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融合双提升】品味悠悠经典古韵, 躬行谦谦君子风范

朔风

<p>《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不仅是道德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p><p><br></p><p>为了传承先贤智慧,践行君子风范,2020年7月6日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语文组特举办“品味悠悠经典古韵,践行谦谦君子风范”读书会。</p><p><br></p><p>读书会上,每位教师见仁见智,各抒对经典语录的见解。现将大家见解摘录如下:</p>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p>读国学,品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品读论语,受益匪浅。现摘录几句谈谈感受。</p><p><br></p><p>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p><p><br></p><p>“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现在还回荡在耳边。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p><p><br></p><p>与经典相伴,完善人生。</p><p> ——王瑞芳</p> 为仁之本 <ul><li>《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li></ul><p><br></p><p>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p><p><br></p><p>感悟:我们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培养怎样的孩子?父母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影响,在家如果能处理好兄弟姐妹等亲人间的关系,其他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差,所谓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能扫一屋是可扫天下的基础。我们是否可以给孩子如此影响,培育出孩子的仁道根本?</p><p><br></p><ul><li>《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li></ul><p><br></p><p>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p><p><br></p><p>感悟:这不正是立德树人的思想吗?先做人再做学问,做人的要义就是学会“爱”,“躬身实践”就是一场场的修炼,让我们与父母一起修炼,与孩子一起修炼,与朋友同事一起修炼,与学生一起修炼,用事情来修炼,修炼自己到至爱境界——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众生……</p><p><br></p><p> ——齐英</p>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p>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p><p><br></p><p>感悟:</p><p>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和完善自身道德而读书,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求得别人关注和赢得名利地位而读书。</p><p><br></p><p>当我再次品味这句话时,忽然心头一紧,仿佛孔圣人正戳着我的脊梁骨在说话。古人常言:“读书志在圣贤”。而自己偶得读书时光确乎是也想提升自己,只是功利心更重一些了罢了,为了提高成绩,为了赢得关注,为了有所成就。</p><p><br></p><p>同时联想到了荀子《劝学》篇中也有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以为禽犊”。古人之学重在知行合一,内化美身。今人之学偏在口头哗众,寄托外物啊! </p><p><br></p><p>忽又思及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事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孔圣人尚且师从老聃,更何况如你我之众人呢?</p><p><br></p><p>愿你我后辈皆能静心品读悠悠经典古韵,躬行谦谦君子风范。</p><p> ——敖春霞</p>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p>《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p><p><br></p><p>感悟: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一语道出交友的真谛。因此,交友一定要慎重。与知心者相交,年龄不是障碍,志趣可以慢慢培养,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除此之外其他的世俗事又何必理会呢?</p><p> </p><p> ——常瑛</p> 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p>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p><p><br></p><p>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p><p><br></p><p>赏析:当一个社会不知道什么该看、该听、该说、该动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不该看、不该听、不该说、不该动的时候,也就必然是社会混乱腐败的时候,可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是,该看的不看,不该看的偏看;该听的不听,不该听的偏听;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也动。我们现在不正是需要复兴“礼”的时候吗?当“礼”复兴起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平安定的“和谐社会”到来的时候。</p><p> ——周中华</p> 里仁为美 <p>“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p><p><br></p><p>赏析:</p><p>孔子的意思是说:“邻里相处,应以忠厚仁德为美好。不选择居住在仁者所居之地,怎能说是明智呢?”</p><p><br></p><p>孔子强调了外部环境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外部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只有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因此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加强个人修养,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p><p><br></p><p> “见善如不及”“见贤思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p><p> ——郑晓丽</p>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p>《论语》二十五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p><p><br></p><p>心得:夫子品行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此言于女子未免不公。近之或远之,岂是女子所能自专?且乱多自上作,若当权者能发乎情止乎礼,能帅以正,孰敢不正?倍受礼教束缚的女子又能掀起多大风浪,亦不至成为红颜祸水,更不至被夫子与小人并论。</p><p> ——陈晓果</p> 君子不器 <p>读《论语》,再读“君子不器”,读出的新思考:君子不器者,君子之学不像器具那样仅限于一种功用,凡有利于大众之事,皆可为之。因而启示我们必须有理想有追求,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当遇到现实的琐碎与困惑时,能够抽离,而后从高处审视,但同样应当有所落实。应当具备一定的能力去面对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才能,机会到来时,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p><p><br></p><p> ——李喜嵘</p> 讷于言,敏于行 <p>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p><p><br></p><p>孔子说:君子要言语谨慎而行动敏捷。</p><p><br></p><p>感悟:言语迟钝者,不抢先说,不逞口舌之快,言语似乎甚难,此是君子言语谨慎之故。正所谓:闲谈莫论人非,静时常思己过。言语慎重,办事敏捷,与其整日空谈,不如踏踏实实去做。</p><p><br></p><p> ——张红霞</p> 朝闻道,夕死可矣 <p>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p><p><br></p><p>感悟:人在世间,须知为仁之道,方能立己立人。苟无仁道,则必害人害己。仁道学之难,闻之亦难,纵然朝闻夕死,亦不虚此一生,否则纵寿八百年,亦枉为人。</p><p><br></p><p> ——温红梅</p> 老安,友信,少怀 <p>《论语·公冶长》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p><p><br></p><p>解读:语出《论语·公冶长》。让老人得到安逸,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p><p><br></p><p>感悟:曾经看到有报道里说,社会倒退的三大结症:一、在家庭里,忽视老人,只顾孩子;二、在社会中,朋友无信,只顾赚钱;三、在学校里,轻慢道德,只顾名次。于是我们的生活就变成在人走茶凉中,守独自叹息;于曲终人散里,大骂不公;在集体行动时,各怀心事。所以我常常在想:做一个简单、纯粹,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不好吗?</p><p><br></p><p> ——毛敏</p>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p>子贡问君子,子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p><p><br></p><p>意思:子贡问老师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p><p><br></p><p>感悟:言在行后,亦敏于行而讷于言之义。孔子将少说话多做事看作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君子的重要标准。这里包含了怎样的思想呢?一个君子,首先要勇于实践自己的言论,如果你信奉的言论自己都不去实践,如何去影响别人呢?所以,先行后言,是一个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现。言行相符,即是君子。</p><p><br></p><p> ——韩海燕</p>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p>《论语》十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p><p><br></p><p>感悟:孔子告诉我们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不但重视“行”,而且强调“先行而后言”,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p><p><br></p><p> ——郑红梅</p> 敏以求之 <p>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p><p><br></p><p>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p><p><br></p><p>天资之于学习,固然为可贵。然,勤奋之于学习,愈加可贵。有天资而无勤奋加持,恰如方仲永是也。有天资而愈加勤奋,恰如孔子是也。圣人生而知之者,然非不学,如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皆因好古,敏以求知也。况吾辈皆凡人乎?</p><p> ——张少华</p> <p>《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为本”之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是“为政”之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讲的是“修身”之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讲的是“志趣”之乐……</p><p><br></p><p>宋代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对《论语》的学习、研究虽然达不到如此境界,但通过此次读书活动,让我们再次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一句话可能就让我们受益终身。当今社会,《论语》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进而躬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