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角楼原片。先分析前期拍摄。 这是使用尼康免费软件ViewNX-id的显示对焦点查看到的单点对焦位置。这个位置反差比较大,便于对焦。但对焦在角楼上会更好些。因为角楼是画面主体,且不会浪费前景深。据估算如果拍摄焦点与机位距离为15米的话,F/22的光圈前景深有14米。当然,这张照片不是拍摄慢门,没有必要使用这么小的光圈。况且这样容易出现衍射现象,造成画质模糊。<br> 我们从拍摄数据上看,显然F/22的光圈(光圈优先),造成速度1/125秒。如果光圈f/11,速度将提高到1/500秒,更合适一些。从曝光EV值看,虽然曝光补偿降低0.33,但太阳落山时的大光比仍无法均衡,暗部过黑,太阳过亮。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围曝光,后期多张合成(或使用HDR软件合成)。 从这个局部提亮效果看,图像很不清晰。这不仅是暗部提亮后噪点多的原因,还可能因为镜头炫光造成。 阳光处的炫光光斑也很严重(局部)。后期处理这些瑕疵有些难度。 PS的ACR可以处理图片的绝大部分流程,但局部处理和一些特殊处理和滤镜处理就需要PS进行。下面尝试后期处理一下。不是最佳标准,处理方法也不一定正确。步骤也比较繁琐。只能是抛砖引玉。先用ACR,再用PS。其间还由PS导入ACR进行调整。 这是通过ACR调整后的效果。 1. 从ACR转入PS。 2. 通过NIK插件“详细提取滤镜”提取详细信息通过蒙版选取背光建筑部分。 3. 通过降低饱和度,将背光处的炫光压暗。 4. 盖印图层,复制图层。 5. 选中河水部分,创建蒙版。应用图层蒙版,只留下水面,进行表面模糊和动感模糊。 6. 河水部分模糊图层缩览图。 7. 通过通道确定天空部分,创建选区,进行平面模糊和动感模糊。 8. 天空部分模糊图层缩略图。 9. 通过曲线,降低景山部分的明度。 10. 转到ACR进行晕影处理,增加暗角。 11. 新建中性灰图层,将近处水面调暗。 12. 通过蓝色曲线通道将太阳光变为鲜黄色。通过蒙版把中间回复为白色。 13.太阳调黄。 14.通过蒙版把太阳中心调白。 15.蒙版图。 16. 使用NIK软件的“古典柔焦”,柔化光影。 17. 使用NIK插件“天光镜”增加光晕。 18. 通过曲线,降低中灰部分明度提亮暗部,减少死黑部分。 19. 涂抹暗色把景山的炫光压暗。 20. 在太阳处增加一个星芒。 21. 这是增加星芒的图层和蒙版。 22. 通过色彩平衡把暗部调蓝。 23. 通过色相饱和度降低河水部分的红色饱和度。<br> 24. 把中间色加黄变暖。 25. 最后调整效果图。 26. 在23吋苹果电脑上看没问题,而放在手机上看,由于屏幕太小,会显得暗部过暗。使用云漫老师的动作选择最暗部分,用曲线提亮后效果会更好一些。 27.这算是最后的效果吧。 28.与原图对比。