲自到工厂做老工人工作,以平息事态发展。Z说,他至今仍记得劳动局局长当时说的一段话:“你们是集体所有制,还是国营所有制工人,就像人生投胎。你投胎男的就一生是男的;你投胎女的,就一生是女的。怎么能男变女或者女变男呢?男女都一样,但性别不能改变。所以,你们的集体所有制身份也不能改变……”工人们无奈,只好认同了这种“投胎论”,不再计较。谁让咱一入厂就是集体所有制工人呢。Z的转制也随着失之交臂。后来,大家终于听说,这次转为国企指标的下达,本来就是为那些后进厂的但有些背景的临时工所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0年代末期,信息事业大发展。Z一个很要好的中学同学当上了县邮局的领导。这个同学见到Z说,你转到我们邮局来吧。我知道你的钻研精神和工作态度。通讯事业正在大发展,你来会很有前途的。但他俩一谈到职业岗位的体制问题就望而生畏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用工“全员合同制”终于打破了国营集体的界限。职业流动宽松多了,但是Z已过不惑之年。用人单位已少了对这个年龄段人求才若渴的激情,Z也自觉人老珠黄,断了“人往高处走”的梦想。终于在青年时就职的单位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说,西方国家人的一生,大概有十多次或者更多次择业机会,不像我们改革开放前常常是“劳守田园”,一辈子不动。这也许是我们当时经济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因素吧。但还是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后来,Z当了该厂的副厂长,兼任分厂厂长。尽管如此,我们对他的职业人生还是有些慨叹:要是换个单位,会怎样呢?</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7月9日于明达花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郭自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图片:网上下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