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画中看世界——2018级和敬八班暑假艺术赏析

2018级8班

<p>世界几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像我们熟知的凡高、米勒等等。这个暑假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几幅作品,通过名画看世界,了解历史。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我们的艺术情操。</p> <p>《桃花开满园》文森特.凡高</p><p>1889年,布面油画 65厘米*81厘米</p><p>伦敦,考特奥德艺术学院</p><p>凡高可能是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极富魅力,身世哀婉凄美。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他的灵感来源于孤寂生活中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可奈何。</p><p>《桃花开满园》是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强烈的表现力超越了一切叙述、一切绘画技巧。这片风景在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画家没有让桃花开满整个世界。繁华之外还有大片贫瘠的土地、红色房顶、房门紧锁的房屋和绵延不绝的山脉。天空斑驳,每一笔的笔触都清晰可见,笼罩着整个场景。</p> <p>《峡谷之王》埃德温•兰西尔爵士</p><p>约1851年,布面油画,164厘米*169厘米</p><p>伦敦联合酿酒厂有限公司</p><p>兰西尔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画家,对苏格兰高地充满热爱。在这个日益工业化的世界里,这片高原仍旧自由自在,如诗如画。兰西尔的《峡谷之王》将这种时代特色的浪漫浓缩其中。这是一只野生牡鹿,完全主宰着这个荒野世界。画家对这片环境并没有细致描绘。只见浓雾四散,岩石高耸,乌云密布。唯一清晰的牡鹿脚边蓬勃的草丛,傲然挺立的鹿角,竖起来耳听八方的鹿耳,以及嗅到了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时张大的鼻孔。兰西尔在描绘一种动物,但是也在描绘维多利亚时期男性的理想形象 ——一位英雄,一位不贪婪、有责任感的君主。</p> <p>《有鸭子的风景》</p><p>约翰•海因里希•威廉•蒂施拜因</p><p>1799年,木板油画,55厘米*74厘米</p><p>那不勒斯,圣马蒂诺国立博物馆</p><p>约翰•海因里希•威廉•蒂施拜因与歌德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两个人是朋友,而蒂施拜因一生仰慕着歌德这位伟大的诗人。他画鸭子这一主题当做挑战来重视。背景中的水域、山脉、和天空都烘托了这个小生命摇摆前行的高贵姿态。蒂施拜因捕捉了鸭子的与众不同之处,也精确描绘了鸭子的特征。那高傲的脖颈和蓬起的胸部就像歌德一样在展望未来。</p><p><br></p> <p>《瓷瓶中的花》</p><p>大安布罗修斯•博斯查尔特</p><p>约1618年,板面油画</p><p>64厘米*46厘米</p><p>海牙 ,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p><p>安布罗修斯.博斯查尔特就像许多荷兰和佛兰德斯画家一样,都有一技之长。他擅长的主题就是花卉。这幅画是他去世前两年画的,将鲜花的细节和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还将花嵌人圆形窗龛·短暂绽放的鲜花背后,是烟雾蒙蒙、深不可测的肚界向远方延伸。他觉得花儿明艳美丽,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事物,而外面的世界却广袤无垠,远非我们可以控制。画家的表达超越了所有感官意义。博斯查尔特接受并且完成了这个异乎寻常的挑战,他收集贝壳装饰窗,将鲜装人</p><p>雕塑般的花瓶。除此之外,他对建筑、风景、窗外的礁石和生命力旺盛的鲜花投人了巨大的情感和精力,去现察和描绘这些短暫的生命,就好像他要逃避时间一样。</p><p><br></p> <p>《柑橘、卷心菜、瓜和黄瓜静物画》</p><p>胡安•桑切斯•科坦</p><p>约1602年,布面油画,65厘米*81厘米</p><p>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p><p>科坦的作品庄严肃穆,所以他在艺术生涯中半路出家为修道士也不奇怪。他的静物画神圣严肃,可能因为物体被放在壁龛上(很可能是17世纪的一种食品柜),神秘的黑色背景像一个神性的黑洞。这种处理手段烘托出了光线笼罩的蔬菜,只有神秘的世界才能让一把发白的胡萝卜和一束刺棘蓟充满艺术的庄重。修道士科坦自然是倾向于过蔬菜象征的苦行生活,但他的选题似乎与个人经历相去甚远。蔬菜的形状吸引着他,每一个蔬菜都是如此完整。上帝创造它们时,给予了它们与人类同等的关爱。</p><p>这幅是科坦最有名的静物画。水果和蔬菜悬挂在我们面前,形态饱满有分量。构图的曲线最终落在了黄瓜上。黄瓜伸出了架子,提醒我们这些物品不只是高度不同,连在壁龛中的摆放深度也不同。</p><p><br></p> <p>《拾穗者》让—费朗索瓦•米勒</p><p>1857年,布面油画,83厘米*110厘米</p><p>巴黎,奥赛博物馆</p><p>米勒是为数不多对农民生活了如指掌的画家。他的作品激怒了当时的艺术世界,大家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主义画作。但是米勒认为,他通过描绘粗鄙的农民生活,宣扬了生活中的高贵与尊严。他的《拾穗者》有种古代雕塑的古典之美。农妇衣服上蓝色、粉</p><p>色和浅灰色的色调,还有优雅弯下的身躯、全神贯注的神情都极富美感,我们需要努力去理解眼前的一切。背景是一片丰收的场</p><p>面,我们看到了马背上的男人和安全的农场建筑,画面前景就是三位拾穗者。她们是穷人中的穷人,这些女人都没有正式的工作,</p><p>就在田地里一个一个地捡收割者落下的麦穗。米勒对她们既满怀同情,又充满景仰之情。这片丰收的场景真正的核心是三位农民</p><p>妇女,带着沉默的尊严劳动着。</p> <p>《看课本的男孩》</p><p>让—巴蒂斯特•格勒兹</p><p>约1757年,布面油画,</p><p>62厘米× 48厘米,</p><p>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美术馆</p><p>格勒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作品并不符合现代审美。他是一名操控者,令作品道德感浓重。《看课本的男孩》这个孩子表现出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忧郁调子,非常有格勒兹风格。他面色苍白、愁眉苦脸、眉眼低垂,整个形象似乎负担沉重。他实际上没有在读书,凝神的样子说明在回忆学过的东西。这是一本旧书,他的衣服也有点破旧。他看上去来自于下层社会,必须孤军奋战才能有出路。</p><p><br></p> <p>《年轻的女教师》</p><p>让•夏尔丹 </p><p>约1735—1736年,布面油画</p><p>62厘米*67厘米</p><p>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p><p>夏尔丹的作品庄重简洁,风格独特。没有几个艺术家如此关注这些简单的东西。画作基本没有戏剧性情节,没有美丽的光芒,也无特殊涵义。所以对一般人来说,想要欣赏他的作品就要长时间驻足观看。画作中,年轻女孩儿和孩子都沉浸在自己活动中,除了看上去品行正直,没有什么特别。女孩儿子的脸上洋溢着莫名的优越感、愠怒和热情。孩子的表情同样难以琢磨,既疑惑又有求知欲,渴望早点领悟这些谜题。他们沉浸在最基本的人类关系中,那就是教与学。夏尔丹是最“节约”的画家。创作时不浪费一条线,甚至一个标记。朴素的工作台和纯粹的背景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大人和小孩儿的互动上,其实他们只不过差了几岁。</p> <p>《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扬•维米尔</p><p>约1660年,布面油画</p><p>46.5厘米*40厘米</p><p>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p><p>不管维米尔的作品叫什么名字,光似乎才是真正的主题。光线了然无声,在不同的表面上变幻。维米尔对此如痴如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也是维米尔画作中最简单的一幅。没有背景,没有场景。少女单纯的转向我们,一道神秘的光笼罩着她,透射出可只可意会的诗意和美感。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珍珠的光泽、少女眼睛里的光芒和下唇润泽的光亮,传达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美。</p> <p>《盲女》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爵士</p><p>1854—1856年,布面油画</p><p>81厘米*62厘米</p><p>伯明翰艺术博物馆</p><p>实际上米莱斯并不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画家,但是这幅画却显得很多愁善感。这幅画中的盲女无法看到身后天空中的那道彩虹,这样的主题很容易令人伤感。米莱斯对这幅画投人了真感情。盲女身后是明亮的世界,花花草草刻画得细致人微,然而她只能摸到却看不到。大片的草地一直绵延到远处的小村庄;阴暗的天空横贯着一道双彩虹,与明亮的世界形成了醒目的对比。盲女的小伙伴在她的披风下哚避暴风雨,提醒我们她遗失了什么。而女孩膝上的风琴让我们想到了背景中的鸟儿,女孩仍然能感受世俗的欢乐。蝴蝶的颜色不可思议,跟赤褐色的头发和金棕</p><p>色丝滑的头发形成了反差。</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