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东北煤田地质局的家属宿舍,坐落在沈阳城内故宫的西华门路口南侧,由正阳街235—1 ~ 235—4共四幢楼围成个大院子,它们分别建于1957年、1958年和1975年,共居住着200多户居民。</p> <p> 煤田地质局的几代职工和家属。曾居住生活在这里。</p> <p> 离开这里已三十多年了,听说这几幢楼房要拆迁,过来看看曾经居住过的老宅,心里有些恋恋不舍。</p> 想念曾生活在这里的老邻居们,特别是大院里那些熟悉的几十名六八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同龄人。他们返城后工作成家,先后搬离了这个老院,绝大多数人一别就是半个世纪,真是难有机会再见面了。 <p> 院子里的四幢楼房共有14个住宅单元,这是南楼东侧的第一个单元(一栋)。</p> <p> 这是南楼的第二个单元(二栋)。1959年秋,我家从铁法搬来沈阳,在这个单元三楼2号住了九年。1968年9月20号和22号,我和妹妹扛着行李从这里走出去,分别下乡去新宾和盘锦。同年稍晚些时候,我们的家从这里搬到北楼的八栋一楼。</p> <p> 当年,共有十四个住户在这个单元里居住。现在这楼房内结构设施已老旧,年久失修,完全不是我们在半个世纪前居住时的样子了。那时我们就是住在这套三阳的房子里。现住户还在使用当年的那扇木门。</p><p> 这楼房是地质局的公有财产,分配给职工及家属的住房只收取房屋🏠居住面积的租金,单价是每🈷️1角/每平米。由于大多住户家里人口较多,居住稍显拥挤,一般情况都是两家合住一套房子,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p> <p> 这是南楼拐角处的三栋和房间是东西朝向的四栋、五栋三个单元。那时大院住户的暖气有独立的锅炉房供暖,取暖的状况非常好。每年霜降节气一过,暖气就开始有温度了。冬天,不管外面的温度有多么低,室内总是温暖如春。</p><p> 近一、二十年,人们都逐步有了自己的房产,很多住户搬离了大院,然后把住房租给了在附近作生意的外地人居住。还在这里居住的老户越来越少了,大家的联系也越来越少,甚至慢慢的中断了。</p> <p>这是1975年在院子的东侧建设的一幢住宅楼。</p> <p>院子里后来建设的幼儿园。</p> <p> 这座始建于1957年的楼房,设计结构与建筑质量都比南楼要差,海城和唐山地震给楼体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墙体出现了裂纹,为了保证安全,对楼房进行了整体加固。但是东楼的三个单元还是在随后的几年里被拆除了。</p><p> 北楼的房间都比较小,每层楼就只有一个厕所,要四五家共用,非常不方便。</p> <p> 这里近邻气势恢宏的沈阳故宫,是一片风水宝地。</p> <p> 从西华门路口往南120米到盛京路口,地质局宿舍老院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佳,这里的生活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的设施齐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南侧楼下的这条盛京路,当年是大人上班、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p> <p> 这是老院二单元南面的几个窗户。五、六十年前,城内大多都是低矮的平房,楼房很少,站在3楼窗口,视野极开阔,能看到近处小南天主教堂的塔楼,听到从教堂传来的做礼拜时敲响的钟声,能看到东南方向很远处的空司大楼。</p><p> 这里往西不远处是张学良将军创办的同泽女子中学(即原来的沈阳三女中)。</p> <p class="ql-block"> 盛京路往东,原来街两边都是民居,我的很多小学同学都住在这条街上。</p> <p class="ql-block">出大院门右转是西华门路口,东西这条路叫沈阳路,往东就是沈阳故宫。</p> <p>这里总是游人如织。</p> <p>下马碑。</p> <p>故宫的正门。</p> <p>大政殿。</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简易儿童游乐场,有滑梯、秋千、跷跷板等,是孩子们的乐园。偶尔也会有练武、耍猴、变魔术的艺人在这表演。</p> <p>这是故宫前面大街上的两个牌楼——《文德坊》和《武功坊》。</p> <p>这是西华门路口西南角的农业银行。</p> <p>从路口向西,不远处就是怀远门。</p> <p> 这是西华门路口的西北角。这里原来是西华门百货商店,一场大火烧毁了整幢建筑,后来改建成停车场。</p> <p> 这里原来是西华门理发店💈、稻香村食品店、老那家坛肉馆,建筑改造后,这些店都搬走了。</p> <p>这是距大院100米远的沈河区妇婴医院,孩子有点小毛病,打针💉取药非常方便。大院里很多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p> <p>从西华门路口向北四百多米,就是沈阳最著名的繁华商业街——中街。前边200米远处就是沈阳大舞台和兴隆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 沈阳大舞台剧场。</p> <p> 大院的对门原来是沈阳第二针织厂,工厂搬迁走以后,改造成商业用房。</p> <p>南侧是原来沈阳闻名的连奉堂浴池。</p> <p>挨着它的是沈河区医院🏥,距家200米左右,就医是特别方便。</p> <p> 盛京路向东250米,东煤地质局办公大楼南侧,这里原来是局的招待所和车库,1982年被拆掉,建了一百多户的家属宿舍楼,调整了局里职工的住房,极大的改善了大家的居住条件,这个时候,我家从西华门老院搬到这里。</p> <p> 很多西华门老院的邻居们也同时搬到了这里。</p> <p> 市里的故宫方城建设规划,是要在故宫与张氏帅府之间打开一条通道,连通两个景点,便于参观者游览。配合改造,就在十几年前,就将这两个旅游点中间的地质局办公大楼、我们这几幢宿舍楼和其他住宅一并拆掉了,打通了北通天街。我们和这些老邻居也从此离开了这里。</p> <p> 这就是这个地质局宿舍拆迁后,打通和拓宽的北通天街。</p> <p> 这是在故宫正对门的东煤地质局大楼原址。</p> <p>现在改造成为供游人休闲的故宫广场。</p> <p>广场上的雕塑。</p> <p>这是近在咫尺的张氏帅府。</p> <p>这是帅府建筑的一部分,五六十年代时成为老煤管局的贵宾招待所。</p> <p>左边是帅府的高墙,右边是老煤管局的办公楼。</p> <p>在帅府高墙外的赵一荻故居。</p> <p> </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院,与儿时就在一起的伙伴们相聚。</p> <p class="ql-block">这些即将被拆除的建筑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一座老宅院即将拆迁的美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作为本篇笔者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深深地为大家浓郁的邻里亲情感动!几天来一直沉浸在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中,随着多年失联老邻居的出现,往事怎能如烟,曾经的繁华,沧海桑田。拆迁一事将成为纽带,连接起大院人乃至第二代、第三代。今后无论走到哪里,让我们的友谊长存,亲情总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