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汤邦明

微信,于我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平时通过它,我可与相隔天涯的亲朋好友,有咫尺屏幕的亲近,有海阔天空地交流。它的出现和融入,使我不再有苦苦等待信件的煮熬,可人这一生又能有几回的等待呢?<br><div><br></div><div>当温柔动听的铃声拂过耳畔,我便知微信好友来访了。每到此时刻,我就以迎接贵客般的热情去点击微信图标,与好友们畅谈起来。许些好友虽远在他乡,可每每总能给我一种促膝长谈之感。有个来访者,他的网名叫“癫子”,而他本人也像网名一样很“疯癫”。我在平日生活里,与人交流总是寥寥数语,可一到他出现,就能滔滔不绝。<br><br><br></div> 纵观我的微信朋友圈,这种性格的好友并不少。也许很多人并不喜欢与这类人交流,总认为过于虚拟,毕竟人与人的交往总是要回归现实的。可我却并不反感,反而乐与他们交流,因为人的情绪总需要一个圈子来发泄的,情绪抑或悲伤,都理应说出来。<br><br>换言之,我认为微信正好是这类朋友融进生活圈的切入口。其实,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我的微信朋友的网名大多数符合其特征:如文艺的,搞笑的,高冷的…… 透过这些细微,总能看到他们自身的某一点。<br> 为了方便地找到我想要找的人,我将微信好友设置为三个组。在“感恩”组里,全是我的亲人、部队首长和领导,因为他们就是我生命里的一首歌,一首感恩曲;在“友人”组里,全是我的战友、同事和同学,它丰盈了我的青葱岁月;当然,常出现在我视野中的,要数“天涯人”组了,这里全是一群网络上的朋友。我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一定不会快乐。然而,无论置身于什么样的圈子,都要具备一双慧眼,学会辨别,广交诤友。<br><br>我向来喜欢把朋友的动态比喻为市场。在朋友圈里,我总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和图像,品尝到各地特色的小吃,品赏到各地的奇山丽水。虽未身临,却如置其境。此外,我微信里的“日记本”,就是我对朋友圈的爱称。在这里,不仅记录了我本人的生活,也展现了朋友们的日常。 偶尔的自拍、读书时的妙语佳句、与友吵嘴后的懊恼、远离故乡的思念、相见时的狂欢、故友重逢的欣喜、丰盛的晚餐、独自一人的思考……全都完好地分享到我的朋友圈中。<br><br>再看朋友晒的“文化”:小碗心灵鸡汤暖我心窝,搞笑的视频和内涵段子,时而让我捧腹大笑。当然,进了这个圈,朋友们的“狗粮”也少不了,而我仍由衷祝福…… 相信许多人都不喜欢朋友圈里做微商、打广告以及拉选票之类。于他们而言,朋友圈就是他们的店铺,虽不起眼,却也是生活中的小插曲。<br><div><br></div><div>翻看朋友圈里的本人作品或分享,别忘了一个点赞!其实,一个赞就如生活中的一个奖励,代表着你对他的认可,你的评论正好映照了你的关注。虽然微信只是一种社交工具,可朋友圈里藏着大文化呢!利用好这个圈,就像拥有一本心理辅导书,回忆自己的过去,学习别人的优点。经营好微信朋友圈,亦如经营好一个人脉,总之,每个朋友圈都有它的一个大道理。<br></div> 其实,生活就在朋友圈。烦心事翻番直通到底层;高兴时开怀笑笑舒畅多了;想念时,打开微信朋友圈浏览,历历在目。不过,你万不可沉溺于朋友圈的奇文轶事,而是要利用好微信朋友圈,与社会营造正能量。<br><br>有人说:微信是江湖,这是相对于庙堂而言的。巍巍乎庙堂之高,渺渺兮江湖之远,代表着人类两种不同的生态现象。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有江湖的地方,却不一定都有庙堂。世界之大,事无巨细,总有庙堂覆盖不到的地方。庙堂代表着神圣、高贵和威严,是权势的象征;而江湖则代表着边缘、偏僻和草莽,是芸芸众生的象征。<br><br>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着人人平等的原则。随着互联网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媒体信息已不再是少数人操控的工具,而自媒体的兴起,更是众声喧哗推波助澜,彻底改变了“我说你听”的陈旧格局。 微信公众平台上,曾有句广告词:“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种自信,既来自于科技进步,也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从尊重个体出发,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正是微信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br><br>我就这样迎来了自己的微信时代。十年前,我初次接触微信的时候其实并不在意,反而觉得种种不适应,既然已经有了网络论坛,有了QQ空间和移动短信, 再弄出个微信岂不是多余的吗?这种情形有点像清朝末年的遗老遗少,眼看江山易主,改天换地,除旧布新,总不忍一朝揖别,从此陌路。 曾经有朋友劝我开个微信公众号,也有战友劝我向某微信公众平台去投稿,我都不以为然。其实,我心中还是在依恋着过去的“论坛”和“博客”时代的繁华旧梦。无奈何网络论坛,在一次又一次的清洗中渐显萧条,仿佛一夜之间,秋风瑟瑟,冰封大地……<br><br>到后来,盛极一时的“新浪博客”、“红袖论坛”、“天涯社区”等也变得门可罗雀、寂寞无人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QQ空间荒置已久, 八十多万粉丝纷纷退去。于是,我便开始了美篇,笔耕不辍,倒也赢得许些人气。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固步自封终究是没有出路的。微信的横空出世,席卷九州,终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有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俗话又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微信群的繁荣和泛滥,也是人间百态的反映。<br><br>有些群俨然政坛,一幅官爷像,强调正能量,又是主旋律,三令五申,煞有介事;有些群自许清流,拒绝污浊,党同伐异,口水四溅;有些群拉帮结派,臭味相投,一言不合,踢你出去没商量;有些群来者不拒,一团和气,红包满天飞,甚是皆大欢喜。凡此种种,莫不是人间万象的折射,正是江湖生态的呈现。<br><br>其实,江湖本就如此,好者好,恶者恶,只要不违法乱纪,尽可充分展现。在微信群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演,有唱的有跳的,有玩的有闹的,有撒娇的有卖萌的,最近,又出现了抖音,五花八门,吹拉弹唱,各擅胜场。无论你喜欢也罢,生气也罢,厌恶也罢,享受也罢,既然身在江湖,就要适应如此氛围。<br> 中国有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的微信群是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群散群聚,分分合合,生生不息。每天都有人拉你入群或加你为好友,每天也都会有人求你点赞,邀你留言拉你投票。闹哄哄,此起彼伏,旋生旋灭,乃是常事。<br><br>在微信群中,大家都只是一个符号,别把自己当个人物,没人管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专家还是教授。众生平等,自说自话,兴致所为,来去自由。别把群主不当干部,也别把群主太当干部。今天群主把你踢出,明天就会有人把你拉入别的群,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微信,不同于网络论坛。论坛是有固定场所,一切都由后台操纵,无论你如何风生火起,都不过是在赶别人的场子。而微信则完全是自主经营,以我为主,混得怎么样全靠你自己的那点儿本事。<br><br>至于有人愿意花钱买点击量,有人愿意花钱买赞美,有人愿意花钱圈粉,那都是人家的自由,谁让人家有钱呢。这年头,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圈个粉点个赞呢,由他去吧。<br><br>道德的要求,如果超出了自律的范围,往往就会变成一道枷锁而强加于人,其实并不能取代法律的作用。微信自然也不是世外桃源,如果有人触犯了法律,自然会有法律来约束。<br><br>对微信中的每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人的原则,大道通天,各走半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是金,这就是微信最基本的道德。<br> 微信丰富了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进入网络世界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空间,许多人变得自信、开朗、幽默。网络文化为大家探索自律、独立的自我,起到了安慰和牵引的作用。<br><br>但是,微信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幸。随着电脑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从一个仅为军事服务的通信设施转变成为一个供全人类信息交换、休闲和娱乐的媒介。与此同时有大量不健康信息在侵蚀着成千上亿的人,它可以使人间接地走上犯罪的道路。<br><br>在当今的人群中,上网已是一种流行和时尚的趋势,已经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网络上其虚拟特点,来进行各种犯罪,而许多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更是迷恋于网上聊天,“网恋”,从而荒废了学业,断送了前程。<br>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微信的横空出世,不过短短十年功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期间收信箱、缚银行、掠博客、扫论坛,登高一呼,望风影从,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横槊河内,马踏五湖,收拾八荒,一统华夏,竟有纵横世界,包容宇宙之势。若不是万众归心,众望所瞩,岂能有如此辉煌成就?试看今日中国,竟是微信之天下!<br><br>写于2020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