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声︱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美友72364087

展览前言<br><br>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br>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br>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br><br><br>组织机构<br><br>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br>学术主持:王镛<br>学术顾问:赵成民<br>展标题字:杨晓阳<br><br><br>参展画家<br><br>于志学 于源春 马亚杰 么顺利 万徐良 孔维克 孔永军 王西京 王本杰 王国梁 王建虎 王建忠 王树立 王烨 王佑学 王家璇 业德骏 江文湛 朱春秧 庄晓雷 毕建勋 吕效书 孙君良 邢昕 安昕昕 张振学 张仁芝 李乃宙 李希勇 李新声 杜应强 吴涛毅 杨力舟 杨国彪 杨占山 罗宁 尚涛 郑力 金鸿钧 苗重安 周志义 周铭 周朝晖 胡明哲 胡永凯 姜宝林 晏本立 钟应举 赵克俭 赵伟乾 赵倩 梁文博 郭石夫 秦天柱 郭文涛 宿万盛 谢冰毅 喻继高 鲁慕迅 詹水秧 <br><br><br>李新声<br>参展画家<br> 李新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硏究生院,曾为北京工业大学中加学院副教授,现为上合组织艺术顾问、上合组织公益大使、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理事。<br><br>作品欣赏<br><br>拜访画家李新声先生<br> 作者/吴金梅<br> 约先生数月有余,未得见先生。先生若游僧,旅天水,宿义乌,越新疆,横渡太平洋,几无定所。其自义乌归,余自庐陵赴京,终有一见。初见先生,其笑容可掬,谦恭平易,荡然无存某些名家凌厉之气;与先生谈,感慨良多,陡感自己若井底之蛙,既不得见天地之广度,亦不得见人心之厚度,更无从知晓人各有别,天壤之别。 与先生遇,可谓奇缘。人海茫茫,人头攒动,仰而观,噪音不绝;俯而视,尽见踵足。人生岂有俞伯牙钟子期之幸哉? 然,一幅幅画作,静静从眼前滑过。百幅作品汇成一个浩大的独特世界,让人不得不垂首震撼。先生山水,与传统迥异,他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主观因素和概念化局限,以写意浓彩注入笔端,融真情于细腻笔墨中,结合时代要求,呈现着独具风情的塞北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明明看见,广袤无垠大地上,灿烂雪花漫天舞,奔跑恋人狂欢笑......荡漾在苍穹底下的天籁之音,融化着枝桠玉琼,梨花带雨,莹莹点点......我仿佛亲临,紫气氤氲,若云若雾,诗意起伏......身体被幸福烹蒸,视觉被柔情熏醉,思维被意境牵引! 我依稀听到,呼唤者的声音,对久逝岁月的呼唤,对逐渐拉开的故乡的呼唤,对宁静时光的呼唤,对惬意恬然的呼唤,对仓廪殷实无欲无求人生的呼唤......荷叶田田,鸳鸯戏水香径间,游鱼欢腾池深处,孤独的旅者,翘首遥望......人生之憾,有酒盈樽,座无对人!睹着一幅幅意境极其悠远、主题颇为深刻的奇作,我默然。忽而写意,继而写实;勾勒渲染相随,浓淡虚实相生,干湿互照,点线交织,墨色并济,刚柔相合......该多宁多静多简多沉,才能创作出如此不喧不闹大素大雅厚重与张力共存的大美之作?我轻叩先生微信门扉,简单介绍,表达来意。先生寡言,但无芥蒂,问行文条件。"为君行文,不谈条件。"先生讶然,良久不语。 接下来的聊天,涉及创作,延及江湖,归于抄袭......先生愠于抄袭,忿于固步自封,但语流始终平和,未有义愤填膺之势。其对模仿和抄袭概念的独特界定,对江湖和创新的包容理解,让我多了一份惊喜。京城千里之遥,愚心抚之愈近。最后终于背起行囊,踏上了北往的列车。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先生宁静,脸上写满祥和,言谈温润若空谷回音;故事讲述,语流舒缓绵长,不激不厉。<br> 先生原某单位职员,丰厚收入,没有拽曳其自由的艺术之思。办公室一方桌,是先生忙碌后休闲的后花园。丹青翰墨挥洒间,消解了疲劳,稀释了枯燥,填充了灵魂,甚而有了若雪纷飞的意外收获。无心插柳和有意栽花,总是充满着许多奇幻,最终让人哑然一笑。也许因为志趣,也许因为名,也许因为利,但我更愿意相信是灵魂的回归,李新声先生毅然决然地放弃机关工作,赴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在强手如林的中央美院,除去天资,剥去功力,剩下的就是勤奋了!先生就学期间每天四点起床,为室友打好水后,就开始作画。此举既可以消化老师当天的教授,又可以换得薄资以供求学之用。本科生和研究生们游弋于网络间,先生却醉心于自己的创作学习中。 潜龙勿用,韬光养晦。先生六年央美、二年艺术研究院求索间,拜学了高端的老师,累积了更为专业的绘画功力,结识了异彩纷呈的精英学子......于志学、卢禹舜先生引领李新声走向塞北的故乡,独创出属于李新声唯有的塞北情调;吴冠中、黄永玉、贾又福、陈平老师赋予李新声创新的技法理念,促李新声在绘画过程中,始终铭记,不抄袭,不走寻常路;而李新声在求学间的韧性勤奋,又足以让他在八年之后自由飞翔;默默的李新声在对艺术的坚守中有幸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br> 先生言谈,不离平台。是的,国家博物馆、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平台,让先生拥有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鲜花和掌声,无论是荣宝斋个展的成功举办,抑或中南海对先生国画的收藏,除掉先生内功,或多或少斩不了这份情丝。但,我似乎更理性地追索到,善良的本质,坚忍的精神。任何领域,高端角逐,唯有善良! 事实上,先生应该是认同我的观点的,因为他在讲述的过程中,始终叮嘱静坐一旁的我的孩子以及同行的我的学生:与人处,要低调;与友行,要付出,莫问回报。先生画风,名及中外。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美术机构及私人藏家不辞辛苦,漂洋过海,抵李新声先生家。先生所有画作精品,被外籍友人一卷而空,从此,李新声先生成为澳大利亚美术界精神的支点,他被聘为澳大利亚美术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br> 浙江福建新疆甘肃陕西江西,先生往返其间,步履丈量着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也不断检测到大家对自己画作的喜爱。先生画作,告别了尘世喧嚣,与推土机时代相背,而又不苑囿传统的让视觉疲惫的大山大水;它是泉间溪流,叮咚有声;它是空谷幽兰,清香自远;它是午夜小曲,温润不噪;它是一种渴望,一种孤独,一首静静流淌在每一个人心头的禅诗!<div> 对权力无终极的渴盼,对金钱无底线的追逐,往往带来精神负累,负累中,清幽雅静的一湾,就是灵魂的栖息地。我们渴望一轮明月,照着柳下漫步的身影;我们憧憬一片雪国,聆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渴念暮色老林下,有伊人相随的情景......先生性格静雅,喜览群书,尤其禅学。每顾禅书店,皆一本本送我。先生以佛学思维入画,亦以禅心示人。与先生行走数日,觉先生胸怀,如其画面之浩荡广袤;其同学有疾,先生倾囊相授;佛门有求,送画作20幅,活佛赠以舍利。赤诚之心,换以爱归,为人处事,皆出于此。<br></div><div> 先生擅画,亦书,早年学二王,后米芾,终定于伊秉绶。行书行走爽朗旷达,隶书拙傻可爱甚趣。先生书法,多以赠友传情,少苛金以求。邻居一老太,以一百元之币,购其二手沙发,临行前还索先生一字,先生笑而为之。人生长途,我们枕戈待旦;而先生,微笑静行,若诗,若歌......愿静者爱随。<br> 文章作者:吴金梅,当代著名作家、美术评论家,《北京美术》副主编。<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