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入伍那些事

幽兰

<p> </p> <p>  </p><p> 1976年底,一场涉及全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大规模内招席卷全国,我有幸趁着这股潮流忙不迭地和无数大院孩子,懵懵懂懂地被拥入了军营,人员之多是军队史上史无前例。来不及体检,来不及政审,甚至连入伍手续都来不及办理(后来补办),突如其来的入伍大军,军服仓库都没有足够的军装发放,特别是女兵尤其之多,我们是穿着完全不合身的男装,随着浩浩荡荡的入伍大军到部队的。</p><p> 我和院里六个姐妹从安徽二炮基地的小路口启程,迈出了军营的第一步。这是改变我们人生的开始,它的意义奠定了我一生值得记忆的历程。</p><p> </p><p> 我的学生时代是伴随着文革的十年,1976年高中毕业还没有恢复高考,社会上也没有招工,唯一的出路是下放当知青。由于军队子弟的特殊生长环境,与工农子弟不同的是,他们不能像工人子弟可以顶替回城,也不能像农民子弟一样当个回乡知青,军队子弟除了当兵,看不到其它出路。走社会正常招兵入伍,远远不能解决部队子女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所以许多年积压了一大批军队大龄子弟回不了城,涉及面之广,从中央军委到部队基层,成了父母们解不开的心结。</p><p><br></p><p> 1976年7月高中毕业了,同学中有的顶替父母上班了,有的以身体不好为由留在了城里,有的下乡当知青了,我们,前路迷茫,父亲作为军人随时有调离或异地转业的可能,我会怎样?会在哪里?......</p><p> 1977年元月15日,我们六个即将踏入部队的小女生,带着父亲——从战争年代走入共和国的老军人的嘱托,怀着无比兴奋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趁着夜黑到达二炮一二一基地集中,那天晚上我们六个一夜未眠,记得激动的心情不知如何是好,我就着手电筒的光,剪掉了辫子,扎起了两把刷子,顿然觉得我自己离一名军人靠近了一步。</p><p>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和基地的几十名男女生集合,登上部队的解放卡车里席地坐在自己的背包上,一路上两名带车的老兵始终紧锁着眉头,要把我们一群懵懵懂懂的新兵安全送达目的地,他们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当我们踏上离家的路时,正是隆冬季节,我们穿着厚厚的冬装,挤在盖着雨棚布的卡车里,各种不适不约而来,我开始晕车了,一路呕吐,吃不下睡不着,我想家了,有想哭的感觉,至今难忘同行的李宣萍关切的给我安慰,虽然就是一句问候我铭记了几十年,待前些年战友都联系上后,我得知她已因病离世,我很是想念和惋惜,那一小片段也许她早已不记得,但是那种温暖我一直记在心里 ! 那个时候的路有多难走在今天可能都是无法想象的,从安徽祁门小路口,到达南京火车站已经是傍晚了,老兵领着我们踏上驶往怀化的火车.....。</p><p> 好远的路,好多的山。部队安置在大山之中,从怀化到部队所在地靖县(现已更名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州)全程的山路,卡车载着我们曲里拐弯地整整走了一天,现在已经通了高速,只有曲曲120公里。</p><p> </p><p> 新兵连150多个新兵,大到二十五、六岁,小到十二、三岁,年龄跨度达十多岁,十来岁的孩子还没长开,加上那个年代营养远没有现在丰富,穿着拖到屁股下面的军装甚是滑稽,那个时候部队坐的都是卡车,上下车都需要老兵抱着上、下,也有不少并不符合当兵条件,没有办法,打包全收。</p><p><br></p><p> 这是军队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招,统称为“后门兵”,由于人员之多超出了部队的容纳,也因此在中央上层和社会层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华国锋担任军委主席,既要面对地方的意见压力,又要面对军队老将子女出路的现实问题。1976年建国不到三十年,大院孩子的父母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抗过枪打过仗的军队干部,是新中国的有功之臣。如今设身处地的想想,当时的中央是有压力又犹豫的。从我们抵达新兵连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退兵的问题,各种消息从父辈那里传到新兵连,一有风吹草动,新兵连就一片骚动,由于军委迟迟没有最后决定我们的去留问题,我们的新兵连生活没有期限的延长,我们一边训练着一边等待着,原本两个多月的新兵连训练,一直拖到三个月,四个月,迟迟分不下连队。</p><p><br></p><p> 第四个月我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是以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为帅的父辈们的争取,我们的入伍问题终于尘埃落定。</p><p> 我记得我们是在1977年4月23日,结束新兵连生活,分到连队,从此走上了父辈的从军路,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p><p><br></p><p>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远行,我踏上社会人生的第一站是部队。每一段历史都有他的意义,对于军队来说,我曾是军队的一兵,可是对于个人来说,我的人生之路从军队启程,让我的青春有了穿军装的样子!</p><p> </p><p> 漫漫人生路,记忆在心里。在我闲散的日子里,搜寻过往,记录回忆。</p><p> 还会有续记!</p><p> 下一篇回忆《新兵连那些事》</p><p><br></p><p><br></p> <p> 美篇照片由战友滕沪军制作</p> <p> 孔繁清</p> <p> 单 凤</p> <p> 孔巧云</p> <p> 杨宁平</p> <p> 申爱华</p> <p> 李宣萍(我始终记得你的温暖)</p> <p> 新兵连全体战友</p> <p> 2020年7月建军节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