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 店 原名别名:中溪。村名来历:该村因沿溪而居。故名中溪,唐朝中期,严氏就在中店下边居住,现地名还叫严家岭,现严姓无考,据老人相传,严氏当时和薛氏同时居住,现严家岭后还有薛家园,薛姓亦无考,明朝时期方氏住中洲又名文溪(中店洲上),时见中溪为交通要地,又是礼林,洄田、万年、众埠到县城必经这路,车马如流,舟楫犹栉,商贾行客络绎不绝。于是方姓便举家从中洲迁入中溪居住 ,涉居后沿溪大路开设市店,从县城到窑上此地实为中点,也由于瓷窑兴盛,行客商贾人等益增,且频于在此,当时中店沿河而居,既店、既居,河边沿路满是古老樟树,故名此地为中店。</p> <p>古今隶属:古时属永丰乡一都(接渡镇),1989年后划属洎阳街道。建村历史:南宋初(公元1126年后),方氏自蔓粹(今鸬鹚万西)迁此建村居住。程氏于明朝中期,自县城东门迁住紫塘畈(闯田畈)居住(中店村后),于万历1618年迁住中店,程氏另一支于清初自中店迁住中店洲上,有诗贊曰:生居洲上乐在其中,渔歌唱晚云陇高风,悠悠岁月知者谁同,四周水绕往来舟通。由于解放后到处做河坝,水位上涨,又于1998年从中店洲上搬迁至乐安村(童家山附近),王氏于清初从接渡杨家迁入中店,另一支王姓在明朝中期自县城东门观音阁一带迁入中店,陈氏在南宋中期从县城东门迁入中店,解放前属周家大队管辖,解放后划归中店,汪姓于清末从县城东门迁入中店,由于中店靠乐安江边,村后有良田,十足鱼米之乡民,生活富足,开店经商又多,好多外姓到中店做工、投亲,遂在中店安家,现中店有各姓二十四姓左右,以首入者方氏、陈氏始,迄今900多年,以始住者严姓、薛姓入住中店,其历史1200年左右。现严氏、薛氏无考。古迹:特殊的老房子,由本村传奇人物方怀济老先生于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建造,已有九十多年历史。目前方老的孙子方兆清夫妇二老住在里面。该房子与乐平县城东门街上的荷园(现为赣东北特委纪念馆)建造特点相同、结构模式、装潢布置一模一样,出自同一个师傅手下。这幢老房子有业内人士看过后,做出结论:三百年不会倒塌。房子分为上下二层。每层有众多凹进圆形拱门,具有较浓的西洋欧洲建筑味道,房子坐北朝南,大门口耸立着高大气派的八字门楼,门楼两边蹲着两头威武霸气的狮子(现在已毁)。</p> <p>名人轶事:</p> <p> 1,程善,生于万历二十五年,善公迁居中溪(中店)既买严姓竹园基地一方,土名严家坟头装碾子一乘,为方便村民碾麦、碾米、碾粟义用,其孙程锡敏,生于康熙四十二年,邑痒生,赋性慷慨,磊落不羁,善读书易喜交友,有北海之风名誉,时贤士大夫,乡间豪绅等皆上门造访,故其所往来尽贤豪辈也,锡敏公且轻财好义,时常救济平民,与交往者皆称颂不衰,然年方力盛,卓卓有名,时值大展鸿才之时,乃早辞塵世,负志以殁,凡认识者不禁为之感叹,虽然有才华,褒封有待,予寿命以尽为憾!</p><p> 2,程善:相传家里有旗杆墩,猴守夜,善:是飞蛾行,在京当官,善夫人在家,已有身孕,婆婆说媳妇不守妇道,媳妇辩解说,吾夫隔三差五就回来一趟,婆婆不信,媳妇说:那你今夜到我这来一趟,当夜子时过后有飞蛾扑来,婆婆看有飞蛾扑来,怕把香油灯火扑灭,举起手中扇子一打,把飞蛾翅膀打下一支,几天后京里差人来报,官人已废膀一支,婆婆恼丧不已。程善后裔,因原在中溪(中店)岸边有打铁开店,故史称铁炉下,清显二十五世程发泰开豆腐店,程发泰之胞弟万泰开酒坊,沿河路边各种店接连不断,十里八乡远近闻名。</p><p> 3,程裕后,名天沲,生于1918年,从小善学习,交往,17岁下乐河江和县城老板合伙到婺源运木头到乐平出售,因乐平交通发达。乐平是德兴、婺源转运站。木头经乐平转买给九江、鄱阳、南昌等地,那时婺源到乐平公路不发达,全靠乐安江河运,乐平民工走路到德兴、婺源,带米饭菜上路,中途黑夜就在沿路村民家落脚,并借锅灶做饭,就带的干菜吃,到目的地,将木材用一根一根竹篾绑好,组成木排,一排排木排连起来有一里路多长,庞大的木排经乐安江顺水而下,遇到逆流和暗礁相当危险,程裕后和县城老板经营了3年时间,由于经营有方,守信用,也有了经验后,就一个人单独做木材生意,并长期请了二十多个民工,那时由于本钱流动少,程裕后在婺源由保长(出面),把木材运回家出卖后,再去放第二批木头,付上一次木头钱,那时候去婺源由于去时是走路的,当时治安不好,程裕后两次在婺源和乐平交界处碰到强盗打劫,财物抢劫一空,为了安全,程裕后购买了驳壳枪,长期挂在身上,并买了高头大马,方时在乐平县城赫赫有名,生意红火,在中店建了前后反堂的大屋,解放后,程裕后支持政府,把木材运输队交给了木材公司管理 ,为新中国建设出了一份大力。</p><p> 4,程运林,生于1900年,出生贫寒,从小做木工生活,古时房子中央挂的画和字都要装裱的,中间用小木棍做轴,聪明的程运林看到了商机,专门做木轴,送到城里各个装裱店,由于程运林人缘好,守信用,且木轴材料好,做工精细,所以县城的木轴生意全是程运林做的,解放后政府成立合作社,程运林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合作社,把木轴生意交给政府,听从政府安排专做木轴工作。以前下雨天,戴斗笠、披蓑衣,有钱人打雨伞,那时雨伞木柄和伞骨都是用竹子做的,伞布材料用洋纸,洋纸用油浆过,渔网也用油浆的,程运林头脑灵活,在夏秋之季,把乐平整个县的野柿子收集起来,当时四乡八邻在路上连续不继的人流用土车推,箩筐挑,篮子提,送柿子到中店卖给程运林,为家庭增加收入,买盐买油,程运林请了几十个民工,用碾子把柿子碾出油,柿子壳晒干后,可以做柴烧饭用,油榨出后,联系万年伞厂用大帆船停在程运林家门口码头,程运林组织民工用桶一担担挑上大帆船,程运林既增加了收入,也改善了生活也为附近老百姓找到事做,增加收入,补贴生活,程运林发家后不忘老百姓,办了好多农具无偿借给村里乡里乡亲用,并做了石磨,给村民磨粉用,附近村民一直结程运林感恩称颂,有诗赞曰:</p><p>乐安江畔闹嬉嬉, 白帆洋船龙摆尾。 挑夫吆喝把油运, 男女老少笑眯眯。 </p><p> 5,方怀济,按渡乡乡长,方乡长为任期间,勤于政事,怜恤百姓,广施好舍,散财结义。把自己的小家几乎搞穷了。家人便反对他现担任乡长。老百姓舍不得,抬着轿子来到他家,齐齐下跪,请求他走马上任。方怀济唯一的儿子方矩读完鄱阳中学,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1948年,方矩根据上级文件安排,随着3400多人的庞大队伍去往西南(去时3000多人,最后只剩11人寿终正寝)。当时共产党刚刚接手重庆大学,改为中央第七党校(又名西南军政学院)。方矩担任讲师。后来“文革”爆发,方矩被打成“臭老九”,辞去职务,在重庆养羊、种地,过着艰苦的生活。直到1979年方回到乐平,在接渡中学任教,有一次上公开课,县领导吴早来、江春娇等听取方老师讲课,大为叫好,一时轰动乐平。二是乐中、二中、三中争着抢着要他。最后选定乐中。1983年恢复其所有荣誉,认定为离休教师。王俊公,生于元末明初,“见世大乱,懦墨难以立业,乃明孙吴兵法韬略,归附军门,从上征讨,多捷,授镇抚职,后败陈友谅,于鄱湖殁”。其子暄公袭父职,授辽海卫指挥佥事,世守辽阳。老人们说,这个王俊公非常了不起。当时朱元璋与陈友谅开展鄱湖大战,王俊公被陈友谅部队砍下了头颅,尽管没有了头颅,无头的王将军还在战船上继续打鼓,振奋军心,士兵大为惊讶和感动。这种“头可杀,气不馁”的行为为夺取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王俊公因此被人称作“擂鼓将军”。所以朱元璋登记称帝后,特别嘉奖王俊公,奖励玉带两条。封其后裔永袭官职,世守辽阳!“显祖任衡州袍笏传家奕世腰金先烈远,裔孙游武职勋臣袭爵当朝赐玉国恩深”。王俊公以及后代受到皇家恩赐,便留下上面的楹联以谢皇恩以示子孙,写在家谱当中。</p><p> 6,方同二,清雍正八年(1730年),万年石镇街的占氏与中店方氏为占领河道打起了官司,双方争执不休,不可开交。双方做出一个荒唐的决定胜负的方法,并请当时在朝为官的范阁老做裁判。这个办法是两方派出一个勇士,戴烫红的铁帽铁靴,哪方先死便为输方。通过抽签,万年姓占的戴铁帽,中店姓方的(记住:这位为族人利益牺牲的勇士名叫方同二)穿铁靴。结果很明显,头戴经过高温烧红的大铁帽的占氏没有几秒便一命呜呼。 中店方同二这位勇士脚穿烧红的高达几百温度的铁靴,颤颤巍巍。坚强地走到了占氏家门口才壮烈倒下!这场官司当然是中店方氏获胜!后来,鄱阳和万年还争执过河道,上饶州府官判定说这是中店村的。并为这事还来该调研。这河道归属的事情也写进了上饶县志。这事《鉴湖方氏宗谱》当然也作了记载:“清雍正八年,为争街河(万年石镇一带河),云万公(即同二公)拼死一搏,赤足穿铁靴(铁靴放火中烤红)争得十里街河,遗于子孙永享捕鱼之利。又有五艳子孤身守街河威震八方,名噪一时,俨然不可侵犯”。人口:1518户,6072人古村级别:一千二百年古村。</p> <p> 程国良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