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云霄县陈岱镇岱南村与东山县后林村一衣带水,这一衣带水之间的畛域称为八尺门。</p><p> 八尺门原系一座古老的渡口,宽580米,深19米,海面狭长,水深流急,海底暗礁密布,两岸均属黄土小丘陵地带。唐总章年间(公元669年),陈元光率兵开拓闽南,使东山岛日益兴盛。人们为感谢开漳圣王功德,将渡口称为“陈平渡”。</p><p>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政府为断绝东山岛人民与抗清将领郑成功的联系,在渡口筑8尺高的界墙炮台,驻兵把守,陈平渡遂改名“八尺门”。</p><p> 一九六零年,人民政府在此筑大海堤,使东山与大陆相连而成半岛。</p><p> 1973年,八尺门海堤上又筑57座向东渠渡槽墩,引淡水入岛。这两项宏伟工程,使风光如画的东山岛,更加美丽妖娆。</p><p><br></p><p><br></p> <p> 八尺门海域狭长,在台风多发的福建沿海地区,这里是天然的避风港,也是海水网箱养殖优良场所。</p><p> 父亲中年时也在此参与网箱养殖,那时我也参加工作不久,每逢节假日课余时间常到父亲的渔排帮忙,时间一长,驾船,投喂鱼食,清洗网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p><p> 父亲的养殖场承载着我年轻时的梦想,我向往一切的美好生活将由此开启,也包括懵懂青涩的爱情,一个穿裙子的女孩望穿秋水地站在堤岸边遥望着驾船的少年郎。</p><p><br></p> <p> 最爱夏日的夜晚,一叶轻舟,一盏孤灯,一片渔排,海风习习,年少的我坐着板凳,仰望星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p><p> 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没有苦累,没有患得患失,没有兵荒马乱,只有一往无前……</p> <p> 父亲的渔排也承载着我的欢乐与泪水。这一方水域,我们父子俩坚守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正是我年少青春最美的时光,我在这播洒青春的汗水,尝试成功的欢乐,也尝试了失败的心酸。如今我已离开八尺门渔排将近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想这一趟旅程不禁感慨万千,虽然败北,却是我人生的基奠。因此每每经过此地,我还是很留恋的。</p> <p> 回想创业初期最囧的一件事,经朋友介绍到东山大产海区买来一批翡翠贻贝苗,由于几经周折到渔排时天色已暗,为了尽快让这些贝苗入水,我们父子俩忙活了一个晚上,最后一串贝苗入水时,红红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灿烂的阳光照射着我疲惫的身躯。后来才懂得这些贝苗天亮时再处理也是可以,它们离开海水能存活一两天的,当时虽苦犹乐。</p><p> 最苦的事莫过于当你满怀希望,等待收获时,渔排遭遇赤潮,多年的汗水化为乌有的悲哀。看着父亲打捞死鱼的背影,我欲哭无泪。</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渔排是我人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我在风浪中挺直了腰板,父亲的背也在风浪中更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